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分离时间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对凝血因子Ⅷ(简称Ⅷ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不同分离制备时间(6~8h、9~12h、13~18h)分为3组,对3组新鲜冰冻血浆产品进行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结果3组不同时间分离制备FFP的凝血因子Ⅷ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35.07,P<0.05,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第1组vs 第2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vs 第3组和第2组vs 第3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际采集、制备FFP全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上的关键点,加强对采血、分离制备、速冻的时间和贮存、运输、离心、速冻温度的控制;确保在12h内制备的FFP的凝血因子Ⅷ的质量,既满足临床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能满足临床对FFP需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新鲜冰冻血浆(FFP)FⅧ:C的因素,为确保FFP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鲜液体血浆(FLP)速冻前在室温放置不同时间、不同储存温度、FFP溶化后在4℃不同放置时间的FⅧ:c进行检测。结果①在室温放置2h、4h后的FFP较0时FⅧ:C有动态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P在-50℃、-30℃、-20℃冰箱中保存FⅧ:C与F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FP融化后,FⅧ:c随时间的改变而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为了确保FFP质量、维持FⅧ活性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在FFP制备过程中应尽擐缩短FLP在窀温的停留时间,保证在采血后6h-8h内放入-50℃冰箱速冻成块,然后再于-30℃以下冰箱保存,并且FFP一经融化,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鲜血浆的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制备时间分别为2 h、4 h、6 h、8 h新鲜血浆各16人(份),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A、B两实验组,分别用平板速冻机和传统低温冰箱速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对两组FFP制备冷沉淀;采用凝固法检测两组冷沉淀的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血浆制备时间为2 h、4 h、6 h、8 h的冷沉淀FⅧ活性(IU)A组分别为78.40±22.87、74.06±23.72、71.25±19.93、70.53±18.84,B组分别为66.60±17.12、58.08±18.19、52.57±12.26、51.19±12.51。A、B组冷沉淀FⅧ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相同制备时相A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FⅧ活性4个制备时相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 h与6 h、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制备时间为2 h、4 h、6 h、8 h的冷沉淀中Fg含量(mg)A组分别为114.53±24.76、117.62±27.61、114.44±22.84、120.23±26.48,B组分别为113.36±23.53、116.43±25.38、115.28±23.66、117.92±25.58,Fg含量在不同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条件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8 h内制备血浆2种速冻方法均能满足冷沉淀质量要求,平板式速冻机制备血浆的冷沉淀FⅧ活性显著性高于传统低温冰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新鲜冰冻血浆(FFP)FⅧ:C的因素,为确保FFP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鲜液体血浆(FLP)速冻前在室温放置不同时间、不同储存温度、FFP溶化后在4℃不同放置时间的FⅧ:c进行检测。结果①在室温放置2h、4h后的FFP较0时FⅧ:C有动态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P在-50℃、-30℃、-20℃冰箱中保存FⅧ:C与F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FP融化后,FⅧ:c随时间的改变而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为了确保FFP质量、维持FⅧ活性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在FFP制备过程中应尽擐缩短FLP在窀温的停留时间,保证在采血后6h-8h内放入-50℃冰箱速冻成块,然后再于-30℃以下冰箱保存,并且FFP一经融化,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制品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含量水平与献血人群ABO血型的关系。方法按照血浆制品类别的不同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冷沉淀组,Ⅱ组为新鲜冷冻血浆(FFP)组;冷沉淀、FFP均为4~6 h采集的400 mL新鲜全血制备而成。分别对上述两组血浆制品进行FⅧ、Fg测定;FⅧ的活性检测采用一期法,Fg采用凝血酶法检测。结果中A、B血型献血者FⅧ、Fg含量较O、AB型者含量显著升高,且A型最高,O型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A、B型人群中的FⅧ、Fg含量较高,可能容易引发对与该种血型相关的疾病;非O血型比较容易患血管栓塞和动脉硬化,可能与该血型人群的FⅧ、Fg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0份本中心2014年3~6月自愿献血者400 ml全血,按照不同制备流程分成3组,第1组全血滤除白细胞过滤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2组全血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3组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采用水浴融化法,随机抽取冷沉淀90份,取小辫5~10 cm,经37℃水浴融化后留取标本2~3 ml,测定Fg,F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中Fg(mg/袋,200 ml FFP制备)含量分别为:161.3±29.6,168.5±33.9,156.6±36.5;FⅧ(IU/袋,200 ml FFP制备)为122.4±34.9,131.5±30.2,101.9±21.7;抽检3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g、FⅧ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1.2%、94.3%、80.9%,均达到要求。