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药开发前沿动向1.——内皮素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内皮素(ET)有三种,都是21肽;在体内分别从不活性的巨ET经内皮素转换酶(ECE)水解转变生成ET-1、ET-2和ET-3;已知有ETA、ETB1和ETB2三种受体,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效应。本文概述了多肽性和非肽性ET受体拮抗开始研究动向,为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找寻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 (EmdothelinET)是 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多肽物质 ,是目前所知体内作用最强的缩血管活性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ed ,CGRP)是 1983年由Rosenfeld等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种生物多肽 ,是体内最强的舒血管活性多肽。ET参与了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病过程。Gardiner等报道CGRP是能有效地拮抗ET的缩血管作用的物质 ,CGRP很可能是一种极有效的ET的内源性拮抗物 ,现将有关ET…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内皮素(ET)生成。结果显示:①未受刺激的AM存在ET的基础分泌;②脂多糖(LPS)、佛波醇酯(PMA)和Ca2+导入剂A23187均可显著促进AM的ET生成;③钙调蛋白(CaM)抑制剂W7可阻断PMA的促ET生成效应;④外源性前列腺素E2(PGE2)可抑制LPS和PMA的促ET生成效应,消炎痛可增强LPS的作用。结果表明,AM具有产生ET的功能,调控AM生成ET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存在依赖PKC和Ca2+-CaM二条途径,AM产生的内源性PGs对ET的生成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内皮素的相互拮抗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 tide,CGRP)是Resenfeld等[1]在 1983年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发现的一种活性多肽,由 37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强大的舒血管效应。内皮素(Endothelin,ET)[2 ]是 1988年由Yanagisawa从培养的猪动脉的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多肽物质,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平滑肌作用,有三种同功能多肽:ET- 1、ET - 2、ET - 3。CGRP和ET均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共同参与心脑血管、免疫、内分泌等的调节,且在心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最早由日本Yanagisawa[1] 于 1988年从培养的猪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提纯的含 2 1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多肽 ,在人类迄今为止发现了 3种ET异构肽 ,分别是ET - 1、ET - 2、ET - 3[2 ] 。ET是目前已知收缩血管活性最强的多肽 ,不仅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而且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ET与某些肝脏、胆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1 内皮素与肝脏疾病1.1 ET与肝损伤许多研究表明ET在肝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ockeDC[3 ] 认为肝损伤时ET - 1分…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2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内皮素生成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内皮素(ET)生成。结果显示:①未受刺激的AM存在ET的基础分泌;②脂多糖(LPS)、佛波醇酯(PMA)和Ca^2+导入剂A23187均可显著促进AM的ET生成;③钙调蛋白(CaM)抑制剂W7可阻断PMA的促ET生成效应;④外源性前列腺素E2(PGE2)可抑制LPS和PMA的促ET生成效应,消炎痛可增强LPS的作用。结果显示,AM具有产生ET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目前发现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缩血管作用最强的多肽[1]。大内皮素1(bigendothelin1,BET1)的生物活性仅为ET1的1/200,只有在内皮素转换酶(ECE)作用下转化生成ET1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物学作用[2,3]。我们旨在研究BET1在肺动脉的生物转化及其对肺动脉收缩反应的影响,同时对幼年和成年兔肺动脉转化BET1生成ET1的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肺动脉血管环制备及给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北京医科大学第…  相似文献   

8.
昏迷是内科危重急症,其中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昏迷占急诊内科的各种昏迷病因中的首位。内皮素(Endothelin,ET)是日本学者1988年首次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得到的迄今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缩血管多肽[1]。近年来ET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但侧重于昏迷程度的CVD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各类CVD所致昏迷患者血浆ET含量的测定观察,进一步探讨ET与各类CVD所致昏迷的发生、发展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1996年4月~1998年12月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9.
用放免分析(RIA)法对35例正常人和47例Ⅱ型糖尿病人进行了内皮素(ET)水平检测;利用酶学终点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对TG,TC,HDL-C,LDL-C和apoAI及apoB分别进行了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apoE水平。结果Ⅱ期糖尿病对apoAI及HDL-C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其余指标均较正常人明显偏同(P〈0.05或P〈0.001),糖尿病控制好坏血浆ET-1水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素 (endothelin ,ET )是日本的Yangisawa等[1] 在 1988年 3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多肽 ,由 2 1个氨基酸组成 ,它是迄今所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 ,由于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较重要的作用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试述ET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及疾病致病作用方面的影响。1 ET的结构及其受体[1~ 5]ET是由 2 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链内含 2个由 4个半胱胺酸组成的二硫键 ,C端为色胺酸。ET是单基因编码 ,在人体位于第 6对染色体上 ,它是从2 0 3个氨基酸组成的ET前体 (preproen…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李嘉强,李卫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强烈缩血管多肽,在许多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Yasuda等[1]报道,心肌缺血、坏死时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国内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现内皮素 (Endothelin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分别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和舒血管生物活性多肽[1~ 3 ] ,在体内它们广泛分布在于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和某些器官组织 ;目前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方面的大多数研究仅局限在ET和CGRP单一研究 ,对CHF患者体内ET和CGRP平衡状态研究报道不多 ,为此我们同期检测了 60例CHF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 ,以及ET/CGR…  相似文献   

