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某酒店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为查明原因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品、物品、患者及从业人员排泄物31份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此次事件发病67人,罹患率29.78%(67/225);症状以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平均潜伏期14h;31份样品中有16份检出了肠炎沙门氏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为一起由从业人员携带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食物中毒原因。结果就餐者约120人,有6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经支持和对症治疗均痊愈,无重症病例;采集6份病例肛拭子标本有4份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为阳性(66.7%)。结论综合分析该事件病例的共同进餐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判定该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采集的肛拭子标本6份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在6份标本中确认3份检出肠炎沙门菌。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结论调查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时,快速识别事件的发生和标本的早期采集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2014年9月8日,钦州市钦南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就餐人数45人,其中有11人食物中毒,发生率24.44%.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奔赴现场,对11名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病人1份肛拭、1份呕吐物和15份剩余食品样本,按照GB/T4789检验方法[1-4]进行病原菌检测,在17份样本中有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94%.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结合临床症状,确定这次食物中毒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快速查找食物中毒原因,为食物中毒处理提供依据。方法依照GB4789.4-2010、GBfr4789.6-2008、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分别对14名患者的大便、肛拭,16份剩余食物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从1份食品标本中和2份粪便8份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为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检测结果,查明中毒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样品、发病者生物标本,按GB/T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就餐者约560人,有60人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相似;采集的20份样品中,11份经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检测符合肠炎沙门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是一起进食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结论应针对农村家宴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加强监管,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对某村民举办婚宴后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潜伏期(5~31h)和共同进餐史,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建议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农村食品安全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食物中毒防治知识宣传,以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8.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按照GB/T4789-2003,开展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对10份来源于酒店的样品,17份病人大便,2份呕吐物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诊断;对24名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肥达氏反应。结果检出21株肠炎沙门菌,双份血清滴度均有4倍以上升高。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致病菌分离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农村家宴一起食物中毒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对某村民欧某家邻里聚餐后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参加聚餐者24人中有14例(58.3%)符合病例定义,2019年5月27日6:00至7:00发病的占28.6%;主要症状发生率:腹痛85.7%、腹泻和发热71.4%、呕吐64.3%、头痛50.0%、恶心42.9%;潜伏期3~23h;对进餐者进食的12种食物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显示,12种食物均无相关危险性,采集8份肛拭子检测出4份肠炎沙门菌(50.0%);综合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患者有共同进餐史,有类似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肠炎沙门菌交叉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建议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农村食品安全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大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准确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 2013年7月16日襄阳市某公司职工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资料来源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襄阳市中医院、襄阳市铁路中心医院门诊部的就诊登记及个案调查登记病例,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分析)、现场卫生学调查,调查资料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在采集的23份标本中有9份标本分离出沙门菌,通过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检查出其为肠炎沙门菌,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结论该次事件为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沙门菌污染食品,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份南京市六合区某居民家中因丧事办酒席而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因肠炎沙门菌引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2005年10月24日,该区某居民因丧事在家中办酒席。当晚就餐56人。至次日凌晨有34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根据GB 4789对采集的样品病原学分析及鉴定。结果从患者的2份肛拭子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生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并采集留样食品和病人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事件在3.5h内共发生85人食物中毒,84人经治疗痊愈出院,1名深度昏迷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现场采集的7份标本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强阳性,定量检测32.8~548.0mg/kg,超过国家强制性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为一起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引起的中毒事件。结论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毒性,其性状与食盐相近,因此,应加强对其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避免误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6日,靖江市季市镇黄某家因办丧事聚餐发生1起29人发病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的病原学鉴定及患者双份血清抗体的测定,证实是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对有关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追查可疑食物和污染环节,为类似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病人肛拭子标本16份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结果该事件共发病42例,罹患率32.3%(42/130),潜伏期平均14.5h;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经补液抗菌等治疗均康复出院。实验室检测结果:从7份食物和3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肠炎沙门菌(其中盐水鸭的菌落最显著)。相关食品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盐水鸭(OR=5.64)、卤味拼盘(OR=5.00)和蒸猪脚包(OR=6.69)是中毒可疑食品。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事件是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一起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以明确致病菌。方法:对所采集的14份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凝集和VITEK 2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所采集的14份标本中,共有5份标本检出阴沟肠杆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分析证实本次食物中毒是由阴沟肠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2009年6月20日发生于湘潭市某餐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检测病例肛拭子标本9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6株;采集检测可疑食物标本6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1株;采集检测餐馆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10份,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因食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花生米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查明一起疑似群体食物中毒原因。方法采集样品19份(食物7份、病人肛拭子12份),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9份样本均检出肠炎沙门菌,其生化、血清学试验结果均一致。结论根据病人临床症状、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判断。结果 3份样品均检出钩吻碱。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因为误服断肠草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16名游客发生食物中毒的经过,探讨引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防止食物中毒,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通过对潜伏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结果16名游客均有共同的进餐史,都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平均潜伏期14h,采集8份肛拭子样品,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这是1起因食用未烧熟煮透的海水产品而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