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GPD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四种不同肝病患者测定了血清GPDA,并以8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组、急性肝炎组、AFP低浓度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肝血管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血清GPDA测定有助于肝癌与肝血管瘤间的鉴别诊断。GPDA与AFP无相关性,AFP阴性肝癌患者的GPDA阳性率达68.9%。此文对GPDA作为肝癌标记物的诊断价值作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作者选择78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64例,转移性肝癌14例,行血清AFP、CEA放射分析测定,结果揭示:血清AFP对诊断原发性肝癌优于转移性肝癌,血清CEA对诊断转移性肝癌优于原发性肝癌,有助于原发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AFP、CEA联合检测能降低肝恶性肿瘤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作者选择78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64例,转移性肝癌14例,行血清AFP、CEA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结果揭示:血清AFP对诊断原发性肝癌优于转移性肝癌(P<0.01);血清CEA对诊断转移性肝癌优于原发性肝癌(P<0.01),有助于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AFP、CEA联合检测能降低肝恶性肿瘤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AFP阳性胃癌六例报告吴荣进郑梓栋陈凯曾天定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标志物,其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0~80%。我们在1993年6月至1994年6月收治AFP阳性胃癌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53~67岁,平均58.8...  相似文献   

5.
AFP是由胎儿肝和卵黄囊产生的 ,出生后很快消失。在肝母细胞瘤、肝癌、卵黄囊瘤 (内皮痘瘤 )患者的血清AFP再度出现 ,偶可在胰腺癌及胃癌患者的血清中出现。婴儿及儿童患者肝母细胞瘤及肝癌时 ,其血清AFP值明显高于成人肝癌患者。本文作者曾报道58例肝癌患儿 ,其中 56例血清AFP值异常升高 ,占总数的 96.6%。按组织学分型 ,各型肝癌的AFP平均值无实质差异。但也注意到 ,在已知组织学亚型的 4 3例患儿中 ,有一例未成熟型肝母细胞瘤的血清AFP正常 ,另有一例胎儿型肝母细胞瘤患儿血清AFP值非常低。作者推测 ,前者与高度恶…  相似文献   

