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红霞 《河北医学》1999,5(5):84-85
细菌学检验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标本采取时间、采集方法及标本的运送。痰细菌培养的检出率与痰标本的收集方法密切相关。本文就两种不同的痰标本采集容器,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采集痰标本,做细菌检验,进行细菌检出率比较,发现新的采集标本容器具有...  相似文献   

2.
刘普阳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37-137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质量应用不同的标本采集法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中心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检验5325例标本,对照组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4625例标本,观察记录各组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93.41%低于观察组9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可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探讨提高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方法,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各科临床患者,参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制定采集检验检验标本,共收集到13264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集的13264个细菌检验标本中,12432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总合格率达92.87%,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的合格率最高,可达98.02%,其他其次为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85.02%,明显低于其他标本,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和是否及时送检是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严格要求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对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视和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临床的不同样本和检验目的,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标本验收制度和质量反馈制度。对2009年全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1~12月共接收各类细菌检验标本4 008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共计3 728例,总体合格率为93.0%;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合格率最高,为98.5%;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为86.3%。各类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无菌操作、标本采集量、是否及时送检、标本取样位置准确性、标本容器使用、特殊标本的处置问题等方面。结论: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规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予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马红茹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76-1677
临床细菌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细菌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采取标本的时机和方法、标本运送及保存、分离培养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相似文献   

6.
黄革 《吉林医学》2013,34(9):1715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检测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发现其血液采集检测标本不合格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在42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中,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标本量采集不足或过多、出现溶血状况、血液采集时间不当、血液标本内有一定程度的凝块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的。其中由于血液标本量采集不足或过多而出现标本不合格情况的患者占总体患者的1/4。结论:为了更加规范血常规检验采集规范,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工作措施,才能保证血液采集标本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临床中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原因比较多,故而本组从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标本采集、细菌耐药性检测、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了标本采集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从荷兰人吕文胡克于 16 76年首先发现细菌以来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细菌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也相当的成熟 ,从过去由手工操作发展到现在的电脑自动化操作 ,从对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到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通过系统的细菌学检验 ,可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同时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 ,也给临床医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对感染患者来说 ,弄清了感染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从而使患者的感染能很快得到控制甚至恢复健康。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由于现在的高度自动化 (微生物自动化鉴定系统及自动化药敏检测系统 ) ,从对细菌的…  相似文献   

9.
蒋开龙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235-1236
自从荷兰人吕文胡克于1676年首先发现细菌以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细菌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也相当的成熟,从过去由手工操作发展到现在的电脑自动化操作,从对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到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通过系统的细菌学检验,可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蕾  王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647-647
性病标本采集,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正确采集标本的决定因素有病史、采集的部位、使用的材料(如咽拭子等)、标本的多少及标本的传送时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检测质量。方法:择取我院送检的7200例细菌标本设置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所选标本均来自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各科室,对其进行细菌标本质量检测。结果:所有送检标本中6664例为合格标本,合格率为92.6%;且痰液标本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种类的标本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细菌检验标本进行质量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整个质检工作的连续性与严密性较高,可以为细菌检验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血液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3.
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32-2633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采取相应对策,做到规范采集操作。方法:采集检验标本前,告知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之积极配合。标本采集人员对各种检验标本从试管选择到采血方法、采血量及储运、送检等环节做到规范操作。结果:提高了检验标本采集质量,减少了检验报告误差,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信息。结论:规范检验标本采集中的操作方法步骤是获取准确检验信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检验标本的采集,对许多护士来说都觉得是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是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是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护士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正确的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血液检验,因检验方法和目的 的不同,所需的血量亦不相同,因而血液采集的方法也不一样.任何一种血液采集技术和方法均要求保持血液标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血液标本的采集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近年来在静脉采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引申出了封闭式采血法.目的 浅谈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方法 通过经验总结采集方法.结论 血液生化检测是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确采集到血液标本,才能够产生有价值的血液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提高细菌培养的可靠性,本文对几种常用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进行分析报告。1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 1.1血液标本的采集应在病人发热初期1~2d内或发热高峰时,因此时阳性率较高。一般选择在病人未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已用药而不能中止的病人,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4500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本作为正常组标本,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我单位制定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规章制度之后,所接收的4500份各类检验标本作为控制组标本。对2组标本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302例,总体合格率为93.29%;而控制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4例,总体合格率为98.36%,2组标本总体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合理地对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等工作流程加以强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基层医院细菌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叶冬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07-2508
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如果标本采集不当,即使有经验的实验室工作者及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在采集标本时引入的误差和错误。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实验室先进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分析结果的精确度。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特别是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微生物标本采集不够规范: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如无菌操作、盛放容器、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的量等一系列问题,多数医院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其结果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使病原菌检测率低或检测的未必是致病菌,不仅不能提供病院信息,反而会误导临床医生。例如怀疑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通常采集的是清晨中段尿,要求患者采集前清洗尿道口,并取中段尿于无菌小瓶内。如果采集随机尿、不清洗尿道口或标本未放于无菌容器内等都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再如败血症或或菌血症没有特异性临床诊断指标,必须依赖血培养。大部分患者血中细菌数很低,特别是在早期或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如何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对能否检出病原菌至关重要。如应严格掌握抽血时间,在高寒热战期,抗生素使用前或下次用药前;采血量要求至少10ml,且需双份标本;使用专门的血培养瓶等。  相似文献   

20.
检验是通过各种手段配合仪器对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体液和脱落细胞进行检测化验.检验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病人的病情变化,是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中检验标本的采集多由护士完成.因此,标本采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下面就临床常见的标本不规范采集和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