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发富  袁琼芝 《云南医药》1999,20(4):243-244
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动态脑电图(AEEG)及皮层脑电图(EGoG)确定对癫痫灶的价值。方法 对15例确诊的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监测比较?并作病检明确原因。结果 EEG及AEEG对术前明确诊断有帮助,ECoG对癫痫灶的定位,指导与判定痫灶的切除范围有重要的意义。结论手术中应用ECoG监测是明确痫灶,判断痫灶切除效果的必要可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手术前的评估、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72例颞叶癫痫患者,采用有创和无创方式进行术前评估,术中脑电图监测下采用改良的前颞叶切除术切除致痫灶.结果 随访1~11(5.12±2.98)年.痊愈55例(76%),好转10例(13%),效果不明显4例(7%),失访3例(4%).结论 临床发作形式、长程视频脑电图结合蝶骨电极定位及MRI检查是无创性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较好的方法;硬脑膜下电极监测是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可靠方法.改良的手术方式对切除颞叶及颞叶内侧病变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唤醒和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在涉及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9例患者术前评估定位致痫病灶和(或)致痫灶和语言功能区及其关系,术中皮层电极(ECoG)监测痫性放电区,全麻唤醒下皮层电刺激(CES)定位语言功能区,在保护好语言功能区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致痫病灶和(或)致痫灶,再次行ECoG监测,对仍有痫性放电的区域行皮层热灼(BCFC)或多处软膜下横切(MST)直至ECoG监测满意为止,术后评估患者语言功能和癫痫控制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第1天即出现程度不同的语言障碍并遗留部分运动性失语,3例在术后第2天出现语言障碍并于1周左右开始恢复,2周内恢复至术前。9例患者中7例癫痫控制为EngelⅠ,2例为EngelⅡ。结论:全麻唤醒和术中电生理技术应用有助于安全准确的处理涉及语言功能区的致痫病灶和(或)致痫灶及痫性放电区,降低语言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o-MEP)、及皮层脑电监测(ECoG)对进行大脑功能区和致痫灶定位并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30例致痫灶位于中央区及其邻近部位的癫痫患者,术前通过神经影像、电生理等技术综合评估,术中运用Co-SEP、Co-MEP、ECoG,准确定位致痫灶及功能区,尽量全切病变及致痫灶治疗继发性癫痫,同时保护重要脑功能。结果 根据Engel标准,对30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Ⅰ级者18例;Ⅱ级者7例,Ⅲ级者3例,Ⅳ级者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永久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术中联合Co-SEP、Co-MEP、ECoG,能安全、准确、有效的指导脑中央区病变及致痫灶的治疗,在避免运动皮层损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切除病变,治疗继发性癫痫,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癫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奥地利Unique AEEG16导脑电检测系统对80例癫痫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EEG检查发现有痫样放电者65例,占81.25%,其中25例有临床发作,40例仅在AEEG检查发现有痫样放电,15例(18.75%)排除癫痫。结论 AEEG对癫痫的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4小时脑电实时记录仪,应用于癲痫及脑梗塞、脑外伤等50例检测与EEG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确诊为癲痫发作13例中,动态脑电图(AEEG)呈痫样放电11例,检出率为84.62%,与EEG 1例检出看样放电(7.69%)相比,P<0.01’有高度显著差异。在可疑癫痫18例病例中,AEEG痫样放电14例,检出率为77.78%,与EEG 3例中检主病样放电(16.7%)相比,P<0.01,有高度显著差异。AEEG比EEG更易发现痫样放电,提高癫痫之诊断,与国外报导相近似。观察中其额,中颞部痫样放电较多,与文献报导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儿童继发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4例继发性癫痫患儿,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定位癫痫灶,显微手术切除原发病变后,再根据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病灶部位及皮层脑电图监测所提示的异常脑电图波释放决定是否进行致痫灶切除、扩大致痫灶切除、皮层热灼术、前颞叶切除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及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术后规范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124例患儿切除病变前皮层脑电图均可记录到癫痫波,原发病变切除后即时皮层脑电图监测病变周围可记录到异常癫痫波112例,检出率为90.32%。其中38例致痫波发放区域位于非功能区者该范围内皮层予以完全切除,术后即时皮层脑电图提示癫痫波消失;74例位于或毗邻重要功能区者,采用低功率热灼该处皮层后,69例癫痫波消失,5例患者经联合胼胝体前部切开和(或)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后即时皮层脑电图监测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8个月至6年,按Engle标准评定疗效:Ⅰ级87例(68.50%),Ⅱ级30例(24.19%),Ⅲ级5例(4.03%),Ⅳ级2例(1.61%);手术总有效率为94.35%。89例患者停止服用抗癫痫药物满1年且无癫痫发作;24例患者低剂量维持;11例患者停药后癫痫复发再次服用初始量,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皮层脑电图监测下,不同术式应用可明显提高儿童继发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小时脑电图(AEEG)监测在老年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老年癫痫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EEG)及AEEG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监测结果。结果84例患者AEEG监测总异常率为70.2%,明显高于EEG监测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4小时脑电图可以提高老年癫痫患者的异常检出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药对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儿术中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9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全静脉组60例和静吸复合组69例。2组患儿均在脑电监测下行大脑半球切除术,麻醉诱导后快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全静脉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浓度1.5-3.0μg/ml,瑞芬太尼3ng/ml;静吸复合组吸入0.7-1.0MAC 异氟烷。麻醉中常规监测患儿血压、脉搏、脉搏氧饱和度,切开硬脑膜时,即刻记录皮层脑电图( ECoG),调整麻醉药后15min再记录ECoG,并根据ECoG确定癫痫病灶位置,手术切除病灶后再记录ECoG。