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敬畏:护理伦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敬畏”是护理伦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对良知的敬畏和对职业的敬畏三个方面。护士在临床护理行为中应当恪守敬畏伦理原则,维护和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守持自我的良知,公正仁慈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充分认识到职业的神圣价值并自觉维护职业的声誉,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3日至11月6日,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2007年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论坛暨中国首届老年生命伦理与科学会议”在东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国际会议的主题为:生命·人类·伦理·爱。这个主题的时代适切性在于:应注重最现实的广大基层人民的生存问题的解决,生命伦理学应密切关注人们生活中的生与死、健康与疾病、痛苦与快乐的现实生活和生存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相似文献   

3.
生命重于一切:生命伦理学的现场启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每个人都是个体生命,每个人都生存于由个体生命聚集起来的生命世界之中,这一存在事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生存中学会对生命的庄重、关爱与敬畏,也由此要求开创健康生存之路迫切需要这样一种生命伦理学思想和方法的引导。要实现此,却需要一种境遇的激励与现场的启蒙,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以对生命的平等庄重、关爱、敬畏为主题的全民生命伦理觉醒与现场启蒙,提供了最宏大的课堂,最刻骨铭心的教材,最惊心动魄的教案。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上日益增多的漠视生命现象和人道危机,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尤其是医学生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在学校有针对性地探索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不失为人道价值理念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5.
当下的社会,生命价值取向有贬值之势,生命伦理教育严重缺失,青少年的自杀率和犯罪率居高不下.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关口必须前移,以敬畏生命作为人生的一种品格,并养成以敬畏之心来规范行为的习惯,树立了珍爱生命的价值取向,这既回归了生命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又是重塑当代生命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更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和平、和谐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的医学人文观,首要的是敬畏生命。从“敬重自己”“尊重他人”“敬畏自然”“正视疾病与死亡”四个方面将敬畏生命思想层次化、具体化,为医者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敬重自己”意在呼吁医务工作者重视、善待自身的身心健康,加强自我的认识、节制和培养。“尊重他人”主要指尊重关爱患者及其家属。“敬畏自然”是将大爱扩展至整个自然,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视疾病与死亡”则需要辩证看待疾病利与弊,引导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面、积极地对待死亡,实现医者对生命全程的医治与关怀。  相似文献   

7.
“敬畏生命”伦理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施韦泽提出的,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反思提出人应当敬畏包括动物和植物等一切生命。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对于医学生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伦理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学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待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树立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生命特点和特定时代发展需要,提高大学生识读生命、唤醒生命意:识,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追求!£命意义,最终形成正确生命观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大学校园漠视生命的现象和事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大学:生缺乏生命神圣意识、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心和责任感、缺乏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缺乏对生死问题的认知,这些都与生命观教育有着内在联系。现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生命观教育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0.
略论生命道德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道德是医学伦理学的关键问题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 ,对其进行了探讨。1 生命道德的内涵道德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非、善恶评价的标准 ,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生命道德就是人们对生命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是人们处理有关生命问题时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对其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广义的生命道德 ;二是狭义的生命道德。广义的生命道德泛指人们对宇宙一切生命进行评价和相处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 ,人是整个世界的主宰 ,人…  相似文献   

11.
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前景表现在:从生命科技所引发的现实伦理困境出发,积极主动地对生命科技及其应用前景作出“伦理学评估”;如何彰显人的生命价值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一种价值取向;研究生命伦理与生命科技之间互动发展的规律,体现“道德实践性”;世界各国对建立一种全球生命伦理学的呼声变得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生命伦理学作为从西方引进的一门年轻学科,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其在思想本源和学术发展等方面也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观察西方生命伦理学学科成长的趋势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应当转向对大众生命质量的关注,在关注现实中体现其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医学目的研究需要解决四个医学发展中带根本性的问题。第一,明确健康定义。健康概念对医学行为有导向作用,因而不应过于理想化,要反映现实,贴近社会。第二,医学生命价值定位。医学生命可区分为有价值和无价值,生命价值定位应充分考虑群体和社会的趋利要求,医学只对有价值的生命负责。第三,关于医学服务模式。医学服务模式应体现预防为主、大众为主、照料为主的原则。第四,合理分配医学资源。树立医学适宜技术和技术发展优先权观念。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与生命神圣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命质量和价值理解为生命神圣的原因是错误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是生命的构成要素,是生命的重要内容。生命神圣并不只是生命存在的时值神圣,也是生命存在的质量和价值神圣;尊重生命并不只是尊重生命存在的价值,也要尊重生命存在的质量和价值。当代人们对生命质量和 价值的关注,并不是在寻求生命神圣的原因,而是对生命内涵进行全面的认识。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完整性的重视和对生命整体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高等医学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各科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开展生命伦理观的教育.真正唤起医学生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学会如何运用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来指导今后将面临的医疗服务工作,使医学科学沿着正确、有效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析生命神圣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命神圣论是生命伦理学--系列争论的底线。为什么说生命是神圣的?什么样的生命才是神圣的?文章指出:传统的生命神圣论是非理性、非科学的;我们今天要坚持的生命神圣论是理性的生命神圣论,它植根于生命的理性和道德,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在适当的时候死去正是生命神圣的体现。今天,当我们面临一系列生命伦理学的难题时,既要高举生命神圣的大旗,又要反对在生命问题上的相对主义和功利主义。要以发展的、开放的眼光看待生命。  相似文献   

17.
"医者仁心"是对医学人文内涵和人文价值的生动概括。针对当今的医疗现状和医患关系表现,从生命认知、生命敬畏和医患交往三个维度上来解读这句话的丰富蕴涵,是培养医德境界和医德智慧的必要视角。这三个维度体现在由"仁心"所发展出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智心:对生命的智慧与觉解;诚心:医患交往中的推己及人。  相似文献   

18.
科学界预见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到来,这场新科技革命也被称为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其也将对生命伦理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生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生命神圣性需要重新认识,家庭与生育的观念应更新,婚姻的社会意义需要反思,人为干预生命的伦理制衡,重新审视性别的价值属性.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新科技革命对生命伦理学冲击和影响的理论探索,亟需对生命伦理学现有原则和规范进行全面梳理与界定,尽快建立顺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的生命伦理学新框架,与时俱进树立与新科技革命相适应的非自然进化生命观,在突破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命伦理困境中建构新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