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药物半衰期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药物的半衰期常用的有两种:即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达平衡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所说的半衰期是指血浆半衰期。药物半衰期在临床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一、生物半衰期与血浆半衰期药物半衰期(Half-life time;t_1/2)又称半寿期,包括生物半衰期与血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的时间。其临床意义不大。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所指的半衰期即为血浆半衰期。  相似文献   

3.
医药常识     
《求医问药》2008,(12):15-15
1.何为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t1/2)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从最高浓度下降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的长短可反映药物在人体内消除的速度。根据半衰期可确定患者用药的间隔时间。一般来说,药物的半衰期越长,给药的间隔时间越长;药物的半衰期越短,给药的间隔时间越短。通常给药的间隔时间为一个半衰期。  相似文献   

4.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储存及被机体排出,使体内药物活性降低和消除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消除。药物消除的快慢多用半衰期(Half-life time)或半寿期表示。半衰期是药物自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间,也是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通常用t_(1/2) 表示。 在临床工作中,常反复给病人用药,使机体内的药物不能及时消除,药物的浓度逐渐增高,称为药物的蓄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大于药物自机体消除的速度,都可以产生蓄积作用。药物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常常是必要的。临床用药时往往有计划地先使药物在体内逐渐积蓄。使之  相似文献   

5.
<正> 在病情明确、药物选定的情况下,科学地制定给药时间间隔也是合理用药中的关键一环,笔者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1 以血浆半衰期为依据 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吸收与消除达平衡状态后,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确定给药时间间隔的重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它是用时间来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按药物半衰期给药,既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又不致于发生蓄积中毒。其具体的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以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故亦称血浆半衰期,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每个药物都有各自的半衰期,因此按常规每日三次的给药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药物,更不适合每个病人。合理用药在临床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时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通过测定病人的血药浓度,求得病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然后计算制订给药方案。此方案正确可靠,符合病人的具体要求,但需要有测定血药浓度的条件,目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充分发挥药效,除药物剂量应适宜外,正确确定每日给药次数,即用药时间间隔也十分重要。给药次数的确定依赖于若干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药物半衰期。通常所说的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t-1/2),即药物吸收后,血浆中药物浓度降低一半(50%)所需要的时间。大多数药物可适当参考药物半衰期的长短,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但对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不能完全由半衰期决定。  相似文献   

8.
<正> 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最高值下降至一半需要的时间,也称为血浆半衰期。通常用t1/2表示。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即使具有同一药理作用的药物,甚至同系物其半衰期差别也很大。如四环素的t1/2为34.5小时,去甲氯四环素t1/2为12小时,二甲氨基四环素为13小时。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半衰期拟定各自的既不产生毒性和过量蓄积,又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治疗方案,在临床用药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d/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其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接纳、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临床上的用药剂量D与用药间隔期,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对老年患者用药的研究更为迫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采用常规或经验的给药方法来确定D和。,但是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我们有必要根据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的理论,对其用药的D和r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与l/:的关系药物生物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即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价需的时间,用L/。表示。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消除将发生一系列的退行变化,这将导致药物的TI/2发生对映的变…  相似文献   

11.
临床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药物的半衰期与最低排泄率,因为这是拟定最佳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可以认为,只有掌握了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和排泄情况,才能达到吸收与消除的平衡、药物血浆浓度的相对稳定和既有疗效而又不致中毒。比如,一次给药后4~5个半衰期血浆浓度下降95%~( -),那么,连续恒速滴注或重复恒速量给药就要有相应的间隔。在临床上,只有少数药物要在血浆有较高的高峰浓度(如青霉素等),多数药物  相似文献   

12.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α(一房室模型)、t1/2β(二房室模型)、t1/2γ(三房室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药物半衰期(t1/2)也称血浆半衰期或残半期,含义是血液中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单位多用小时表示),是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当机体排泄功能正常时,大多数药物排出半量所需的时间大体是固定的,如正常人磺胺嘧啶的 t1/2为17小时,即血药浓度以0.15mg/ml降至0.075mg/ml 大致需17小时,而从0.075  相似文献   

14.
药物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减少50%所需的时间,血浆药物浓度与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根据半衰期能正确制定给药时间间隔,调整给药方案,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5.
答:输注即时半衰期,又称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half-time,CSHT),指药物在连续静脉输注时停止输注后血液或血浆中的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此时半衰期是随药物输注时间而变化,不能由消除半衰期来预测,闳为它同时依赖于药物的分布,只能用计算机模拟来估计。  相似文献   

16.
半衰期(或称半寿期,Half-life time,简称t_(1/2))是药物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它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因绝大多数药物能测出血药浓度,故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减少50%的时间而言。它反映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率。抗癫痫药药物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抗癫痫药多达廿余种,新药还在不断被推荐于临床,了解这些药物的t_(1/2),可为临床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熟悉影响药物t_(1/2)的因素,对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性极为必要。故本文拟以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17.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Life)是临床药物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药物被机体摄取后,吸收入体循环,分布至各组织且被代谢和排泄,因之血药浓度随时间而下降。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药的生物半衰期,它表示药物在体内被消除的速度大小,亦即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半衰期大,表明药物在体内消除慢,作用时间持久;半衰期小,表明在体内消除快,作用时间短。药物治疗时,半衰期短的药物需较频繁地给药,而半衰期长的药物给药间隔应比较长,否则血药浓度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有效水平收不到应有的疗效或超出了最小中毒浓  相似文献   

18.
药物半衰期是七十年代初期被国际药学界承认的一门新兴的药学分支学科“药物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定时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出来的一项重要参数。它对确定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本文就药物半衰期的有关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作一概述,以期引起临床用药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包括其他非抗生素类的抗菌药)用药间隔一般根据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而确定的(但也有例外)。本文探讨抗生素后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抗生素后效应与“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用药间隔等之间的关系。为抗生素合理用药间隔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用药间隔一般根据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而确定的。本文探讨抗生素后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抗生素后效应与“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用药间隔等之间的关系,为抗生素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