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峥 《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60-160
目的:研究中药性味在现代药学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结果:中药的"四气"、"五味"十分复杂,是说明其功效的重要依据。结论:掌握中药性味是提高祖国医学理论水平的必要基础,但单纯掌握中药性味是不够的,必须将中药的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现代药学结合起来,才能正确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药性味理论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是传承中药临床功效和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的基础与核心理论。随着科学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中药性味理论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以阐明其科学内涵,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文章对中药性味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梳理出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脉络。同时,结合本课题组提出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探讨中药性味理论的科学内涵。通过对中药性味理论研究评析与展望,分析并讨论中药性味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的核心理论之一,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支撑点。而如何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现代研究者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中药研究大多是对活性成分、有效组分等的化学研究,缺乏中药理论的指导,丧失了中医药的固有特色,因此将中药药性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相结合,并以中药的药性理论为指导,建立符合中药现代化特色的研究模式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重中之重。中药性味与其化学成分既紧密相关,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赋予中药化学成分以性味系统设计并开展中药性味的拆分与组合的研究,有利于整体分析中药的特色优势,对继承和发扬中药意义重大。该文对近年来中药性味的拆分及其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药开发与中药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为了真正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建立了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的新模式,明确了“中药性味拆分组分”、“中药性味组分”、“中药性味物质基础”、“中药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以及“中药性味组分组合”等新概念,对文献、药物选择、“中药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的建立与各拆分组分的化学表征、中药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性味归属、中药性味组分的可组合性、实验研究数据及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应用等与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的实践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开展中药药性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为了真正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建立了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的新模式,明确了"中药性味拆分组分"、"中药性味组分"、"中药性味物质基础"、"中药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以及"中药性味组分组合"等新概念,对文献、药物选择、"中药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的建立与各拆分组分的化学表征、中药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性味归属、中药性味组分的可组合性、实验研究数据及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应用等与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的实践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开展中药药性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要素”假说研究中药药性的设想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2007年国家基础发展研究计划(973计划)将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列入中医理论专项研究的重点支持方向,强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以中药性味理论为核心,重点研究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运用规律,揭示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中药新药的创制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提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药性味学说的现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学者们从文献学、形态学基础、结合量子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诠释药性理论,推动了药性理论的发展。但是,如果中药的"酸味"就是因为中药的氢离子,"甜味"就是由于糖,这就落入了研究化学药的"窠臼",很难全面客观地阐释中药的性味特点,尤其是古人对五味的确定,并非单凭药物的滋味,还有通过药物作用的反推。因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药性理论,遵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实现"整体综合调节"的目标。中药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中药性味配伍是中医方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层面,是方剂配伍的原始理论之一,结合病证特点,研究方剂性味配伍,有利于明确方剂的配伍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中药成分、剂量、配伍关系等的研究,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符合中药性味的药理效应入手,对性味组分的配伍效应与机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解析中医药配伍机制,用现代信息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综合探究中药性味归属与组分配伍后药理效应消长的相关性,有利于推动中药复方理论的发展。中药性味与组分配伍研究应该注重性味配伍后对组分配伍药理效应的结合,明确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更好的发扬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方式和药效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性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药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其中,中药的四性五味作为中药的核心药性在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近年,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先后立项支持性味理论相关项目的深化研究,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解析中药四性五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和药学体系。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中药四气五味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从生物效应、物质基础等方面对中药四气五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概述,结合课题组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发现和体会,剖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深入开展中药性味理论的科学实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 中药和西药分属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两个理论体系。 西药中药化研究就是把西药放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进行研究,结果使它具有中药的药性(性味、归经等)和功效,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成为新的中药。西药中药化研究为中药学实现现代科学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代以来,人们对中药进行了大量的现代研究,主  相似文献   

11.
浅谈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单体的性味归经是解决目前中药应用范围越来越小,中药临床运用的品种越来越少的方法。本文阐述了研究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意义在于可扩大中医药物的药源,充实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丰富中医传统理论,真正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从单体药物与中药的同一性及传统中药、现代西药中单体的性味归经研究阐明其研究的可行性,提出了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方法必须以临床研究为主,动物试验、文献研究为辅。  相似文献   

12.
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性味理论,包含四性、五味,五味反映了药物功效的粗犷分类,每味都具有其共性物质存在的基础.对五味内的辛味药物研究思路予以浅析,通过研究辛味药物的功效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现代化学技术与药理作用对辛味药物的基础及筛选方法,以建立一种探究中药性味理论的方法学,为其它药性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的假说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药性味本质的认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构建中药性味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药性味与配伍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性味与配伍初探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256505)范长青李俊生徐洪艳关键词四气五味配伍中药研究性味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只有将其与药物作用结合起来,才能确切的把握药物的功效和灵活的组方配伍。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中药性味与配伍关系分析如下。1性味与配...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的假说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药性味本质的认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构建中药性味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杨平  阳长明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2):1951-1956
通过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发布的《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个中药药学技术指导原则的解读,对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的背景和思路进行介绍,强调应尊重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用药经验,以质量源于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整体质量评价、分阶段研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工作,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性理论,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全面把握中药药性,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要全面把握药性,就需要熟读经典,多参名师,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加深认识。同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也有利于加深理解中药药性,拓宽中药应用领域,有利于提高现代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阐明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和中药性味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组合应用多种色谱法及溶剂法等,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采用与洋金花性味功效相关的止咳、平喘、镇痛、解痉复合药理学指标作为洋金花性味辛温评价系统,对洋金花及其不同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归属进行研究。结果:将洋金花中的化学成分拆分为生物碱组分和非生物碱组分;各给药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证明,洋金花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具有止咳、平喘、镇痛、解痉的作用,非生物碱组分不具有此类作用。结论:本文建立的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即生物碱组分具有辛温的药性;非生物碱组分的性味与洋金花的传统药性不同,其性味的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吴茱萸为研究对象,构建沟通中药性味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和现代文献研究,分别利用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归纳演绎方法,并在建立现代药理指标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方法,建立吴茱萸性味—功效—药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客观构建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结果]基于古籍文献分析吴茱萸性味与药理指标关系为:辛味与镇痛、抗炎有相关性;苦味与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有相关性。基于文献数据库分析中药"五味"与药理指标关系为:镇痛、抗炎与辛味相关,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与苦味相关;聚类分析结果亦表明镇痛、抗炎是一类,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为一类。[结论]本草考证和现代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均为辛味与镇痛、抗炎有相关性;苦味与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有相关性,从而科学构建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方剂性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性味理论的特点以及《内经》针对风、热、湿、火、燥、寒的病证所制定的气味合和组方规则对方剂性味进行阐释和论述。认为性味是方剂的重要性质和作用基础。提出方剂性味的量化处理原则;四性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是说明药物作用机理的理论依据之一;并通过麻黄汤和桂枝汤的性味分析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