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有5%~60%的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等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并且,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矛盾的。因此,认为在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性,也正因如此导致了阿司匹林抵抗的复杂性。期望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是不可行的,应当针对不同群体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心血管疾病多病程较长,且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多反复发作等特点,应将其归属于络病的范畴。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也许可以解决具有不同群体特征性的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有5%~60%的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等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并且,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矛盾的。因此,认为在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性,也正因如此导致了阿司匹林抵抗的复杂性。期望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是不可行的,应当针对不同群体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心血管疾病多病程较长,且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多反复发作等特点,应将其归属于络病的范畴。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也许可以解决具有不同群体特征性的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有5%~60%的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R)。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抗血小板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大量临床证据支持阿司匹林对于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有效,但是,临床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325m1)的患者人仍会发生血栓事件(2年大约为8%~18%),于是“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并给临床医生使用阿司匹林带来困惑或质疑。因此,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按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时仍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现象。阿司匹林治疗失败和其他任何一种药物失败是一样的包括他汀类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淑萍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1):74-75,77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近年来阿司匹林抵抗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下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破裂后的急性血栓事件中起关键作用,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显著减少。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但仍有大量患者发生血栓事件,如阿司匹林治疗失败或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抵抗经常伴随着不稳定斑块、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意外的高发病率。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栓素A_2的生成,但不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阿司匹林可使血管事件的发病减少11~30%,确认了其在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并已成为标准药物,但临床研究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尽管每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仍发生血管事件,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阿司匹林抵抗,但临床研究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尽管每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仍发生血管事件,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阿司匹林抵抗。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检测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作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已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仍然会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AR),我们观察了冠心病患者中的AR现象,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已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近年来。有学者采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来描述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血栓性或栓塞性事件这一现象(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受)。AR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高于阿司匹林敏感者。AR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阿司匹林抵抗(AR)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97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4周,检测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和Sysmex XT-1800i检测的MPV,根据PAG和MPV将患者分为4组:①MPV正常不伴阿司匹林抵抗组(对照组);②MPV正常伴阿司匹林抵抗组;③MPV升高不伴阿司匹林抵抗组;④MPV升高伴阿司匹林抵抗组,随访观察4组主要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发生的比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在197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中,4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0%、18.6%、23.4%和62.5%,其中组4(MPV升高伴阿司匹林抵抗组)与组1(对照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比率明显增高(62.5%VS12.0%,P〈0.0001)。结论MPV升高和AR与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它是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进行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工作实践,对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中的徇证医学证据、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以及阿司匹林副作用的预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阿司匹林用药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此外,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也应当做好各类常见副作用的预防工作。结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临床上还应当加强对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使用研究,以更好地造福于广大糖尿病患者,使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陈静 《黑龙江医学》2013,37(5):369-370
<正>阿司匹林(ASA)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作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减少了约25%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但部分患者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后仍发生血栓栓塞等血管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2],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  相似文献   

13.
信息窗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会在北京举行2005年11月22日,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心血管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集中讨论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一级、二级预防和急性期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制定出2005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以规范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共识指出:◎建议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获益/风险比良好的所有临床情况。◎现有证据支持阿司匹林长期治疗以预防中、高危患者(如冠心病10年危险≥10%)和已有血管事件病史的患者发生严重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论ST段是否抬高,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是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用药,但由于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出现,致使部分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不仅未能起到预防或治疗动脉血栓的作用,反而增高发生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的风险.为此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阿司匹林抵抗防治对策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海峰  张丽  杨子超 《医学综述》2012,18(10):1502-1505
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阿司匹林抵抗(AR)是指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仍有血栓事件发生或者血小板功能不能有效被抑制。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较复杂,包括不适当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环氧化酶1基因的多态性,感染,代谢疾病等。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实验室诊断AR的患者,其脑血管事件风险,致死和非致死的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者。对应用阿司匹林患者定期检测血小板功能,规范、联合、个体化用药可减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减少血栓性事件,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6.
李作成  李曦铭  贾红丹  丛洪良  王林 《医学综述》2009,15(12):1849-1853
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之一,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对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近来阿司匹林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用来描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明确抵抗的原因和机制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受益匪浅。本文旨在对这一方面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淑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39-1140
阿司匹林曾经仅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药,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价格低廉,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急性期应用,特别是在一级预防方面,可使心血管事件降低20%.现就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增高的疾病,阿司匹林已被证明在预防和治疗CVD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石用药,若患者无服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或严重不良反应,应该坚持长期甚至终身的预防用药。但实际上,阿司匹林依从性并不是理想的,并且随意停用或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者,可能会诱导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本文主要概述在心血管疾病中,关于阿司匹林依从性重要性,依从性差的原因以及可用于提高阿司匹林药物依从性的策略,对于未来临床工作中应用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与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就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服用1周后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患者是否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脑梗死复发以及其他血管时间发生率,分析阿司匹林抵抗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糖尿病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预测因素(P<0.05)。糖尿病、LDL升高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动脉硬化血栓型梗死是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是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金莎 《医学综述》2005,11(7):664-666
阿司匹林(ASA)于1897年问世,最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大量循证医学的资料证明.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ASA可减少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约23%。但是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在人群中的反应并不一致,部分患者对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发生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