6.
AFP,α1—AT与铁蛋白在几种肝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5例4组不同肝组织(正常肝组15例,慢性肝炎组24例,肝硬化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16例)进行AFP、α1-AT与铁蛋白抗体标记,观察其表达。结果:肝癌对AFP和α1-AT均呈强阳性表达(P<0.01),而对铁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铁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4例AFP阴性肝癌,α1-AT全部阳性,而铁蛋白3例阳性。结果表明:AFP和α1-AT均可作为肝癌组织学诊断的重要肿瘤标记物。铁蛋白对肝癌诊断缺乏特异性,但有助于肝硬化的预测。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用甲胎蛋白(AFP)、总唾液酸(TSA)、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t)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7项血清标志物作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肝脏肿、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评价了单指标与多指标分析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单指标的灵敏度均低于临床诊断要求,而特异度也仅AFP(>400μg/L)较高,多指标组合分析可使肝癌诊断的灵敏度提高至90%以上,特异度可达96%,同时对于AFP升高范围在25-400μg/L之间的非肝癌患者,可起到很好的排除作用,特异度达96.7%,提示本鉴别诊断模式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逆转录巢式PCR扩增AFP基因及肝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志珍  姚登福 《中国肿瘤》2000,9(6):284-286
[目的]探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基因分析对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人肝癌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制 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cDNA后,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FP基因片段,并分析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结果]所设计RT-巢式PCR扩增AFP基因片段为 159bp,方法的灵敏度为5pg/ml。AFP基因在肝癌、癌周和远癌组织中 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5%和0;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为53.7%,明显高于其它肝病组和肝外肿瘤组(P<0.01);在I、 Ⅱ和Ⅲ期肝癌中阳性率分别为33.3%、26.3%和71.8%,伴肝外转移肝癌中全数阳性,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分析外 周血AFP-mRNA有助于肝癌诊断。肝癌转移或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对31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CC)、33例AFP阴性HCC、35例肝硬和58例健康献血员血清唾液酸(SA)、岩藻糖(Fuc)及五种急性期蛋白(APP)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发现AFP阴性肝癌患者血清SA、Fuc、α1-AG、HP及α1-AT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其中Fuc、α-AT和HP还高于AFP阳性癌组。因此,可将上述五项指标视为AFP阴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微小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65例肝细胞癌、21例非肝癌的恶性肿瘤、22例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及2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的甲胎蛋白(AFP)mRNA。结果: AFP-mRNA在健康志愿者、非肝癌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在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AFP-mRNA的检出率(67.7%,44/65)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组(9.1%,2/22,P<0.01)。AFP-mRNA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显著相关。经1年的随访发现治疗后外周血AFP-mRNA阳性与肝癌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在12例血清AFP<25μg/L的肝癌病人血中,7例(58. 3%)可检出AFP-mRNA。结论: AFP-mRNA可作为血循环中有肝癌细胞或肝细胞的标志物,在肝癌患者,阳性预示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可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并且AFP-mRNA对血清AFP阴性或低值的肝癌患者能起到补充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发破裂肝癌手术切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破裂肝癌手术切除的效果李国辉李锦清陈敏山原发性肝癌多倾向于保守治疗,我科对34例自发破裂肝癌作肝切除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4例自发破裂肝癌中,男30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71。年龄13~68岁。AFP阳性占57.6%,合并肝硬化占72....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发现1例AFP持续增高的先证者,观察已1年,AFP值为21ng/ml~129ng/ml,中位值90ng/ml。家系调查发现,先证者父亲持续AFP增高已4年,范围46ng/ml~198.2ng/ml,中位值93ng/ml。其母亲、伯父,姑母AFP值均正常,其弟AFP为132ng/ml。临床与实验室等检查表明,AFP增高不是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炎及其它恶性肿瘤所致。我们认为AFP持续增高的原因是遗传性的。据我们所知,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遗传性持续AFP增高的家系,全世界报道的第4例。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利用人心肌125I-酸性铁蛋白(125I-AIF)对129例肝癌进行双盲法检则,125I-AIF阳性率83.7%;AFP阴性的肝癌34例,125I-AIF阳性率85.3%;AFP低含量的肝癌26例,125I-AIF阳性率76.9%。125I-AIF阳性的肝癌经手术切除后,125I-AIF转阴,提示125I-AIF对肝癌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癌标志物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孟宪镛一.甲胎蛋白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国内学者认为甲胎蛋白(AFP)>500μg/L持续1月或AFP200~500μg/L持续2月,在排除其他引起AFP增高的因素后,结合定位检查,即可作出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已知AFP...  相似文献   

15.
肝原发性血管肉瘤(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3例肝原发性血管瘤,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7岁,占同期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率的0.68%(3/436),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及包块,血清HBsAg及AFP阴性,本组资料还进行了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本文讨论肝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3例肝原发性血管瘤,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7岁,占同期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率的0.68%(3/436),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及包块,血清HBsAg及AFP阴性,本组资料还进行了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本文讨论肝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3年中共收治11例小肝癌,其中有5例为亚临床肝癌,所有病人获得诊断的途径是AFP或和肝脏B超检查,全部病人均进行了不规则性肝切除,随访至今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分析了42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E)后,血清AFP浓度与疗效的关系。观察发现TAE后AFP浓度升高与肿瘤体积增大呈正相关(r=0.7307,P〈0.001),TAE后AFP浓度仍大于400ng/ml组癌肿转移率明显高于AFP〈100ng/ml组,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FP〈100ng/ml组(P〈0.05和P〈0.001)。提示TAE后测定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变化是监测肿瘤  相似文献   

19.
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肝动脉灌注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例肝血管瘤和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血流灌注阳性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对肝脏病变部位、腹主动脉和正常肝组织分别勾划感兴趣区(ROI),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TRC)及测定C24s/CP<20s比值对比方法,发现肝血管瘤显像动脉期其TRC与正常肝组织TRC相似,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无明显灌注峰。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充盈区TRC与腹主动脉TRC相仿,有一明显灌注峰。肝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C24s/CP<20s比值分别为1.17±0.12和0.80±0.17,相差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30例肝细胞肝癌(HCC)用肿瘤坏死因子肝癌瘤体内注入,γ-干扰素(IFNr)肌肉注射,及低剂量FAM方案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其中男25例,女5例,AFP(+)22例,AFP(-)8例。结果CRS例27%,PR12例40%,NC7例23%,PD3例10%,有效率(CR+PR)67%。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但因例数尚少,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