13.
梁永杰  蔡映云 《上海医学》1999,22(11):677-680
目的 观察内皮素转换酶和主要的内皮素降解酶NEP对豚鼠气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内上素-1(ET-1)浓度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豚鼠气管,并用Scraper机械轻刮下上皮细胞,在5%CO2 37℃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不加或分别按0.1mmol/L浓度加入中性肽链内切酶-内皮素转换酶双重抑制剂Phosphoramidon和中性肽链内切酶抑制剂Thiorphan继续培养10小时。收集上清液,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浆与脑脊液内皮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32例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 浆和脑脊液(CSF)内皮素(ET)的含量,并与35例正常人和35例脑梗塞病人对照,结果发现:SAH急性期患者血浆,CSF中的ET含量明显升高(P〈0.01),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痉挛者(CVS)升高显著(P〈0.05),说明内皮素在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为今后寻找有效的ET转化酶抑制剂及特异性ET受体  相似文献   

15.
用酶免疫检测法测定缺氧3周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研究缺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ET-1、CGRP水平及川芎嗪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缺氧可使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CGRP水平降低,ET-1和CGRP与HPH形成密切相关,CGRP/ET-1比值失衡可能是HP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川芎嗪对HPH的形成有预防作用,此预防作用可能与纠正失衡的CGRP/  相似文献   

16.
用酶免疫检测法测定缺氧3周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研究缺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ET-1、CGRP水平及川芎嗪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缺氧可使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CGRP水平降低,ET-1和CGRP与HPH形成密切相关,CGRP/ET-1比值失衡可能是HP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川芎嗪对HPH的形成有预防作用,此预防作用可能与纠正失衡的CGRP/ET-1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7.
烧冲复合伤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烧冲复合作用后肺组织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肺组织ET和NO含量的变化,并对伤后大鼠给以内皮素受体(ETR)拮抗剂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干预治疗,观察肺脏的大体和镜下改变,结果:伤后肺组织ET、NO含量及ET/NO比值均出现了明显变化,ET/NO比值变化与伤情呈显著正相关。ETR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分别可减轻和加重肺损伤。结论:伤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观察了镁对内皮素(Endothelin,ET)引起大鼠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ET对照组可引起动物血压一过性下降和室性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死亡率为80%。Mg+ET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P<0.01),死亡率为33.3%(P<0.05),与ET对照组3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别。心血管效应观察,与ET对照组比较,Mg+ET组注药后0.5min,心率明显减慢(P<0.05),其效应持续60min以上。脉压在给药后0.5min迅速降低,5min后逐渐回升(P<0.01)。而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硫酸镁有明显拮抗ET引起的心律失常作用,提示ET引起的心律失常有Ca++内流增加及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近年国外报道许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是由于产生新的β-内酰胺酶所致。为探讨耐头孢哌酮的E.coliHX88108及其4株转化菌pFC、pFT1、pFT2、pFT3的β-内酰胺酶性质,进行了β-内酰胺酶底物轮廓测定,酶抑制剂棒酸和舒巴坦敏感性研究以及薄层分析性等电聚焦电泳。结果显示:E.coliHX88108及转化菌pFC、pFT1酶能有效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哌酮,对青霉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较强的水解作用;pFT2和pFT3酶对青霉素类水解作用较强,对头孢菌素水解作用较弱;酶抑制剂对HX88108、pFT1、pFT2和pFT3的酶抑制作用强,而对pFC酶抑制作用较弱。E.coliHX88108含有三个不同等电点的β-内酰胺酶,PI分别为5.25、5.3和5.6。为此,我们推测E.coliHX88108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可能系TEM家族新成员。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含 2 1个氨基酸的多肽 ,已知有三种同分异构体ET1、ET2、ET3,是一种强力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剂和支气管收缩剂[1] 。ET除了在心血管系统表达外 ,在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广泛的表达 ,也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调节因子。ET受体分布于胶质细胞 ,因此胶质细胞被认为是ET作用的靶细胞。1 ET的生物合成、受体、定位1.1 ET的生物合成ET基因编码含 2 0 3个氨基酸的前体内皮素原 ,在内源肽酶的作用下分裂成big内皮素(bigET) ,在内皮素转化酶 (ECE)催化下生成成熟的ET(ET1、ET2、ET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