抽检结果显示第2组Fg、FⅧ含量最高,抽检合格率达94.3%;3组质量抽检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组1组3组;3种制备方法组间Fg、F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CPDA、ACD-B血液保存液的全血分离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Ⅷ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用CPDA(A组)、ACD-B(B组)保存的标量400 ml全血所分离制备的FFP各48份,测定FⅧ含量,比较2组FⅧ均值及合格率。结果 2组FⅧ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FⅧ达到质量标准数量的合格率明显下降。结论 ACD-B组FⅧ含量达到质量标准数量的下降与保存液容量增多所致稀释性浓度下降、实际采血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血在采集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全血200 mL(7 min内采完)30份和400 mL(13 min内采完)150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份)。实验组全血采集后,降温至4-6℃再置于2-6℃储血冰箱;对照组全血采集后直接放入2-6℃储血冰箱。首先,观察2组全血降温至4-6℃所需要的时间;然后,2组均在采血后<6、6-12、12-18、18-24 h制备FFP,制备后2周内检测FⅧ含量和Fib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全血分别在采血后约3、16-18 h温度降至4-6℃;实验组与对照组FⅧ含量均随着制备时间延长而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Fib含量在24 h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18-24 h时段F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合格率在80%以上,对照组12-18、18-24 h时段的合格率仅73%和53%,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全血快速降温至4-6℃,并维持2-6℃环境下储存,可延缓FⅧ下降,延长制备FFP时间至18-24 h,提高FFP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存放时间和存放温度对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份血型为B型的新鲜冰冻血浆在37℃水浴箱中融化后,每袋均分成A、B袋,A袋存放在室温环境(25℃)中,B袋存放于4℃冷藏箱内,在0、15、30、45 min,1、3、4、24 h每袋各取样1次5 m L,立即用CA-1500血凝仪采用凝固法进行凝血因子Ⅷ定量检测。结果 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随存放时间延长而降低;同一时间点,4℃冷藏箱内存放的FFP其凝血因子Ⅷ含量衰变速度低于室温条件,且自45 min开始2袋衰变速度比较(P0.05);同条件下凝血因子Ⅷ检测结果:1)室温中从30、45、60、180、240 min,24 h分别与0 min(即融化时)比较(P0.05);2)4℃冷藏箱内,从1、3、4、24 h分别与0min比较(P0.05);4 h室温保存下FFP所含凝血因子Ⅷ含量下降60%,4℃冷藏箱内FFP所含凝血因子Ⅷ含量下降40%。结论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直接影响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为保证凝血因子Ⅷ输注效果,临床上应在FFP融化后尽快输注。同样凝血因子Ⅷ含量监测试验中应尽可能在FFP融化后立即测试,融化后超过30 min测试,结果将出现显著性偏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速冻前即新鲜液体血浆(FLP)及融化后在4℃存放24 h过程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活性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梧州市中心血站的FLP 20份;分别留样并立即检测FⅧ,其余的放入-50℃速冻,将制备好的FFP在37℃水浴中融化后,立即在超净工作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抽取2 mL于试管内,随即进行FⅧ活性检测即为0时值,然后把血浆放入4℃冰箱,在不同时间(4、8、12、24 h)融化后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FFP的冰冻和融化过程中F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活性大约损失了15%左右。在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防FⅧ在新鲜冰冻血浆的制作和融化过程中过多损失;其融化后放置也会有FⅧ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温度、时间制备的新鲜血浆进行检测,观察FⅤ、FⅦ、FⅧ、FⅨ、FⅩ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发挥对临床血浆输注或制备冷沉淀选择原料血浆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6℃、15℃左右和室温各制备20份血浆,每一试管留取5ml,同一温度、不同时间来源于同一份血浆,分别于6h、8h、10h、14h、18h速冻标本,并在72h内将速冻成固体的血浆与37℃水温解冻后立即运用血凝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结果 2℃~6℃环境中保存的血浆在6h、8h、10h、14h、18h内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的降低不是太明显,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FⅤ、FⅧ因子活性在6~10h也在正常范围,但在14~18h时出现低于正常值的现象。15℃左右和室温保存的血液在6~10h制备FFP中的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下降速度不明显,FⅤ、FⅧ因子随着温度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速度明显,8~10h与6h相比,所有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的血液保存在2℃~6℃环境中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优于15℃、室温情况下保存血液制备的FFP,建议血站成分科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时,最好用2℃~6℃冷藏环境6~10h内和15℃、室温环境下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  相似文献   

12.
