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邓统生 《医学文选》2002,21(4):450-451
目的 比较 2型糖尿病 ( DM)患者动态血压水平、昼夜变化节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 UAER)的关系 ,指导 DM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 ,测定 UAER。结果  DM肾病 ( DN)组2 4小时平均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明显高于非肾病组 ( NDN) ( P <0 .0 5 ) ,UAER与 2 4小时血压变化呈正相关 ,与变化差值呈负相关。结论 DM伴 DN与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 ,UAER关系密切且较不伴 DN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 (DM)和糖尿病肾病 (DN)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照组 43人 ,DM组 45例 ,DN组 40例 ,测定血浆 CGRP、 ET及血压。结果 :DM组的 CGRP比对照组、 DN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DN组的 ET比对照组、 DM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1)。三组的血压 :DN组最高 ,DM组次之 ,对照组最低。对照组、 DM组的 CGRP与 ET正相关 ,DN组的 CGRP与 ET无显著相关。结论 :CGRP对血压的影响 ,在无血管并发症的 DM大于 DN。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 (DN)血清中生长激素 (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在 DN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受试各组均检测 GH、IGF- 1、胰岛素 (Ins)及空腹血糖 (FBG)。结果 :DM非合并症组和 D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 GH、Ins及 FBG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IGF- 1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DN组与 DM非合并症组比较亦呈相似结果。结论 :DN病人中 ,GH水平升高 ,IGF- 1水平降低 ,它们在 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无肾病组和肾病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血清HCY又显著高于NDN组,P<0.01,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方法将213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为DN组、非糖尿病肾病(NDN)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情况前者又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测定其血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DN组TG、TC、LDL-C明显高于NDN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NDN组(P<0.05或P<0.01),DN各亚组血脂水平随DN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DN脂代谢紊乱程度明显高于NDN,且随病程迁延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结果:DN患者血清IL-18、IL-6与ET水平单纯糖尿病组(SDM组)、隐性糖尿病肾病组(IDN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ODN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ODN组、IDN组高于SDM组,ODM组高于IDN组,其中ODN组最高。DN患者血清NO水平:SDM组、IDN组、ODN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ODN组、IDN组低于SDM组,ODM组低于IDN组。IL-18与UAER、IL-6、ET均成正相关,NO与IL-18、IL-6、ET呈负相关。结论:IL-18、IL-6、NO与ET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检测患者IL-18、NO与ET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NO和内皮素 1(ET 1)的含量 ,探讨NO和ET 1含量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 ,分别在成模后 2周、12周时处死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 ,应用放免法测定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 2周、12周时 ,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2 4h尿蛋白量、肾重 /体重比均明显高于同时期正常组大鼠 (P <0 .0 1)。糖尿病大鼠 2周时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明显高于 2周正常组大鼠 (P <0 .0 1) ,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 (r=0 .75 ,P <0 .0 5 ) ,而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则低于正常组 (P <0 .0 1) ;12周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明显下降 ,并低于 12周正常组大鼠 (P <0 .0 1) ,而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则高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早期 ,肾皮质组织内NO含量升高 ,ET 1含量下降 ,参与早期肾小球高滤过机制 ;糖尿病晚期 ,肾皮质组织内NO水平下降 ,ET 1水平升高 ,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刚  张扬  陈东生 《四川医学》2003,24(6):593-59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 [Lp(a) ]在糖尿病肾病 (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 2 4h尿蛋白质排泄率 (UAER)的测定结果 ,将 9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 3组 ,糖尿病组 (DM组 ) 30例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32例 (EDN组 )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 34例 ,40名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组 ,分别测定各组Lp(a)水平。结果 DM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 5) ,EDN组及CDN组 ,Lp(a)水平明显高于DM组 ,Lp(a)与UAER呈直线相关r=0 .40 2 ,P <0 0 5。结论 Lp(a)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DM+HT)患者 36例与未合并高血压病 (DM)患者 34例的血 NO等指标进行比较 ,并对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 NO与血压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M+HT组较 DM组血 NO显著降低 [(41.94± 18.91) μmol/ L 和 (5 8.98± 19.36 ) μm ol/ L,P <0 .0 1],而且血 NO分别与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负相关 (r =- 0 .38,P <0 .0 1;r=- 0 .33,P <0 .0 1)。结论 :DM+HT患者血 NO水平较 DM患者显著降低 ,而且在 2型 DM患者中血 NO下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肾病各期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计数法、硝酸盐还原酶法、微柱层析法测定64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胰岛素(INS)、C肽(CP)、空腹血糖(FBG)、24 h尿白蛋白 (UAER)、α1微球蛋白(α1-MG)等指标.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肾病组(DMⅠ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MⅡ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MⅢ组).应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结果:糖尿病患者ET明显高于对照组,DMⅢ增高特别明显(P<0.01).DM组及DMⅠ组NO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Ⅱ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DMⅢ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各期中ET、NO均参与致病作用,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高滤过期与NO显著升高密切相关,在临床糖尿病肾病期与NO显著减少、ET明显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 (ECM)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N)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5名健康者的血清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蛋白 (LAN)、前胶原 3(PⅢ )和透明质酸 (HA) 4种ECM水平。