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司敏  来庆友 《山东医药》2005,45(20):70-71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为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是以冠脉内皮下不稳定斑块破裂、表面微糜烂或出血、急性血栓形成,冠脉不同程度急性狭窄及血流下降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冠脉事件,临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型心肌梗死(下称心梗)、Q波型心梗和心源性猝死。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急、慢性炎症敏感的但非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其由肝脏细胞合成,受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调控。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ACS风险预测、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现将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近年来人们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在病变发生和进展时出现明显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12、-18和-23等参与的系统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和发展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炎症反应因子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2〕。有效降低CRP、IL-6、-12、-18、-23的表达对治疗有积极作用。灯盏细辛具有扩张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炎症反应可能促使斑块破裂,而后者是引发急性冠脉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 6R)的变化进行检测,旨在观察CRP、TNF α及sIL 6R在该类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UP组32例,男2 8例,女4例,年龄( 60 .1±9.6)岁。均具有以下特点:①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的初发劳累型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冠脉)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方法10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对照组38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造影前采集血标本以检测Lp-PLA2、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Lp-PLA2、CRP和IL-6均高于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血清Lp-PLA2、CRP、IL-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SAP组(P<0.01),在校正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3)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清Lp-PLA2水平与CRP、IL-6水平呈显著相关(r=0.722、0.665,P<0.01)。结论血清Lp-PLA2水平能反映冠脉炎症活动性状况,对冠心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0例稳定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血清MMP-9、CRP、IL-6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ACS组血清MMP-9、CRP、IL-6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MMP-9与CRP、IL-6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外周血清MMP-9水平明显增高且其与CRP、IL-6相关,表明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ACS发病中的作用,可望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同步联检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10种蛋白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检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表现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或血浆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选择其中3种蛋白标志物与经典的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吸附实验(ELISA法)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L(sCD40L)、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H-FABP、cTnI含量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与IL-6和sCD40L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MMP-9之间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发现,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961,P<0.01);sCD40L与sVCAM-1显著正相关(r=0.644,P<0.01), sCD40L与MMP-9无相关性(r=0.158,P>0.05)。采用蛋白芯片法与ELISA法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3种蛋白标志物,结果显示H-FABP、sCD401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MP-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血管蛋白芯片技术不失为一种综合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蛋白标志物的有力工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异常,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水平的标志物群。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炎症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一些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预防原发及继发性卒中可以降低CRP水平。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96h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缺血事件的再发,但该药对住院期间急性炎症的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初期应用该药是否有急性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 (即非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正常体检人群 )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作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浓度 [18 5 0mg/L± 2 3 98mg/L (SE 2 5 1,n =91) ]显著高于对照组 [3 89mg/L± 7 14mg/L (SE 0 5 1,n =194 ) ](P <0 0 1)。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CRP浓度 (18 6 5mg/L± 2 4 12mg/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CRP浓度 (17 95mg/L±2 4 10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稳定性心绞痛CRP浓度 (3 94± 7 5 0mg/L) (P <0 0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 (5 93mg/L± 13 0 7mg/L) (P <0 0 1)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4 5 7mg/L± 8 2 7mg/L) (P <0 0 1)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 (P >0 0 5 )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③每增加CRP 5mg/L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增加到近 2倍 (用Logistic回归 ,O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AMI组),纳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8例(NCHD组),比较两组患者线粒体DNA(mt D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之间的差异,并将AMI组中mt DNA与TNF-α、CRP、IL-6和IL-8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组mt DNA、TNF-α、CRP、IL-6和IL-8均显著高于NCHD组(P0.05),AMI组mt DNA与TNF-α(r=0.574,P0.05)、CRP(r=0.382,P0.05)、IL-6(r=0.487,P0.05)和IL-8(r=0.298,P0.05)之间分别呈正相关。结论:AMI形成过程中可能导致mt DNA释放入血,并可能是AMI引起炎症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心肌钙蛋白I是近年发现的能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反应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急性单纯骨骼肌损伤患者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急性心肌梗塞(AMI)组:20例系住院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并排除同时合并有急、慢性骨骼肌病患者,见表1。表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Q波型非Q波型UA例数14620性别 男9216   女544年龄(岁)62.78±9.2358.50±12.4762.80±10.311.1.2 不稳定心绞痛(UA)组:20例系…  相似文献   

11.
