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金属硫因蛋白(meta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影响SACC局部复发的因素太多,以上各指标均不能独立判断SACC的局部复发情况;nm23和Cath-D与SACC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表明nm23和Cath-D在SACC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测SACC远处转移的两项独立指标;临床分期与SACC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可作为一项独立作用的指标来评价SA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和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作者用抗PCNA及p53单克隆抗体对良、恶性混合瘤及粘液表皮样癌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恶性混合瘤PCNA增殖指数较高,与混合瘤细胞生长活跃型及混合瘤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型(P<0.01)。p53在恶性混合瘤中阳性表达率高(60.0%),与粘液表皮样癌(2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我们观察到p53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PCNA增殖指数较高。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以作为支持诊断恶性混合瘤的指标;是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p53蛋白是恶性混合瘤的有效标记物;p53蛋白参与PCNA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涎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突变的SSCP及核酸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的密码及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股构型多态分析(polymerase chainj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及DNA核酸序列测定方法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 在11例PCR-SSCP阳性的肿瘤中,第6外显子异常者6例。对其中4例肿  相似文献   

4.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潜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对细胞外基质侵袭及趋化运动的能力。方法 MTT法测定SACC-LM,SACC-83,ACC-M,ACC-2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用改良Boyedn chamber方法观察了SACC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以及趋化运动。结果 高转移的SA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N)与人涎腺样囊性癌(Acc)转移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oyden小室体外移动试验和体外粘附试验,对人涎腺样囊性辣细胞系ACC-2和其克隆出的高转移细胞株ACC-M细胞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FN在ACC-M表达明显高于ACC-2。在加入外源性FN后,ACC-2体外移动性、粘附率均明显提高,已接近ACC-M,而ACC-M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FN在Acc侵龚和转  相似文献   

6.
p53蛋白在口腔念珠菌白斑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p53蛋白异常表达在口腔念珠菌白斑(oralcandidalleukoplakia,OCL)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中的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7例OCL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53蛋白在OCL中表达为100%,对照组为78%,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伴上皮异常增生的OCL中,p53蛋白阳性细胞多于单纯增生者。OCL上皮单纯增生者的p53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提示,OCL中p53蛋白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OCL上皮异常增生和癌变有关。作者认为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OCL上皮异常增生的较好标志。  相似文献   

