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列  徐金龙 《浙江医学》1999,21(11):676-677
地氟醚是新型卤族类吸入麻醉药,麻醉诱导快,恢复迅速,对机体循环功能影响小。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地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的情况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75例,年龄30~52岁,体重55~73kg。随机分成地氟醚(D)组、异氟醚(Ⅰ)组和安氟醚(E)组,每组各25例。  相似文献   

2.
七氟醚和安氟醚对机体自由基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时血中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方法2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组(12例)和安氟醚组(12例),分别测定动脉血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两组吸入麻醉后血自由基水平都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对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与安氟醚相似,是安全的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3.
七氟醚和安氟醚对机体自由基代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时血中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方法 2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组(12例)和安氟醚组(12例),分别测定动脉血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 两组吸入麻醉后血自由基水平都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对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与安氟醚相似  相似文献   

4.
计根林  于军 《医学争鸣》1998,19(4):437-439
目的:比较七氟醚、安氟醚对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影响,评估了七氟醚在颅脑外科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33例择期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16例,安氟醚组17例。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调整其浓度依次为0.5,1.0,1.5最小肺泡浓度(MAC),监测ICP,CP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七氟醚、安氟醚均可引起ICP增高,CPP下降,并使MAP,HR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3 d ALT值高于麻醉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3 d各组的ALB值均恢复正常,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诱导后15min、1h和2h采集静脉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结果:麻醉后,A、B两组SOD值均逐渐下降,MDA值均逐渐升高,麻醉诱导后2hSOD、MDA值较麻醉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A、B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两组SOD值较麻醉前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DA值较麻醉前均逐渐下降,并于麻醉诱导后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D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与C组之间相比较及B与D组之间相比较,SOD值在麻醉诱导后2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DA值在麻醉诱导后1 h及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均能产生自由基使MAD升高、SOD下降;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降低MDA.  相似文献   