李永军  刁玉荃  张放 《心脏杂志》2007,19(5):542-54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炎症密切相关。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 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它是冠心病的重要类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CRP浓度和ACS的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可反映炎症的活动程度。吸烟是心脏猝死及外周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吸烟、ACS、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1~9月收住青岛市立医院心内科和急诊观察室的ACS患者42例,采用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命名和诊断标准选择病例,WHO关于吸烟调查方法标…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杂志》2008,16(2):19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发生脑卒中。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随机对照试验(MIRACL)中,测定炎症反应指标,探讨炎症反应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测定2926例ACS患者的基础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A蛋白(SAA)和白介素6(IL-6)水平。发现基础炎症反应指标与16周后卒中危险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瞻性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指标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手术后次日清晨,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行全血细胞测定(计算NLR和PLR)和 CRP、PCT、IL-6等炎症因子检测。应用二分类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上述炎症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2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中位数),共累计33例患者(15.4%)出现MACE事件。应用二分类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NLR[(odds ratio,OR值)2.98,P<0.001]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OR=0.29,P=0.048)是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分析发现,NLR、PLR、CRP、PCT、IL-6均有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的价值(P<0.01),但是NLR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8),NLR预测PCI术后MACE事件发生最佳切点为3.94。结论 PCI术后NLR、PLR、CRP、PCT、IL-6等炎症指标均具有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的价值,而NLR的预测价值最高。PCI术后过高的NLR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炎症与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密切.有研究报道在约3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难以找到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而C-反应蛋白(CRP)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冠心病特别是ACS的新的危险因子,而ACS患者血中的白细胞介素-18(IL-18)也是升高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多效能前炎症因子,与斑块脆性有关;金属蛋白酶-1(MM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互影响,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事件。hs—CRP是最敏感的急性相关蛋白,与IL-18相互作用,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我们观察IL-18、MMP-1和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病变的关系,旨在为老年人ACS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和Q波性心肌梗死(QMI)。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斑块破裂后内皮组织暴露于血液,持续性刺激、诱发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活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L-6)是免疫炎症的一种指标,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白细胞介素1(IL-1)也参与了ACS的炎症反应过程,它可以诱导IL-6、增高凝血因子的基因表达和阻止纤维溶解。IL-1受体抑制物(IL-1Ra)是IL-1家族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文献报道[1]炎症因子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推测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8(IL-8)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2002年3月~2003年2月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我科住院的43例冠心病患者冠脉局部血中IL-8水平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分析二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冠心病组43例,其中男3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96±1.80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冠脉病变50%以上。另选24例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二级预防中长期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时,因各种原因停用后血清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方法接受标准治疗(包括服用辛伐他汀20~40mg/天)的ACS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后3、6、12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根据随访情况分为持续应用他汀类药物组(A组,70例)和中断他汀类药物组(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出院后除他汀药外的其他治疗情况相似。(2)A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而B组患者在停用辛伐他汀前CRP、IL-6水平的变化趋势与A组相似,停用药物后CRP等水平逐渐升高。第12个月时B组患者炎症标记物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患者[3.62(1.26~16.21)比1.59(0.26~7.81),P<0.01]。结论长期坚持应用他汀降脂药的ACS患者CRP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持续下降,中断使用他汀降脂药的ACS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P选择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 ,占冠心病患者的 30 %~ 40 %。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引起斑块不稳定的原因很多 ,其中包括斑块自身结构、斑块内出血、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及免疫因素等。目前认为炎症过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上起了关键性作用 ,参与了从白细胞的黏附到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血栓的形成全过程。主要炎症标志物包括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 6(IL 6)、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ICAM ,而P选择素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等的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