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时间节律性,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毒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早上用药组40μg.kg-1,qd,8am;雷公藤甲素晚上用药组40μg.kg-1,qd,8pm。连续灌胃7周后断头处死,测定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大鼠肾上腺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从功能和形态两方面探讨较长期和不同时辰服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的影响、中毒病理改变及其毒性机制。结果早上用药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晚上用药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与早上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观察:早上用药组肾上腺皮质较空白对照组变薄、结构不清、脂质空泡减少,晚上用药组肾上腺皮质较空白对照组略微增厚,束状带增宽,脂质空泡多。电镜观察:早上用药组皮质束状带细胞质中线粒体空泡变性,脂滴少,粗面内质网扩张,周边有核糖体;晚上用药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质中线粒体、脂滴、核糖体均较多。结论较长期服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具有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具有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搏动的影响.方法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予0、2.5、5、10、20、40、80、160和200 μmol/雷公藤甲素处理,采用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TCA)于给药前至给药后20 h连续记录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变化.结果 浓度大于等于2.5 μmol/L的雷公藤甲素于给药后10 min可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贝母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贝母甲素2.5、5、10 mg组,每组15只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贝母甲素给药组大鼠在手术前10 d每日分别灌胃贝母甲素2.5、5、10 mg·kg-1,在手术24 h后再连续3 d分别灌胃贝母甲素2.5、5、1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在同一时间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9、caspase-3、bax、bcl-2、LC3Ⅱ/LC3Ⅰ、beclin1、p62、PI3K、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为(2.8±0.4)分。与模型组相比,贝母甲素2.5、5、10 mg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 <0.05),脑组织形态得到改善;caspase-9、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下调,bcl-2表达显著上调(P <0.05);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P <0.05);ICAM-1阳性细胞比率显著降低,IL-6、IL-18和IL-1β的含量明显降低(P <0.05);p62、PI3K、Akt和mTOR表达明显下调,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明显上调(P <0.05),且效果随着给药量的增加而呈增强趋势。结论贝母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减轻病理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节PI3K/Akt/mTOR自噬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胸腺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雷公藤甲素引起免疫抑制毒性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连续28 d ig给予雷公藤甲素0.5和1.0 mg·kg-1以及环孢素A 20 mg·kg-1(阳性对照),进行T细胞依赖抗体反应检测、免疫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胸腺组织基因芯片实验。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0.5和1.0 mg·kg-1组和环孢素A组大鼠血清中T细胞依赖抗体应答水平均受到了显著抑制。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雷公藤甲素1.0 mg·kg-1使胸腺皮髓质淋巴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环孢素A使胸腺髓质皮质化。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1.0 mg·kg-1给药第7天引起42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基因功能主要涉及DNA依赖的细胞转录调节、核转运、微管蛋白复合体装配、核小体装配、线粒体DNA转录、氨基酸转运和线粒体DNA复制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与免疫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途径。结论雷公藤甲素1.0 mg·kg-1能够引起大鼠胸腺基因表达谱的显著性改变,其免疫毒性的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免疫毒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16):2181-2184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经糖尿病模型大鼠皮肤的渗透特性。方法: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55 mg/kg)以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剥离鼠皮备用,同时设正常对照(正常大鼠皮)组与模型组。采用改良型Franz扩散池评价雷公藤甲素经皮渗透效果并测定大鼠皮肤各层中雷公藤甲素滞留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2μl,柱温为30℃;电喷雾电离(ESI)+,电离电压为+4.0 k V,检测离子对为m/z 361.1→91.1,离子源温度为110℃,干燥气温度为350℃,流量为7 L/min,监测模式为多重反应检测(MRM)模式,裂解电压为135 V,碰撞能量为55 e V。结果:模型组大鼠皮的稳态渗透速率为12.66μg/(h·cm2),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为(165.42±8.90)μg/cm2;与正常对照组(19.22±4.32)μg/cm2比较,上述两个指标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真皮层中药物含量为(34.32±0.47)μg/cm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真皮层的(12.48±0.35)μg/cm2。