4℃保存过夜全血制备FFP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此研究的目的是评估4℃保存过夜全血制备FFP的质量是否能满足预期的要求。研究设计与方法比较60份4℃保存过夜去白细胞(LD)全血制备的FFP(采血后18小时~24小时,1日FFP)与采血后8小时内LD全血制备的FFP(0日FFP,当前标准方法)的质量。结果95%以上的1日FFP单位中,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和FⅫ因子浓度高于0.50U/ml;92%和87%的FFP单位的VWF抗原和FⅧ因子含量高于0.50IU/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滤白新鲜冰冻血浆(FFP)与滤白去冷沉淀血浆(CRP)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总蛋白(Tp)的含量,为我国制定滤白FFP及CRP中相应成分含量标准提供支持数据。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滤白FFP及滤白CRP,随机留取40例滤白冷沉淀制备前后的血浆样本,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全自动酶标仪分别测定FⅤ、FⅦ、FⅧ、FⅨ活性及Fib、Tp含量水平。结果滤白FFP与CRP中FⅤ、FⅦ、FⅧ、FⅨ活性(%)及Fib、Tp含量(g/L)分别为:(79.89±16.9,63.37±17.54)、(120.98±45.51,81.22±23.78)、(86.65±22.69,23.52±4.87)、(77.53±12.39,67.59±12.23)及(2.25±0.56,1.58±0.28)、(67.94±8.39,47.43±6.19),两组观察指标统计分析P0.01。结论滤白CRP中的FⅤ、FⅦ、FⅧ、FⅨ活性及Fib、Tp含量较同源滤白FFP中相应成低。滤白CRP不具备滤白FFP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我国制定滤白CRP临床应用指南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保存温度、速冻效果对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Ⅷ因子(FⅧ)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用于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方法 (1)以采血时间为时间起点,选取46例4℃保存6~≤8h、8~≤10h、10~≤12h、12~≤14h、14~≤16h、16~≤18h新鲜冰冻血浆检测FIB、FⅧ并分析合格率。(2)以采血时间为时间起点,选取46例4℃保存6~8h、22℃ 6~8h、22℃8~≤10h新鲜冰冻血浆检测FIB、FⅧ的含量并分析合格率。(3)选取29例新鲜冰冻血浆检测速冻前后FIB、FⅧ的含量并分析合格率。结果 (1)随保存时间的延长,4℃条件下FIB、FⅧ的含量、合格率呈下降趋势,FⅧ下降在12~≤14h开始显著变化(P0.05),FIB、FⅧ合格率在14~≤16h开始显著变化(P0.05),FIB合格率16~≤18h开始显著变化(P0.05)。(3)与4℃ 6~≤8h组比较,22℃8~≤10h组新鲜冰冻血浆FIB、FⅧ的合格率与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速冻对FIB、FⅧ含量、合格率无影响(P0.05)。结论 4℃12h内或22℃ 8h内的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后有更高的FIB、FⅧ合格率和含量,更适合用于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压沉法水浴方式融化新鲜冰冻血浆(FFP)对制备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12月70名志愿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400 mL/(人)份],制备成新鲜血浆70袋(200 mL/袋),-50℃速冻成FFP,以-20℃贮存;随机均分作实验组:采用压沉法,通过增加低温水浴箱不锈钢网盖,利用重力作用使FFP袋融化时完全压沉于1—6℃水浴装置中,当FFP基本融化时,以4 798 g离心10 min制成(20—25)mL/份的冷沉淀,-20℃贮存备用;对照组:采用常规漂浮法制备冷沉淀。电热恒温水浴箱融化2组冷沉淀后测量每袋冷沉淀容量,同时检测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水浴融化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比较:FⅧ(IU/100 mL)为138.87±48.84 vs 128.36±50.23(P0.05),Fib(mg/100 mL)为150.48±35.03 vs136.62±41.67(P0.01);冷沉淀合格率(%),FⅧ为100 vs 97.14, Fib(%)为100 vs 97.14;水浴融化时间(min)为41.13±0.85vs 51.19±1.55 (P0.01)。结论压沉法制备冷沉淀时可使各FFP袋融化速度和温度一致,缩短融化时间;制备的冷沉淀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本站制备的不同血浆制品中有效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总蛋白含量的测定,为深入掌握血浆产品的质量、准确解答临床相关血浆输注问题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并提高疗效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本站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去冷沉淀冰冻血浆31份,其他36份)、亚甲蓝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共128份,分别用一期法检测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的促凝活性,凝血酶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和双缩脲法检测总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总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测项目组间比较:CRP与FP比较:FⅪ、FⅫ之间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CRP与MB-FP比较:Fib、FⅤ、FⅦ、FⅫ之间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CRP与FFP比较:Fib、FⅤ、FⅧ之间P0.05有意义,其他项均无差异;FP与MB