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泌率 (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 (DN)和非糖尿病肾病组(NDN) ,DN组进一步根据UAER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 (MA ,UAER 30~ 30 0mg 2 4h)和临床肾病组 (CDN ,UAER≥30 0mg 2 4h)。结果 DN组和N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NDN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DN患者进一步分组后 ,C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M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AN水平均分别与空腹血糖 (FPG)、舒张压和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AN水平高于正常人 ,而且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在糖尿病肾病(DN)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NO用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ET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DN与正常对照及糖尿病(DM)无并发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检测DM患者血浆中NO水平,对于预测DM微血管病变程度,防治DM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NPY和HCY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  吉均祥  徐志刚 《重庆医学》2007,36(11):1114-1115
糖尿病(DM)并发高血压微血管病变的患者通常病史5~10年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本文通过分析血浆内皮素(ET)、神经肽Y(NPY)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在糖尿病无肾病(NDN)和糖尿病肾病患者(DN)中的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及蛋白羰基含量,评价蛋白氧化损伤程度。方法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1组)、糖尿病肾病组(DN2组),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oxidationproteinproducts,AOPPs)、蛋白质羰基含量(proteincarbonyl,pco)水平。结果DM组血AOPPs、PCO较NC组明显升高,DN组患者血AOPPs、PCO较DM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肾病的进展AOPPs、PCO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氧化损伤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明显加重,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蛋白氧化损伤进一步加重,蛋白氧化损伤产物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肾病(NDN)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率及糖尿病肾病(DN)与NDN患者临床表现的异同.方法:分析本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10例行肾活检的T2-D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T2-DM行肾活检10例中DN及伴动脉硬化者5例,占50%;余5例为NDN,其中IgAN 2例,占20%;膜性病变、慢性间质性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各1例,均占10%.NDN和DN两组在年龄、DM和高血压病史长短及收缩、舒张压均有显著差异(P<0.05),Tch、TG在NDN组明显高于DN组(P<0.05),蛋白尿发现时间和蛋白尿量两者间未见显著差异.NDN组Ccr为(71.68±50.32)ml/min,高于DN组的(59.59±41.74)ml/min,呈非正态分布,两组相差不显著.DN组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动脉硬化眼底改变1例;NDN组仅1例出现动脉硬化眼底改变.结论:T2-DM患者出现肾脏病变,应警惕伴发NDN的可能,宜积极争取肾活检,以便从病理上明确诊断.临床表现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DN诊断有重要价值;另可参考患者年龄及长期高血压病史以资鉴别.  相似文献   

16.
邓统生 《微创医学》2002,21(4):450-451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DM)患者动态血压水平、昼夜变化节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指导DM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测定UAER.结果 DM肾病(DN)组24小时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非肾病组(NDN)(P<0.05),UAER与24小时血压变化呈正相关,与变化差值呈负相关.结论 DM伴DN与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UAER关系密切且较不伴DN组明显.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层粘连蛋白水平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 75例糖尿病患者和 4 2例正常人血清及尿液中LN的水平 ,99Tcm DTPA肾动态显像方法进行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测。结果 ①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尿液LN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 (P <0 .0 5 )及对照组 (P<0 .0 1) ,糖尿病组无肾病组血清、尿液LN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糖尿病肾病组GFR明显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 (P <0 .0 5 )及对照组 (P <0 .0 1) ;总糖尿病组血清、尿液L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GFR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病程 <1年者其GFR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病程 >10年者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糖尿病患者血清、尿液LN水平与GFR均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6 2和 - 0 .5 2 (P <0 .0 1)。结论 LN在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产物 ( AGEs)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测定糖尿病 ( DM)、糖尿病肾病 ( DN)和 DN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 ( CR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AGEs水平 ,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 :DM患者血清 AGEs水平 [( 2 1 .3±6.0 ) mg· L-1 ]明显高于正常人 [( 1 0 .6± 3.1 ) mg· L-1 ]( P<0 .0 1 ) ;DN患者血清 AGEs水平[( 33.1± 9.3) mg·L-1 ]明显高于 DM( P<0 .0 1 ) ;DN并发 CRF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清 AGEs水平 [( 2 1 .7± 9.8) mg· L-1 ]低于治疗前 [( 36.3± 1 4 .1 ) mg· L-1 ]( P<0 .0 5 )。结论 :竞争性ELISA法可用来监测 DM和 DN的进展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9.
林芳 《吉林医学》2012,33(22):4720-472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T2DM)与脂蛋白(a)的相关性。方法:将老年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蛋白(a)水平。结果:三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呈DN组>NUAl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自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做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方法:分别测定:DN组5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NDN组42例见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54例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晨尿中的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结果:DN组与NDN组及对照组比较,阻清胱抑索C、尿mAlb和尿β2-MG的含最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NDN组及对照维比较,血清胱抑素C、尿mAlb和尿β2-MG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显著性统汁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与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臼密切相关,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对于监测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