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或延期在上颌后牙区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11年5月共完成67例、105枚种植体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或延期种植,术后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随访观察18~72个月.检查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及口腔CT扫描.结果:患者观察期内102枚种植体成功种植,7例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破裂,但术后观察未发生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3枚因感染拔除.种植体总累计留存率为97.1%,同期种植、延期种植累计留存率分别为96.4%、97.8%,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或延期种植修复技术对于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病例能够减少创伤,缩短修复时间.掌握好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术同期或延期牙种植的适应证,二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病例中选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1例运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年,植入的160颗Straumann种植体中,157颗存留,存留率为98.13%。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颌后牙骨量严重不足即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 RBH)<5 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上颌后牙骨量严重不足( RBH<5 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的病例15例,共植入28颗瑞士Straumann种植体。术后8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通过视觉评估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患者术后反应及满意度,同时对种植体留存率,骨结合及边缘骨吸收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VAS显示11例患者(73.3%)无明显疼痛及肿胀反应,无头痛、发热、鼻出血等症状,未影响日常生活;4例患者(27.7%)表现轻微疼痛。10例患者(66.7%)表示可接受此次治疗的费用,4例患者(26.7%)认为此次治疗费用偏高,1例患者(6.7%)表示不能接受此次治疗的费用。13例患者(86.7%)表示如需再次进行此种治疗愿意接受,2例患者(13.3%)表示拒绝,患者总体表现对此种治疗方式满意度较高。8个月后CBCT显示种植体周围可见新骨形成,达到良好骨结合状态,上部结构修复1年后,28颗种植体无一脱落,留存率为100%,影像学检查见种植体平均边缘骨吸收(1.2±0.5) mm。在本研究中,15例患者平均RBH为(3.5±1.2)mm,平均上颌窦提升高度为(6.3±1.2)mm。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RBH<5 mm)行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亦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此类病例为高度复杂病例,术前需要完善的检查,术中需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细致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
查大慧  程旭  黄伟 《安徽医学》2014,(11):1591-1592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20例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24枚Nobel种植体,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术区黏膜未见明显红肿且无上颌窦炎症反应,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及时有效的。结论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手术中,加强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振宇 《当代医学》2016,(18):76-77
目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与延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78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根据不同的种植修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观察并比较2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与延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上颌窦黏骨膜破裂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2%(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种植体总累计留存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延期牙种植,能够大大缩短修复时间,对提高种植体总累计留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 (CAS-KIT)提升上颌窦粘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2~9mm,经CAS-KIT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超过3mm的植入羟基磷灰石陶瓷,同期植入种植体,最高提升10 mm,共计植入ITI士卓曼种植体46枚.结果 术后当天X线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9±1.8)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及骨替代品泄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粘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个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利用CAS-KIT提升上颌窦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技术,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种植修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14例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6~9mm.经(summers上颌窦提升器械)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3mm.共计植入ITI种植体27枚.结果 术后当天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1.7±1.6) 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上颌窦口腔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月X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黏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少量不足的牙种植修复,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上颌窦内提升中促进骨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需行上颌窦内提升种植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8例,实验组上颌窦内提升时植入人工骨粉和PRF混合物并同期植入植体,对照组上颌窦内提升单纯植入人工骨粉并同期植入植体,术后1月、2月、3月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人工骨粉降解及新骨形成情况,通过CT值来计量上颌窦内新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20颗种植体无脱落,植体周围创口愈合良好,无上颌窦粘膜穿孔及炎症反应。术后1月,X线示两组可见人工骨粉颗粒均未降解,新骨形成较少,两组上颌窦内新骨密度即CT值没有统计学意义。2月时,实验组人工骨粉降解较少,新骨可见形成,对照组材料仍未见明显降解,新骨形成较少,两组CT值有统计学意义。3月时,实验组人工骨粉几乎降解完全,新骨形成明显,对照组人工骨粉部分降解,有新骨形成但不明显,两组上颌窦内新骨密度即CT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F在上颌窦内提升中促进新骨形成,提高新骨质量,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共28颗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结果:18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术中均无上颌窦穿孔,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上颌窦无炎症发生,全景片示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升术组)。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上部结构修复。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检查2组病例有无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52枚植体,1枚种植体在负重12个月时因种植体周围炎失败,余植体均未发生感染、上颌窦炎等术后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种植义齿成功率为98.1%。侧壁开窗组和内提升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60±0.97)mm、(3.49±0.88)mm;术后36个月,2组窦底骨提升高度为(4.33±0.73)mm、(4.25±0.9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沈宁  唐增斌  韦惠平  陈伟 《广西医学》2015,(2):252-253,257