7.
安氟醚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安氟醚吸入麻醉对手术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3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后及术中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低频(LF)在麻醉诱导后显著降低,切皮后显著升高;高频(HF)在麻醉诱导后及切皮后未见明显改变;安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LF、HF均显著下降,而LF/HF比值较麻醉诱导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安氟醚吸入麻醉可显著降低交感、迷走神经活性,但交感/迷走均衡性却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8.
Yie T  Guo X  Sang N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8-770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各组均先给予等效的设定浓度,即D组6%、S组2%、Ⅰ组12%、E组17%。同时吸入1∶2的O2和N2O,经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和间断追加肌肉松弛药泮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及吸入浓度,并维持肺泡浓度衡定在1mol/LAC,即D组3%,S组07%,Ⅰ组05%,E组06%。结果吸入麻醉后,肺泡浓度∶吸入浓度=1/2及肺泡浓度达到1mol/LAC值时间在D组及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及E组。肺泡浓度∶吸入浓度及肺泡浓度∶设定浓度比值的升高速度在D组和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和E组。终止麻醉后,D组肺泡浓度达到肺泡原始浓度50%的时间明显快于其它吸入麻醉药。结论地氟醚吸入及呼出均较快,易于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时间依赖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1MAC)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在异丙酚 芬太尼 N2 O麻醉期间持续输注维库溴铵 ,维持 90 %的肌松 ,达到稳态后 ,病人随机吸入1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醚或安氟醚 ,调整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 ,维持 90 %的肌松 ,观察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后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 :七氟醚、安氟醚都显著降低了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并且这个效应随着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 90min后达到最大效应即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下降到最大值。最大下降率 :七氟醚组为 6 8% ,安氟醚组为 6 7%。结论 :七氟醚、安氟醚都明显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 ,但这种增效作用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后麻醉恢复状况间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3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2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8岁.实验组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而后行腹部手术,对照组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而后进行腹部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要比对照组早,麻醉后监测治疗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结论七氟醚在临床上应用于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质量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低位硬膜外镇痛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探讨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镇痛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7例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A、B、C、D、E)和一个对照组(F),3h后硬膜外腔用药。前5组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A:0.1%;B:0.15%;C:0.2%;D:0.25%;E:0.3%),F组使用0.9%生理盐水。注药前后20分钟分别观察、记录以下项目: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阻滞区运动神经反射;3. 下肢指令运动。结果 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均有程度不同的术后镇痛作用。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A、B、C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E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选择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镇痛既可以有效地发挥术后镇痛作用,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有利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陈仿  陈宁波 《四川医学》2012,33(1):60-61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血管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间21例应用DCS救治的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例腹部血管损伤患者应用包括腹主动脉夹闭、损伤血管结扎、置入暂时腔内分流管、填塞等作为腹部血管损伤时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具体措施,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15例(71.4%)痊愈出院,6例(28.6%)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为了提高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DCS),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朱文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043-3044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腹式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腹式手术,比较2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方法对腹部手术后伴发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间腹部手术后伴发急性阑尾炎11名患者中,术前根据其临床特点和B超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有9例,剖腹探查确诊的有2例,均于原发病术后7~15d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对腹部术后出现腹痛、发热等相关阑尾炎表现的患者要有足够的重视,积极排除伴发急性阑尾炎的可能,B超对术后并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积极手术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麻醉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商南县人民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为全身麻醉组,B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为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清醒镇静组,比较3组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变化情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情况、手术时间、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切皮时和切皮后30 min SBP、DB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切皮时和切皮后30min的HR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各时段PETCO2[切皮时(39.5±2.4)mmHg,切皮后30 min(39.8±2.0)mmHg]均明显高于术前[(35.3±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呼吸抑制较为明显;B、C组苏醒时间[(12.5±7.1)min,(3.9±4.3)min]和ICU入住时间[(2.1±5.3)d,(0.5±2.6)d]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最短.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或丙泊酚镇静麻醉有助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恢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1),分别于麻醉前(T1)﹑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后(T4)、术后1 d(T5)和术后3 d(T6)6个时间点采静脉血5 mL,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TnI的含量。结果:两组诱导后SBP﹑DBP及HR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P组诱导后下降较显著(P<0.05),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cTnI含量均有升高趋势, P组在诱导后及术后1 d cTnI含量显著升高,与麻醉前及S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与丙泊酚组比较围术期心肌损伤较轻,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强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7.
张兴  米佳丽 《四川医学》2011,32(3):353-355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经腹部外科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187例,比较其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及住院天数等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体重、Hbs、ALB、PA和TRE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N组和EN组、EN+PN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和EN+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外科术后EN安全、有效,能维护机体代谢平衡,减少或避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既往手术病史、临床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发病时间、病灶数量及手术效果。结果:27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4~43岁,平均32.22岁,中位年龄32岁,以30~3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18/27,66.67%),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既往均有剖宫产史,且均以切口区疼痛性包块就诊,其中切口区单发病灶者24例(88.89%),2处病灶3例(11.11%)。临床症状及包块大小变化与月经的关系密切者21例(77.78%),关系不明显6例(2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7,P〈0.0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7年不等,以术后2年发病率最高(55.56%)。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不难,手术切除近期疗效满意,彻底切除病灶、适度切除周围正常组织是预防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下腹部手术中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择期进行下腹部外科手术的213例患儿,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甲组(0~12个月)32例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进行单纯静脉全麻,乙组(1~6岁)86例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进行骶管阻滞麻醉,丙组(7岁以上)9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进行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甲组苏醒时间最长为(62.8±21.4) min,其次为丙组(38.4±16.8)min,乙组苏醒时间最短(34.6±15.2) min,甲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MAP和HR均显著升高,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人数显著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15.6%(5/32),显著高于乙组1.2%(1/86)和丙组2.1% (2/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患儿进行下腹部手术时应根据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老年患者住院及接受手术的比例逐年上调.老年患者的生理情况、基础疾病及腹部手术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诊断和干预治疗对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及降低社会、家庭医疗开支有着长远的意义.该文就如何降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如何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