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磊  朱益敏  袁园 《河北中医》2012,34(12):1818+191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物组成,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少阴之寒,是治疗太少两感之名方。临床发现,该方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运用广泛,且收效显著,故追溯其原文,对该方证进行研究,并列举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爱军 《光明中医》2014,29(1):153-154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书用治太阳少阴并病。笔者在深入学习《伤寒论》并大量阅读前贤有关论述后认为该方具有"温阳通经,助阳解表"的作用,并大量运用于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取得了一定疗效。并举临床验案介绍。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第301条,原文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指出本方重在温经解表,用于少阴心肾阳衰兼太阳表寒证。笔者在使用本方时,抓住“阳虚感寒”这一病机,用于许多头面部疾病收到满意疗效,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是治疗阳虚外感寒邪的代表方剂,笔者据其方意,应用此方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苏巧珍 《新中医》2014,46(4):236-237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刘渡舟教授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太阳在表风寒之邪不解,而少阴里阳已虚,为太阳少阴两感为病之方。笔者在十余年的神经科临床实践中,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用于治疗神经内科中部分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疗效颇佳,现举数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自强 《新中医》1996,28(2):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贺自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余根据此方解表散寒,温经扶阳之功效,临证扩展运用,用以治疗头痛、痹证及风疹等属表里俱寒者,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1头痛周××,男,35岁,1993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 《新中医》2004,36(5):64-6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与太阳两感证。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喘、心悸、头痛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牙痛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牙痛、老年性牙髓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性78例,女性38例;年龄45~70岁,平均54 9岁;牙痛颗数右上(6)10颗,右上(7)24颗,右上(8)12颗,左上(7)20颗,左上(8)18颗,左上(6)20颗,左上(5)18颗,右下(7)16颗,右下(8)12颗,右下(6)20颗,左下(6)14颗,左上(7)8颗,左下(8)20颗,共计212颗.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眩晕山东省临清市路庄乡卫生院(252663)麻中慈[关键词]眩晕,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胡某,男,45岁,1992年6月13日初诊。患者眩晕3年余,血压逐渐增高,求医遍隅,曾服天麻丸、杞菊地黄丸及中药汤剂百余剂,终无效果,仍眩晕时作...  相似文献   

12.
丘晓波 《光明中医》2009,24(4):759-76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原书用其治疗太阳少阴并病.笔者总结前人认识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该方具有"温阳通经,散寒祛湿,通窍止痛"之功,并根据"神倦,舌质淡或紫,脉弱"的辨证要点,运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举验案4则以资证明.  相似文献   

13.
【歌诀】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 《河南中医》1997,17(3):142-14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李和山东省无棣县中医院(251900)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荨麻疹/中医药疗法牙痛/中医药疗法睡眠过多/中医药疗法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方,本为少阴伤寒而设。笔者用本方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顽固性荨麻疹、牙痛、多寐症,效果显...  相似文献   

15.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泓 《陕西中医》2004,25(8):753-75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其中麻黄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细辛辛温 ,归肺肾二经 ,入肺能解表化饮 ,入肾能温阳散寒 ,以驱内外之邪。附子温肾壮阳 ,益火消阴。合而用之 ,能扶阳解表 ,发散风寒。原为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 (太少两感证 )而设。笔  相似文献   

16.
俞大毛 《新中医》1997,29(3):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俞大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功能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30年来运用该方治疗凡属少阴本虚兼感寒邪所致的各种急性炎症,疗效颇佳,介绍如下。1急性喉炎陈×,...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本方药物组成极其简单,仅有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如果辨证准确往往立竿见影,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极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少阴病的证治。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治疗多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如下以供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本方药物组成极其简单,仅有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如果辨证准确往往立竿见影,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极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少阴病的证治.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健民 《河南中医》2002,22(2):26-26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方以麻黄、附子、细辛三药组成。治阴阳虚兼太阳病证。笔者用此方治内科杂病获效 ,今不揣谬误 ,介绍于后。1 胸痹朱某 ,女 ,4 7岁 ,工人。患者体胖 ,7a前 ,胸痛彻背 ,胸闷。经某院诊为“冠心病” ,服用潘生丁、复方丹参片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疗效不显。近 2月来 ,胸闷痛加重 ,心悸 ,精神困倦 ,下肢浮肿 ,舌质淡暗 ,苔白滑 ,脉沉细。心电图检查 :心肌下壁供血不足。证属心肾虚衰 ,胸阳不振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处方 :麻黄 6g ,附片 15g ,细辛 4g。连续服上方 15剂后 ,心悸好转 ,但胸闷、肢困乏力 ,又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