结果2组患儿切开硬脑膜即刻ECoG出现爆发抑制的发生率与调整药物15min和病灶切除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未发现麻醉后棘波活动异常增加或减少现象,出现棘波活动的病灶与术前描记部位相一致,手术切除癫痫病灶后,棘波出现的频率低于病灶切除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组合麻醉药物以及在手术不同阶段掌握合适的麻醉深度,对降低对ECoG描记的影响更确切地指导致痫灶切除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同步EEG联合fMRI检查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的意义。方法:予17例难治性癫痫术前同步EEG联合FMRI检查。分析当EEG出现痫样放电时的fMRI检查数据,这时脑组织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会因痫样放电产生改变并呈现于MRI图像上,以确定致痫灶。将深部电极EEG及脑皮质电极术中确定的位置与该位置进行比较,以评价该位置确定的准确性。结果:10例患者同步EEG联合fMRI检查与术中致痫灶的范围和位置无差别;7例患者同步EEG联合fMRI检查确定的致痫灶中心位置与术中确定的位置一致,但是范围不够准确,较后者稍大。术后14例发作控制,3例虽未完全控制,发作率明显降低。结论:EEG联合fMRI检查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准确且无创伤,可用作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X刀治疗的疗效。方法:47例明确诊断的外伤性癫痫患者,全部检查脑电图(EEG)或动态脑电图(AEEG)、MRI,并在软化灶周围和(或)海马异常改变处检查磁共振波谱(MRS),观察NAA/(Cho+Cr)值,明确致痫灶,行X刀治疗。结果:47例患者,观察6~29个月,满意占57.4%,显著改善和良好占31.9%,较差和无改善占10.6%。结论:X刀治疗外伤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利用MRS确定软化灶周围的致痫灶是可行的,治疗失败多与大面积软化灶、或剂量偏小以及影像学难以发现的致痫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和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对26例颞叶癫痫患者应用长程视频脑电进行术前监测定位和皮层电极、深部电极进行术中定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病灶+颞叶切除或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结果26例患者根据脑电图,18例患者根据MRI检查定位了致痫灶。术后无病死和严重并发症,服用抗癫痫药物减少;随访6~18个月,1级16例,2级6例,3级4例。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是定位癫痫灶可靠的检查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睡眠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优点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分析应用日本光电4418型EEG仪监测136例癫痫患者睡眠EEG。结果136例,正常28例(20,6%),非特异性异常12例(8.8%),痫样放电96例(70.6%)。结论睡眠EEG可反映睡眠结构和异常放电的发作情况;同时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EEG的演变过程,能更明确局限性癫痫诊断及定位,也可为全身性发作者寻找致痫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h脑电(AEEG)监测对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连续24hAEEG监测。结果AEEG痫波阳性率为64.29%,与常规EEG的28.21%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且痫样放电与睡眠密切相关。96例患者中捕获41例(42.71%)临床发作,其中31例确诊为癫痫发作;2例癫痫合并假性发作;3例假性发作;3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2例癫痫合并SAS。结论24hAEEG携带方便,监测期间自然睡眠不受环境改变的影响,显著提高了临床癫痫发作和痫样放电阳性率,还可作为难治性原因之一SAS的筛查检测,有助于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治疗继发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定位癫痫灶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后,再根据皮层脑电图进行扩大切除或热灼,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全部患者切除病变前均可记录到癫痫波,完全切除患者的癫痫及病变灶后,其中没有再次发现癫痫波的患者为1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为4例,经多次皮层热灼治疗后仍然偶尔产生棘波,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2例,进行切除海马后经多次热灼后也发现有少量的棘波出现。术后疗效评价,I级17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总有效者21例,有效率达95.4%。结论应用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引起癫痫的病变并同期切除和(或)热灼癫痫灶是一种治疗继发性癫痫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英莉  姚丽娜  胡江敏 《河北医药》2010,32(20):2845-2846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VEEG)与24h动态脑电图(AEEG)在儿童癫痫中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儿童癫痫的64例患者进行一个睡眠周期(2~3h)VEEG和24hAEEG检查。结果64例中VEEG痫样波栓出率81.25%,AEEG痫样波检出率84.38%(P〉0.05),癫痫类型与痫样波检出率比较(即:阳性率与痫样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的符合率更高一些。结论VEEG在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确定癫痫类型,价值高于AEEG。  相似文献   

17.
癫痫为短暂性发作性疾病,其痫样放电亦为间歇性发放.常规脑电图(REEG)描记时间短,常记录不到痫样放电。24h动态脑图(AEEG)因监测时间长!可大大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间125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AEEG检查结果加以分析,以探讨AEEG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可提高其阳性率,并有助于癫痫的分型及定位。现将我院于1996-08~1998-03对318例临床诊断癫痫和可疑癫痫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AEEG24)检测和EEG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癫痫患者和78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AEEG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癫痫组REEG和AEEG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组与非癫痫组AEEG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期共出现痫样放电29例(72.5%),睡眠期共出现38例(9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多于清醒期。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2例癫痫和可疑癫痫患者行EEG检查。结果:112例癫痫患者中EEG异常90例,占80%,痫样活动占73%。可疑癫痫30例EEG异常16例,占53%。痫样活动10例,占33%。结论:脑电图检测是癫痫诊断最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临床及EEG随访对患者服药时间长短,停药,预后评估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