目的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并拟行上颌窦底内提升的患者16例(22颗),采用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德国Ankylos种植体。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上颌窦底提升高度2~11 mm(平均6.46 mm),种植体超出上颌窦底的距离为0~7 mm(平均3.89 mm);3例术中窦膜穿孔,1例术后鼻腔有出血;1例种植术后4个月失败脱落,脱落后5个月重新补种成功。术后3~10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论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骨量严重不足的牙种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窦底粘膜穿通对同期植入的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以及生物膜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用小型猪3只,X线确定上颌窦底位置,全麻下拔除小型猪双侧上颌相应位置的牙,6个种植位点随机分为3组,实验A组穿破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实验B组穿破窦底粘膜加生物膜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窦底粘膜完整。术后6个月观察大体标本,做X线检查,做带种植体的骨磨片,观察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及窦底的愈合情况。结果大体标本显示种植体无松动,A组种植体暴露在上颌窦内,B组与对照组窦底粘膜完整。X线显示3组的种植体周围的骨质均匀,没有阴影。骨磨片镜下观察骨结合情况,3组没有差别。结论上颌窦底粘膜的穿通对种植体骨结合没有影响,窦底粘膜穿通后加生物膜有利于窦底粘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骨牙种植中的成功率。【方法】22例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37颗短种植体,术后六个月行临时义齿修复,临时修复半年后行永久修复。【结果】种植体术后观察8~24个月,种植体均稳定无松动,无疼痛,能负担固定修复体的咬合力。X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周围及底部均有硬组织包绕,垂直骨吸收量〈1 mm。【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短种植体植入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就诊时间,是上颌后区萎缩牙槽骨种植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估几类实用新型种植手术器械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方法:对20例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25枚,术中应用牙龈刻度探针、有刻度标识的环切刀和先锋钻,测量种植区黏骨膜组织厚度,以利于非翻瓣盲视条件下更准确地确定上颌窦底位置。结果:全部病例无1例发生上颌窦底穿通,上颌窦提升厚度为2-4mm,术后创口无需缝合和拆线,无肿胀疼痛和创口感染。结论:几种改良式种植手术工具发挥出良好的微创效果,既能减少上颌窦底穿通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又能有效减轻术后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炜  田青 《中外医疗》2013,(27):58-58,60
目的观察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上颌窦内提升临床使用,探讨其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3年间采用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内提升,植入Bio-oss collenge骨胶原,同时放入种植体13枚,平均观察1.5年。结果所有病例上颌窦内膜无穿孔,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X线片显示植入的Bio-oss collenge骨胶原质均已改建形成新骨,植入的种植体与Bio-oss collenge骨胶原质改建形成的新骨都已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在上颌后牙区进行上颌窦内提升中放置Bio-oss collenge骨胶原,同期植入种植体,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是一种可靠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张洋  何家才 《安徽医学》2014,(7):924-927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颌后牙缺失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为4~8 mm,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ITI种植体17颗,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通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分析种植体存留率、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状况和窦底提升后新骨形成状况。结果观察期内17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6个月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平均提升高度为3.12 mm(2.03~4.13 mm),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每次X线复查种植体颈部周围骨水平吸收<0.2 mm。结论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方法可靠,效果肯定,能有效治疗窦底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8月—2016年11月我院接诊的74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种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比较两组种植体存留率以及术后愈合时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结果:观察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5.45%(42/44)与对照组的92.50%(3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较好,患者愈合时间短,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少,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较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上颌后牙缺失后由于解剖、上颌窦气化和牙槽骨吸收等原因造成骨量不足,牙槽骨高度不足,使种植体植入受限,通过上颌窦提升可解决。本研究选择上颌后牙区骨量垂直高度在5~8 mm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入人工骨方式,观察此方法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原位取骨、植骨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空心环柱形切骨锯先在种植区取骨,将圆柱状骨块研磨成颗粒。用骨膨胀器对上颌窦底提升后,将骨颗粒和CDIC种植体一起置入预备好的种植窝。6 ̄8个月后进行二期修复。结果:8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0枚。全部一期愈合,无并发症。6个月后,X线片显示自体骨部形成了新骨,种植体与新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修复效果理想。结论: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可采用原位取骨、植骨的方法能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过程中窦底黏膜穿孔不植入骨移植材料,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修复上颌磨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时不慎发生窦底黏膜穿孔,同期行13颗种植体植入术,随诊观察半年.结果:一期手术6个月后,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无骨吸收及炎症表现,行常规种植修复,随诊半年无不良反应,种植牙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窦底黏膜穿孔不必修补破损区,可直接植入种植体,但需要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