结论:糖尿病模型大鼠皮肤对雷公藤甲素的渗透性(渗透速率、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皮肤滞留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甲素对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是热点研究的天然活性化合物。但是,雷公藤甲素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及抗生育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综述了雷公藤甲素对男性睾丸、附睾和精子等,以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及作用机制,并建议系统开展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实现对配伍雷公藤甲素安全窗口的拓宽优化,为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L)对胰腺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TPL处理人胰腺癌细胞PANC 1,流式细胞术检测胰腺癌干细胞相关分子CD44、CD24、ESA、CD133及ALDH1表达,流式分选CD+44、CD+24ESA+表型的PANC 1细胞作为干细胞,再分别通过体外细胞球体形成实验及NOD/SCID小鼠体内移植瘤成瘤实验,验证TPL对胰腺癌干细胞成球及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10,25 nmol&#8226;L-1 TPL可抑制PANC 1细胞表面CD44、CD24、CD133及ALDH1表达,并可以抑制胰腺癌干细胞成球能力[对照组成球(30±4)个,5 nmol&#8226;L-1TPL组(13±2)个,10 nmol&#8226;L-1TPL组(5±1)个,P<0.01]及成瘤能力(抑瘤率76.5%)。结论TPL能够抑制胰腺癌干细胞功能,可能是其抑制胰腺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发现,汉防已甲素一次性预处理能使大鼠肝脏对毒性物质的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若预先2小时腹腔注射汉防已甲素(50mg/kg),则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及死亡率都显著降低,肝组织学检查也显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对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方法参照长期毒性实验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0.04 g/kg组、0.16 g/kg组和0.64 g/kg组。连续灌胃(ig)不同剂量雷公藤95%乙醇提取物3个月,取胰腺;0.64 g/kg组分别于用药30和90 d后及停药30 d后取胰腺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技术动态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结构变化,采用连续检测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含量。结果 0.04 g/kg组用药90 d后大鼠胰腺散在淋巴细胞增多,个别细胞胞浆空亮;0.16 g/kg组用药90 d后胰岛体积大,纤维增生;0.64 g/kg组用药90 d后,细胞胞浆空亮,间质纤维增生;0.64 g/kg组用药30 d后细胞水肿,小灶炎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0.64 g/kg组停药30 d后胰腺内有红色分泌物潴留,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0.64 g/kg组给药30和90 d和停药30 d后的血液淀粉酶水平无显著的上升或下降。结论雷公藤可引起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并随给药剂量加大和时间延长损伤加重且呈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4、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TNBS模型组(D1组)、雷公藤甲素组(TP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4和IL-13的表达水平。结果PCR和WB法检测结果表明,C组结肠组织IL-4、IL-13的表达水平最高,D1组表达最低,TP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有效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上调大鼠结肠黏膜抑炎因子IL-4、IL-13的表达,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nephrin、podocin表达的影响及对TP的调节作用。方法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对照组(DM组)与TP治疗组(DT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8周末测血糖及尿清蛋白(UAL);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各组肾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结果 DM组较NC组UAL明显升高,DT组较DM组UA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P可改善其病理改变及足细胞超微结构;DM组较NC组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干预8周后可明显恢复nephrin和podocin蛋白质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可能通过恢复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与podocin蛋白表达来减少UAL排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灌胃给予SpragueDawley(SD)大鼠4周后对肝脏血红素加氧酶(HO-1)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雷公藤甲素(45、90、180μ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隔天取材,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中HO-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HO-1的表达量和NF-κB的转位入核情况。结果给予雷公藤甲素4周后,大鼠肝脏中HO-1表达增加,其中45μg·kg-1剂量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约为4.5倍;NF-κB的核内水平随给药剂量增加而降低,180μg·kg-1剂量组NF-κB的降低至空白对照组的约1/3;NF-κB的核内水平随给药剂量增加而降低。结论重复给予雷公藤甲素可诱导大鼠肝脏中HO-1表达,抑制NF-κB的转位入核,从而对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芒柄花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在缺氧培养条件下对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成骨分化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并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和缺氧加药组,其中缺氧加药组进一步分为10-6、10-5和10-4 mol·L-1组,分别加入10-6、10-5和10-4 mol·L-1芒柄花素。