-FP比较:Fib、FⅡ、FⅦ、FⅪ之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无差异;FP与FFP比较:Fib、FⅡ、FⅫ之间P值均0.05,无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MB-FP与FFP比较:FⅦ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结论不同血浆制品有效成分各不相同,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经过灭活的MB-FP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与CRP水平相当,其他因子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RP因提取了冷沉淀与FP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因子也各有差别,应作为一种成分与FP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自血液采集后6~8 h之内经分离置-50 ℃中速冻成块,然后在-30 ℃中保存一年,其几乎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因子FⅤ和FⅧ[1].FFP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成分血,在治疗和预防出血、凝血疾病及大剂量输血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凝血因子的不稳定性及医疗机构时常出现FFP保存不当、融化后不能及时输注而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准确了解FFP的治疗时效性,笔者对FFP在不同保存温度及其融化后放置不同时间血浆FⅧ、FⅨ活性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旨在为FFP的合理保存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确保原料血浆的质量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方法选取3组时间段(<8 h、8~18 h、18~24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标本各20份,检测FⅧ、Fib及FⅤ、FⅦ。结果 <8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FⅧ、Fib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8~18 h、18~24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Fib有所下降,但仍符合现行《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在不同时间段内FⅧ含量区别明显,<8 h、8~18 h、18~24 h制备的FP中FⅧ含量分别为(1.01±0.15)IU/mL、(0.76±0.10)IU/mL、(0.64±0.09)IU/mL;制备的病毒灭活FP中FⅧ含量分别为1.01(0.88,1.12)IU/mL、0.67(0.61,0.78)IU/mL、0.66(0.57,0.69)IU/mL;原料FP制备的冷沉淀FⅧ含量分别为(103.55±17.25)IU/mL、(68.95±11.36)IU/mL、(54.70±11.15)IU/mL。结论用于制备冷沉淀的原料FP应<8 h才符合现行质量要求;24 h内制备的病毒灭活FP基本符合病毒灭活FFP质量要求;8~24 h内制备的FP中FⅧ含量达不到FFP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703-2705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温度及时间因素对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2015年9月~10月采集保存的128人份无偿献血者全血为实验材料,制备FFP。新鲜血浆容量为230ml,均分后分装2袋,分为A组(血浆平铺后,放在平板速度机上速冻20 min)和B组(血浆平铺后,-86℃保存2h)。经凝固法检测FⅧ和Fg。两组冷沉淀中Fib、FV、FⅨ、FⅧ活性比较,制备时间越长,活性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进行组内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进行组内分析,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h时Fib、FV、FⅨ、FⅧ活性最高。两种速冻方法制备冷沉淀的FⅧ活性趋势比较,均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温度及时间因素对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时间越长,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活性越低,临床需注意温度及时间对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减少对检测结果的误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仪器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方法将来源于400 m L全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随机分为2组,第1组使用CYTOTHERM-4T.6C低温融化箱制备,第2组使用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用血凝仪检测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不同仪器制备的Ⅷ因子(FⅧ∶C)含量分别为(94.2±18.1)和(113.0±32.9)IU,纤维蛋白原(Fgb)含量分别为(218.1±39.3)和(230.9±34.1)mg;Ⅷ因子含量合格率分别为79.2%和100%,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7.9%和93.8%。经统计学分析,2种仪器制备的Ⅷ因子含量及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种仪器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均符合国家标准,ZBK-LCD-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质量更优,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