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病情变化快,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尤其在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更加常见,临床研究表明酸碱失衡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临床上认知各种酸碱失衡指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酸碱失衡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AMI患者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HCO3^-)、酸碱失衡类型和电解质资料。结果:134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者72例(53%);发生不同类型酸碱失衡113例(84%),最常见是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呼碱代酸),有24例(18%),其次为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呼酸代酸)、单纯性呼碱、单纯性代酸等,单纯性酸碱失衡43例(32%),二重性酸碱失衡64例(48%),三重性酸碱失衡(TABD)6例(4%)。结论:AMI患者常发生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伴有心源性休克时容易伴有代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酸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204例,按RDW≥13.8%和〈13.7%分组。住院期间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Killip分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住院心源性死亡率。结果RDW升高组的NT—proBNP显著升高,心力衰竭(HF)(Killip分级2~4级)、MACE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RDW正常组(P〈0.05),而LVEF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RDW升高,预后差,HF、MACE、心源性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时限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204例,按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10 ms,分为QRS时限正常组87例(QRS时限≤110 ms),QRS时限延长组117例(QRS时限>110 ms)。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浓度,LVEF,观察Killip分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住院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 2组的NT-proBNP、LVEF、KillipⅡ~Ⅳ级、MACE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的预后差,心力衰竭、MACE和心源性病死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时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QRS时限分为研究组(110 ms,QRS时限延长)和对照组(≤110 ms,QRS时限正常)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总胆固醇(T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 I)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NT-pro BNP、CK-MB峰值、Tn I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TC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中,Ⅰ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延长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 ,73岁。因发作性上腹痛 2年 ,加重 3d于2 0 0 2 - 0 1- 2 3入院。患者 2年前进食后出现上腹痛 ,以右上腹为著 ,并向右肩背部放射 ,曾在我院做腹部B超检查 ,诊断为“胆囊炎” ,给予“消炎利胆片”等治疗后 ,病情好转 ,但易复发 ,且多在进食后发作。 3d前患者进食后又伴有上腹剧痛 ,阵发性发作 ,向背部放射 ,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 ,无寒战、发热 ,门诊以“急性胆囊炎”收入消化内科 ,入院后经查心电图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治疗 30余天 ,病情反复发作而转入心内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5年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0…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1〕。研究发现AMI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与预后情况存在关联性。FPG水平越高,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提示预后越差。ST段抬高AMI(STE-  相似文献   

8.
高血糖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死率增加。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是血糖水平通过炎症过程恶化心肌功能所产生的结果。故在临床工作中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正>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会并发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患者健康,因此必须对其血气变化情况予以深入研究相关病发机制等。本文分析我院患者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而修正治疗方案。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电解质异常病患510例,将其分为高钠(钾、氯)血症组、正常钠(钾、氯)血症组以及低钠(钾、氯)血症组。其  相似文献   

10.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126例AMI患者被分为3组:并发左心衰竭组(A1),心脏性死亡组(A2),对照组(无上述并发症);于入院6-12小时内均在未静脉点滴含糖液前抽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空腹血糖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浓度:对照组为8.48±4.32 mmol/L,A1组为13.94±5.68 mmol/L,A2组为14.96±6.91 mmol/L,A1、A2组较对照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浓度异常升高预示其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肺心病患者动脉血和脑脊液酸碱失衡关系的研究金发光,钱桂生,唐敏章,王琳一、对象与方法1992年12月至1994年3月急诊和住院的老年肺心病患者103例,男74例,女29例,年龄60~83岁,平均66.8岁,均符合《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19...  相似文献   

12.
徐希国 《山东医药》2005,45(16):23-23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多伴血糖升高,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63例AMI患者进行血糖检测,旨在探讨血糖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我院 1980~ 1998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 4例中 ,选择 AMI前 2 4~ 72 h内有心绞痛者 48例 ,同时选择性别、年龄、治疗均无统计学差异的 AMI前无心绞痛者48例 ,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 ,从而探讨缺血预处理 (IP)在人类的存在与否及其存在与 AMI预后的关系。  两组均符合 AMI的诊断标准 ,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动态改变 ,住院天数约 2 8~ 42 d,两组治疗相同 ,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果 :AMI前 2 4~ 72 h内有心绞痛组 ,治愈 43例 ,治愈率 89.6 % ,死亡 5例 ,病死率10 .4% ;对照组 ,治愈 39例 ,…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高血糖时,患者预后差且病死率高,胰岛素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我们收集了2001年6月~2005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有完整资料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例84例,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时死亡或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相对危险度,根据早期血糖变化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血样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110例AMI患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AMI后血浆BNP浓度呈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期血浆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结论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血浆Hcy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M I)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AM I患者分为高Hcy血症AM I组及Hcy正常AM I组,比较两组临床事件(泵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死亡)发生情况及梗死面积等。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Hcy浓度并与AM 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M I患者血浆Hcy浓度〔(28.29±5.1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6±2.75)μmol/L)〕(P<0.01);高Hcy AM I组梗死面积、病死率、心律失常、休克及泵衰竭发生率均高于Hcy正常AM I组(P<0.05);冠脉造影显示高Hcy血症与病变血管总数成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Hcy血症是强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Hcy血症的AM I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多,血管病变程度较Hcy正常者严重,高Hcy血症是AM I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早期FIB水平将104例AMI患者分为FIB正常组(n=43,FIB≤4.0g/L)和FIB升高组(n=61,FIB>4.0g/L),随访1年,观察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缺血发作性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情况,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结果、左室射血分数)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IB升高组发生心源性死亡11例(18.0%)、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45.9%)、严重心律失常21例(34.4%)、多支血管病变41例(67.2%)、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主干24例(39.3%)、左室射血分数(56.90±14.11)%,与FIB正常组各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与AMI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关系密切,FIB升高可作为AMI患者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0例,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120 mm Hg(1 mm Hg=0.133 k Pa)组(62例)、120 mm Hg~140 mm Hg组(68例)及140 mm Hg组(270例)。所有病人入院时行血压监测,以10 mm Hg为间距接收缩压分组,记录病人基本资料、心梗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再梗死、住院期间死亡例数。本研究总共纳入病人400例。结果 120 mm Hg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140 mm Hg组[6.4%(4/62)比2.2%(6/270)](P0.05)。120 mm Hg组LVEF为(44.0%±10.5%)明显低于120mm Hg~140 mm Hg组(54.2%±10.6%)及140 mm Hg组(49.1%±10.2%)(P0.01);并发症发生率:120 mm Hg组、140 mm Hg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120 mm Hg~140 mm Hg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为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压过低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和心室重塑的预测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密切关注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收缩压120 mm Hg~140 mm Hg可能为最适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组,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统计住院期间及平均12个月随访中患者的年龄、BNP、高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BNP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和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老年AMI患者发病72 h内及第4周末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病4~5 w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功能.结果老年AMI患者发病初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01).治疗后AMI患者预后不良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01).预后不良组左室功能明显差于好转组(P<0.001).AMI后心绞痛或再梗死与射血分数(EF,ejection fraction)及总三碘甲腺氨酸(TT3)呈负相关.左室内径与TT3呈直线负相关,EF与TT3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监测老年AMI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对判断AMI预后及左室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