于缺氧处理36 h后分析各组的细胞存活率、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并用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及Caspase-3的基因表达情况。缺氧处理48 h后检测ALP活性、钙化结节面积等成骨分化指标。结果与缺氧对照组比较,芒柄花素可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减少细胞凋亡并提高G1期细胞百分比,提高HIF-1α和Bcl-2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对ALP活性和钙化结节面积等也有提高作用,且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特点。结论芒柄花素对成骨细胞缺氧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P)急性中毒的心肌毒性。方法用急性毒性实验统计学软件AOT425StatPgm上下增减剂量法检测po给予TP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TP0.6,1.2和2.4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一次性ig给予TP。观察其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测定心电图;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心肌损伤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测定心肌细胞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结果雄性SD大鼠poTP的LD50值为1.19mg·kg-1。大鼠ig给予TP0.6,1.2和2.4mg·kg-1后15~20h,TP1.2和2.4mg·kg-1组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慢(P<0.01),并可见S-T段压低、T波高尖、Q波增宽和脱失等心电图改变。大鼠ig给予TP0.6,1.2和2.4mg·kg-1后20h,血清CK和LDH活性较正常对照组485±70和(712±105)U·L-1明显升高,CK活性分别为661±60,917±101和(1220±157)U·L-1,LDH活性分别为1013±155,1362±208和(2013±224)U·L-1。HE染色结果表明,心肌损伤面积随TP剂量增加而增大(r=0.8,P<0.0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心肌细胞肿胀、空泡变性、溶解坏死和收缩带坏死,电镜观察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空泡形成和心肌纤维断裂,免疫组化观察可见心肌细胞CTnT缺失。结论 TP急性中毒可导致心肌急性损伤,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膜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甲素对宫颈癌Hel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宫颈癌Hel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e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分析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l)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yclinBl、P34cdc2。和磷酸化P34cdc2(phosphorcdc2)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浓度依赖性(0.5~4.0/lg.mL-1)抑制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e细胞,干扰Hele细胞周期。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M期,s期和G2/M期的百分率上升;同时G0/G1细胞百分率降低;RT-PCR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0.5~4.0/ag.mL-1)显著抑制cyclinB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0.5~4.0gg.mL-1)作用24h后cyclinB1蛋白表达开始不同程度降低,P34cdc2。变化较小,雷公藤甲素作用12h后磷酸化P34cdc2。蛋白水平明显改变。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显著抑制宫颈癌Hele细胞体外增殖,其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影响细胞周期因子cyclinBl的表达和改变P34cdc2。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用碳粒廓清实验、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方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雷公藤甲素25μg/kg能抑制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100μg/kg抑制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雷公藤甲素0.3~25μg/ml处理小鼠T淋巴细胞,其受刺激后增殖情况显著差于正常小鼠;以25、50、100μg/kg雷公藤甲素处理的小鼠,吞噬系数α与正常小鼠比较,有免疫抑制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脊髓损伤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春山  安荣泽 《贵州医药》2001,25(7):579-58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保护作用,并从自由基损伤的角度探讨其对ASCI的作用机理。方法75只 Wistar大鼠改良Alien’s打击法复制大鼠全瘫模型后随机分为 3组:(1)生理盐水(NS)组;(2)汉防己甲素(Tet)组;(3)甲基强的松龙组(MP)。伤后 30分钟 iv Tet22.5mg/kg体重。于伤后1小时、4小时、8小时取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汉防己甲素能明显降低组织钙、MDA含量,防止SOD含量的下降,使伤区脊髓组织中水含量减少,防止LDH、CPK等细胞内物质的泄漏,减轻组织病损。结论Tet对ASCI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自白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与其钙拮抗起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春山  安荣泽 《贵州医药》2001,25(7):579-581
目的:观察汉防已甲素(Tet)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保护作用,并从自由基损伤的角度探讨其对ASCI的作用机理。方法:75只Wistar大鼠改良Allen‘s打击法复制大鼠全瘫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1)生理盐水(NS)组;(2)汉防已甲素(Tet)组;(3)甲基强的松龙组(MP)。伤后30分种iv Tet22.5mg/kg体重。于伤后1小时、4小时、8小时取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汉防已甲素能明显降低组织钙、MDA含量,防止SOD含量的下降,使伤区脊髓组织中水含量减少,防止LDH、CPK等细胞内物质的泄漏,减轻组织病损。结论:Tet对ASCI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与其钙拮抗起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