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父母尤其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可是,往往事与愿违,随着孩子们身体一天天长大,他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了。据调查统计:4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20%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情绪、人际交往和学习等方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既然每位父母都曾经是孩子,应该知道孩子的想法,更应该知道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才对呀。可实际上,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比如心情不好、成绩下降、品行问题甚至犯罪行为时,父母却发现不知如何理解孩子,如何与他们沟通,更对出现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己吃粗茶淡饭,却为孩子准备丰盛的早餐;自己穿着极便宜的衣装,却毫无怨言地满足孩子追求名牌的愿望;宁可拖一身疲劳,却不忍心让家务占去孩子的一分一秒…… 父母们这样做,希望孩子的童年不再有遗憾、失望,不再经受磨难,希望他们更健康、更愉快地成长,但是,在父母们满足了孩子高标准的消费需求之后,许多父母并未收获到所期待的结果。他们不解甚至痛心:孩子们长大后轻率地支配口袋里的钞票,俨然一个阔少;他们随意抛弃名牌衣、帽以至自行车,像丢掉一件垃圾似的漫不经心;他们毫不吝啬地将父母用自己辛苦换来的金钱,消耗在  相似文献   

3.
《心理与健康》2003,(4):60-61
编辑老师: 您好!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学校里工作,整日和孩子们打交道。可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却没有其他女孩子那样开朗、活泼,反而活得挺沉重。 我觉得自己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幻想,只是苦于没有能力实现。每月不足300元的微薄收入仅够自己开销,根本不能补贴家里。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养大,至今不能报答他们是我的一块心病。我好羡慕同龄好友们已经结婚、生子,而我却无心上人。当然,我也不是急于把自己嫁出去,因为我看到社会上有很多人婚后生活并不如意。还有弟弟,他所在的单位效益很差,我劝他学点手艺,另谋出路,他就是不肯放弃现在安逸  相似文献   

4.
正1近期电视剧《都挺好》引发热议,"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孩子,有的愚孝、好面子;有的啃老、缺乏责任感;有的干练独立却也冷漠……"为什么有着同样的父母,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呢?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毕其一生的  相似文献   

5.
医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有使用双语甚至全英语授课的趋势。过去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理解和表达集中在高年级通过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来强化。现在,专业课教师已经开始在课堂上直接讲整句、整段的英语,有的已经完全使用英语授课。这一变化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同时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英语授课有特殊的感受,现将愚见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懂事的孩子,一直都是让父母深感欣慰和骄傲的。现代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她们全程陪伴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有的父母甚至煞费苦心,努力把孩子调教成"乖乖女"、"绅士男"。他们凡事都喜欢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  相似文献   

7.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8.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9.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打破以往的独生子家庭模式,而多子家庭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烦恼:孩子们更愿意与兄弟姐妹分享生活,和父母反而没有小时候那么亲密。疫情在家期间孩子都是待在各自的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流感情。面对这样的处境,许多爸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亲子关系原本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为什么孩子与父母现在会出现一些隔阂或冲突呢?因为家长没有用好共情的方法,与孩子的交流浮于表面,没有切实地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缺乏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自然受到影响。那么该如何以共情促沟通,重新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1.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2.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和“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常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这也是做父母的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却不知自己该怎样做,个别家长甚至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给自己那“不争气”的孩子订下很多、很高的标准,结果却常常是事与愿违,造成孩子对学习的畏惧甚至厌恶。  相似文献   

13.
常听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像话,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父母的话看成是毫无意义的唠叨。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家长会上,与会家长个个西装革履,衣饰精美,如赴大型宴会。一了解,才知道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面前的“亮相”越来越重视,生怕父母在人前“跌了份儿”。父母们便应孩子的要求纷纷穿起西装、套装,于是家长会变成了时装表演会。还有一个学生甚至对要去学校的母亲说:“我们班同学的爸爸妈妈层次都比较高,你是个工人,文化水平低,没气质,长得又不好看,别上我们学校去。”  相似文献   

15.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少年儿童心理障碍或说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离异家庭的未成年人,发病率高达40%。这些孩子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一是情感脆弱。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里,经常看到父母间争吵、打闹的敌对场面,缺乏幸福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有的甚至整天连父母的笑脸都难看到,因而缺乏正常的情感世界,表现为情绪不稳,感情起伏不定,学习难以集中,特别容  相似文献   

16.
5月是花开的季节,令人不禁联想到孩子们那花朵般盛开的笑脸。可是.漫步在大街上、校园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那些“行色匆匆”的幼小身躯,就不难发现,他们天真的笑脸背后有着无法掩饰的世故沧桑,稚嫩的双肩所背负的与其说是沉甸甸的书包,还不如说是父母和社会所寄予的无限期望。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说的是他人的期望对一个人行为表现的影响。这个概念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法。但是,家长们对这种效应的应用却出现了偏差,有的人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只要你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他就真的会变成你所期望的样子。于是,很多父母都期望孩子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而且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样样出类拔萃。真的如此吗?期望一定会变成现实吗?如果不是,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期望才能最终实现?请随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17.
添加幸福     
吃过晚饭后,我的一个老朋友与我聊了起来。她承认,她和她丈夫一直觉得很孤独。“我也说不清楚,”她说。“我们过着很和谐的婚姻生活,我的孩子们也不错,我的工作虽然不怎么辉煌,但很安全,可却总有乏味之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真得研究一下是怎么回事儿!有些过了五十岁的妇女就觉得她们的生活没意义了。我常见到这种人,有的甚至还很年轻就认为无法补救。许多人的误区就是:他们不知道,人在  相似文献   

18.
<正>在班主任的职业生涯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让人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学生,他们旷课、逃学、夜不归宿、作弊、打架、奇装异服、考试不及格、无视师长……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他们真的生来就是十恶不赦的"坏孩子"吗?心理学的视角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来访者的症状都是他们保护自己赖以生存至今的方式,也许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视角去理解这些让我们头痛的孩子们。1个案概况小A,女,1995年生,2010年入高等职业一年级。初二时父母离异,父亲已再婚,目前与母亲共同生活。母亲性格争强  相似文献   

19.
正父母带9岁的小明来到心理咨询室,反映小明在学校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顶撞老师,和同学们发生冲突,班里谁文具被抢了或被弄坏了,大家都会认为是小明做的。小明在家里也很不听话,特别容易生气,不愿意写家庭作业,父母稍微训斥,小明就会对父母大喊大叫,有时甚至拳脚相向,还常扬言"报复"。父母起初以为这只是小孩子的叛逆,但现在已经到了难以管教、无法控制的地步,无奈又无助的他们问咨询师:我的孩子是不是多动症,还是什么品行问题?我该怎么管教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秘密不愿意透露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窥视,孩子的抽屉、书包、口袋、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子信箱等都是他们“侦察”的对象。个别家长甚至还专门聘请了私家侦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孩子们虽然对父母的这些行为非常反感,但也只能无奈地感叹。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日记本上加锁、看完留言赶紧删除、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有一句话在孩子们中间流传甚广,所谓“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