7.
nm23基因在涎腺腺体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性囊性癌(adenoidcysitccarcinoma,ACC)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diphospatekinase,NDPK)在ACC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ACC中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在肺转移者阳性率为12.5%(1/8)无肺转移阳性率为88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TIMP)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转移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斑点印迹杂交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CC-2细胞系及高转移细胞株ACC-M中MMP-2,MMP-9和TIMP-2的表达,结果显示,MMP-2,M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涎腺肌上皮瘤(ME)、肌上皮瘤细胞生长活跃(MAP)、恶性肌上皮瘤(MME)进行了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c-erbB-2表达总的阳性率为42.5%(17/40),其中ME为16.7%(2/12).MAP为37.5%(3/8),MME为60%(12/20),三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p53表达总的阳性率为25%(10/40),ME,MAP,MME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c-erbB-2与p53在该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果表明c-erbB-2和p53的过量表达可能参与了涎腺肌上皮瘤的发生和分化过程;特别是癌基因c-erbB-2的检测对鉴别该瘤的良、恶性及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金属蛋白酶(metaloproteinase,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inhibitorofmetaloproteinase,TIMP)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转移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斑点印迹杂交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CC2细胞系及高转移细胞株ACCM中MMP2、MMP9和TIMP2的表达。结果显示MMP2,MMP9在ACCM表达较高,在ACC2表达较低,而TIMP2在ACC2表达较高,在ACCM表达较低,证实MMP2,MMP9促进转移的发生,而TIMP2则抑制转移的发生。提示MMP与TIMP平衡关系可能是ACC转移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样囊性癌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过继免疫治疗的特点,通过体外试验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别作用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ymphokine-activatedkiler,LAK)细胞杀伤靶细胞不同阶段时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2为LAK杀伤敏感细胞,TNF-α与IFN-γ均适合作为增强剂增强LAK细胞杀伤ACC-2的活性。TNF-α的增强方式是与IL-2共同诱导LAK细胞,而IFN-γ则通过预保温ACC-2细胞提高其被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nm2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diphosphateki-nase,NDPK)在ACC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ACC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有肺转移者阳性率为12.5%(1/8),无肺转移者阳性率为88.2%(15/1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DPK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病理分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23基因在人ACC肺转移过程中起到抑制转移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颈侧ACC患者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 a; A C C)细胞系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株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 A C C2 和 A C C M)培养细胞及其 S C I D 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粘附分子 C D44s(标准型)、 C D44v6(变异型)、 Ecadherin( Ecad)、αcatenin(αcat)、βcatenin(βcat)的检测。结果 (1) A C C肺转移灶的肿瘤细胞中粘附分子的表达普遍高于其皮下移植瘤细胞;(2) A C C M 肺转移灶肿瘤生长缓慢,细胞分化相对较好,而其皮下移植瘤和腹腔种植瘤肿块生长迅速,细胞分化差;(3) C D44v6 在 A C C M 和 A C C2 体外培养细胞中均有弱阳性表达,而在异体移植瘤中包括皮下移植瘤和肺部转移灶均无表达。结论  A C C细胞中 C D44s 的表达受细胞分化程度影响,并影响了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状况; Ecad/cat复合体的表达与否或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正比; C D44v6 在涎腺 A C C中的表达和转移能力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腺样囊性癌在纤维连接蛋白中趋化功能变化及其浸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中的固相趋化功能变化探讨其浸润机制。方法 用Boyden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测定了3种ACC细胞对FN的趋化反应和细胞表面的受体变化。结果 3种ACC均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趋化功能强;ACC和SCC细胞表面α2、α3、α6和β1受体亚单位水平高,且ACC3α5也高;受体阻断可见:FN中阻断ACC的α5、β1受体亚单位趋化功能呈高度抑制,阻断α4呈中度抑制,SCC则阻断α1、α4和β1呈强抑制。结论 FN中ACC比SCC侵袭力强;各种细胞不同受体在FN中趋化反应的作用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口腔鳞癌的活检标本上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tumormicrovesseldensity ,TMD)与平阳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 :选择PYM化疗前有活检标本的口腔鳞癌患者 35例 ,年龄 34~ 6 9岁 ,平均 5 0岁。采用HE染色和LSAB免疫组化染色 ,PCNA(PC10 )工作浓度为 1∶10 0 ,CD31为1∶30。PCNA指数 (PI)、有丝分裂指数 (MI)的定量是采用Haapasalo的容积…  相似文献   

16.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将正常涎腺 2 3例和腺样囊性癌 (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 2 6例常规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并切成4μm厚 切片以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S 10 0A1、S 10 0A2、S 10 0A4、S 10 0A6和S 10 0B均由瑞士的Zurich大学的CWHeizmann教授馈赠。其余的抗体来源如下 :GFAP6F 2 (MoAb) ,GFAP(PoAb ) ,NSE(MoAb) ,vimentin(MoAb) ,EMA (MoAb)和CEA (PoAb)购自Dako,Denmark。GFA…  相似文献   

17.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r antiger,PCNA)单克隆抗体PC10,对49你涎腺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涎腺恶性肿瘤与正常涎腺组织和良性肿瘤间,离分化与低分化粘度表皮样癌间及腺样囊性癌实质型与筛孔型之间PCNA标记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PCNA表达对判断涎腺肿瘤的增殖活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法: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30例涎腺肿瘤。目的:观察c-myc癌基因和p53抑癌基因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多形性腺瘤中,c-myc和p53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5.0%,均分别低于恶性肿瘤的阳性率75%和50.8%,两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myc抑癌基因p53表达与涎腺上皮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和突变有关,p53阳性率升高,虽与细胞恶变关系密切,但仅为判断细胞分化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抑癌基因P53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对粘液表皮样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法对41例粘液表皮样癌进行了研究。所有病例均有PCNA阳性表达,PCNA表达指数和染色强度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根据PCN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可分为3种类型,分布类型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相一致。P53蛋白总阳性率为41.5%,除外偶见P53阳性细胞9例,阳性率为19.5%。结果提示:P53蛋白在粘液表皮样癌中表达率较低。PCNA表达指数和染色强度可作为评价粘液表皮样癌分化程度的生物学指标。PCNA阳性细胞分布类型有助于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学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20.
涎腺腺样囊性癌AgNoRs与核形态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AgNORs与核形态的图像分析王淑珍胡永升安文生杨荔琳尚彤赵荣椿本文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进行了AgNORs与核形态的定量分析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关系、评估SACC增殖活性意义和两者对SACC病理学分型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