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药汤     
[出处] 本方出自宋金时期刘完素所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刘完素,字守真,生于北宋大观初年,家居河北省河间县,故后人称之为刘河间。刘从小喜读书,因母病家贫求医不至,而失治病故,于是立志学医,成为一位造诣很深的民间医生。在中国医学史上,刘完素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其主要著作有河间三书。《保命集》为其一,刊行于公元1186年,是理论、临床  相似文献   

2.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北河间县人,又称刘河间。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等书。重视《内经》理论,并有所发挥。根据当时疾病流行,提出火热为导致多种证候的原因,总结了热性病的治疗原则,提出辛凉解表和泻热养阴疗法,后世称他为寒凉派的倡导者,并为明清温病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刘完素注重养生,获享遐龄,这与他深谙养生之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唾液主要是来自口腔中的唾液腺,口腔黏膜上有许多腺体,也能分泌唾液。我国古代养生学家称唾液为“玉泉”、“甘露”、“金浆”,中国医库对唾液有“金津玉液”之美称。它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切不可小而视之更不可随地吐掉,珍惜唾液,有益健康。  相似文献   

4.
周礼 《家庭医生》2012,(13):28-28
每天晚饭后,送小外孙一家三口出门,是我们家必演的一幕:我们先给小外孙穿外套,戴帽子,小外孙一个“再见”,转身已到门外,,跟着爸妈一步一个楼梯,楼道拐弯的时候,又伸出小手“姥姥、姥爷再见”。这一幕:每每让我感叹。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学术派别。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独步当世的应属"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他们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学术主张。刘完素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世称刘河间,是金代声名显赫的医家。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因病三次请医未至而不幸病逝,这坚定了他  相似文献   

6.
王师傅这两天有些腹泻,他看电视上有则广告:“一腹泻就必奇。”于是就到药店买来“必奇”服用,可效果并不明显,遂到医院看医生,被告之服用“必奇”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服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球结核病疫情蔓延回升的趋势,wHO宣告“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并呼吁采取迅速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在我国结核病仍是一种严重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已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这是我国结核病控制走向法制管理的重要开端。目前,尤为重要的是肺结核病例发现以后,如何加强化疗病人的管理,切实贯彻“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保证病人能坚持规范治疗,并完成规定疗程。大量文献表明,由于技术性原因造成化疗失败的比例较低,而因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失败率则高得多。故有效的管理是当前控制疫情的…  相似文献   

8.
性生活与优生文/连仲元性生活与性技巧,是我国古代“房中术”的内容之一。古代先贤对择偶婚配和如何过性生活有益于优生颇多讲究。如《诸氏遗书》载曰:“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后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月经初潮和排卵),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充实而交合,则交而孕...  相似文献   

9.
“患者王某的家属因为患者的病没有好,不同意出院,但主治医生一再催促出院,特立此契约,患者如果在回家途中或到家三天内出现病重等不良后果,由医生负一切责任。”这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位患者家属要求医生签订的一份啼笑皆非的“责任契约”。  相似文献   

10.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空前而伟大的群众性反帝运动。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瞿秋白曾说:“五月三十日,这确是中国国民革命开始的一天!”朝鲜劳动总同盟代表在北京学联声援五卅运动的一次谈话中表示:五卅运动使他们“更感觉到将来的世界革命中心,必  相似文献   

11.
相传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在公元1141年(金皇统元年)的仲夏.金熙宗封右丞相韩企先为濮王.赐宴三日。谁知,未出三天.韩企先却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家人四处求医,熙宗也派太医前来诊治,无奈近百剂药下去.病势有增无减.只得在城门悬榜求医。  相似文献   

12.
一、每天给老婆-份浪漫,让你的心情永远与恋爱时一样,浪漫的举止和言语会使你在老婆面前永葆魅力,但浪漫未必是花钱,为浪漫而破费必被老婆骂为“败家仔”。二、要懂得男人的柔情。正如俗话说,“无  相似文献   

13.
“神养”是一种以提高精神修养,坚守道德操守,陶冶品格身心的养生法,它有别于“食养”、“体锻”等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注重养生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等精神心理的调养和优雅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等。中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云:“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孔子亦云:“大德必得其寿。”推祟修身养性,以延其寿。  相似文献   

14.
“身体是奋斗的本钱”,估训白领们现在对这句话深有体会。特别是当一份又一份的一领亚健康调查报告拦住而前时,他们终于相信这不是住危言耸听,开始事无巨细地父注起自己的健康来。  相似文献   

15.
豫西名小吃“大营麻花”是我最喜爱的吃食之一,每次到中原出差,必买些大营麻花,一为过馋瘾,二为带给亲朋作礼物。在我看来,大营麻花从餐饮文化的角度来说,就是豫西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卑感与民族主义情绪的矛盾,乃近世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一大特色。文化自卑感的表现,在于以为,华夏文化过去的种种,不足以言“道”,“道”是在西方。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情绪则因外力侵迫而高涨,保“种姓”、存“国粹”、发扬“民族魂”之类论调,即由此而起。如此心态下的学术,有二大特征:一是视世界历史的发展为一元,二是以近世西方的价值为准绳。思想史家伯林以为,这一元的真理观有三个要点:(一)所有真的问题都有答案,而且只有一个答案;(二)这些正确答案,从原则上说,都有术可知;(三)所有这些正确答案必并行不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大多以“科学”的名义,接受了这一元的真理观,以为真理必来自科学,而且只能来自科学,西方则是科学的先知先觉者,因此,判别是非的标准非取自西方不可。于是评说中国历史文化,必以西方社会人文学科中各种理论为依据。西方之“履”,若与中国之“足”不合,则不妨大刀阔斧,削足以适之。以理限事,便成了近世中国学术的一大通病。(至于一元真理观本身之不可通,伯林已有精辟的论析。)近人论说明清“实学”、清代汉学的种种谬误,即为明证。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和村里的多数人家一样,穷得叮当响。不过,却有一样特别,在别人家只有一座院落的情况下,我们家虽然破败,却拥有“两套住房”。这还不算,在长大后的一次闲谈中,父亲曾指着邻居家的房子说:“它以前也是我们家的,后来,一次动荡中被没收,分给了现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徐红 《家庭育儿》2009,(1):91-92
过年还要谈“省钱”,无论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份紧张和无奈。可是,如今连世界上有名的大亨们都每言必谈省钱、节约,我们这些“小资”也要改变一下观念了!  相似文献   

19.
《健康必读》2007,(8):25-25
一些家有患者需做手术的家属在患者做手术前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医院会要家属签一份“生死状”,诸如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等,对此,家属都是胆战心惊而又无可奈何地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那么这份“生死状”就真的将医院的责任划为零了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指出玄府是气液、血脉、营卫、精神升降出入的微观结构。其"玄府气液学说"及"以辛凉甘寒开通郁结"的理论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吴深涛教授于临床恰遇一典型头痛顽疾,运用刘完素"玄府气液学说"理论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故特录于此,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