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郭春锋 《中原医刊》2011,(6):125-126
目的 探讨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幕上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与MRI表现.9例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结果 病变均为单发.大囊小结节型6例,单纯囊型2例,实质型1例.8例CT平扫囊腔呈低密度,1例呈高密度,肿瘤壁结节均呈等密度 7例MRI平扫囊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低信号 肿瘤壁结节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 8例MR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性肿块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囊壁未见强化 3例肿瘤周围或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MRA显示瘤周或瘤内增多、增粗、迂曲的动脉血管.结论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成人幕上PNET的CT及MRI表现(其中CT检查2例、MRI检查4例)。结果 6例PNET中,位于幕上大脑半球颞叶3例、额顶叶2例及基底节区1例。肿瘤实质CT平扫2例均呈稍高密度;4例经MRI扫描,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体积较大,内含囊变/坏死4例、出血2例及流空血管1例,边界较清,瘤周无或轻度水肿5例,大片水肿1例。结论充分认识成人幕上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MRI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桥脑小脑区占位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听神经瘤CT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内见囊变区,囊变部分无强化,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MR平扫T1WI为等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脑膜瘤CT平扫为等或高密度,部分见沙砾状钙化,明显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见细血管流空信号,明显均匀强化。胆脂瘤的CT平扫低于脑脊液密度,均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内见比脑脊液高的信号,无强化。三叉神经瘤跨越后、中颅窝生长,呈哑铃状,为等密度,有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明显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CT、MR及PET-CT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检查,3例经过PET-CT灌注扫描。结果:16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增强扫描表现大部分病灶强化明显且呈均匀强化(其中2例呈阴性结果),MR表现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影,DWI信号见较高信号影;14例非功能性肿瘤可呈现高灌注富血供表现,部分病灶内的钙化或囊变使得瘤体内部可呈现混杂密度。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的高灌注表现使其在CT、MR增强扫描及PET-CT灌注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MR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均行MR常规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强化特点及瘤周水肿程度。结果左额叶3例,左颞顶叶2例,右颞叶2例。5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2例为实性肿块。肿瘤实性部分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轻度强化1例。肿瘤囊性部分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低信号。7例肿瘤边缘均可见分叶,边界均清楚,瘤周围水肿6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结论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有一定的特点:好发于脑室旁脑实质,边缘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WI上为高信号,中老年人好发。当临床遇到有类似MR表现的脑实质肿瘤时,术前鉴别诊断应考虑到本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浅谈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选患者均行CT 平扫+ 增强扫描,16例行MR平扫,1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 恶性畸胎瘤常为囊实性包块,CT平扫呈低、等密度影,可伴囊变和出血,MRI平扫呈低等高混杂信 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卵黄囊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R平扫T1WI、T2WI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胚胎性癌内部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 或坏死,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多无典型信号.结论 熟练掌握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做出 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少年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MR、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且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的18例青少年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直径、位置、形态、周围水肿情况及增强表现。结果18例幕上室管膜瘤均位于脑实质,其中12例位于侧脑室旁。CT扫描显示了9个蔬菜状等密度肿瘤,9例呈混杂密度。7例呈散在沙粒样钙化,5例呈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的固态部分和囊壁呈现不均匀的中等增强。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瘤内出血,18例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壁、周围血肿区及出血区域无明显强化。结论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CT、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囊变、出血、钙化、实性部分显著强化是其常见的影像学征象,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可进一步对术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脑原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2例,幕上分布8例。病灶呈类圆形10例,不规则团片状3例。增强扫描见肿瘤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例做MRI检查,均无异常血管征象。MRI平扫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信号均匀,5例信号不均匀,1例可见瘤体内出血。瘤周水肿多为轻、中度,1例可见重度水肿。结论脑原发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特点,术前有可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supratentorial intraparenchymal ependymoma)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以及瘤周水肿情况。结果左顶叶1例,左额叶2例,右颞顶枕叶1例,右额颞顶叶1例,5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大于4cm。其中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肿块;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完全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伴有邻近脑实质萎缩;肿瘤实质部分及囊壁CT上呈稍高密度,MRI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4例伴有轻中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误诊率高,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幕上脑室旁脑实质内不规则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实性成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者,术前鉴别诊断应该考虑到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及邻近结构改变,平扫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结果 11例SFT患者中,3例位于胸部、3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左侧舌下腺区域、1例位于左侧颈根部、1例位于右侧大腿根部、2例位于中下部腹腔内。肿瘤长径范围4. 0~14. 8cm(平均7. 1cm),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规整或呈乳头状突起。9例行CT检查患者平扫图像上肿瘤密度不均匀者8例、密度均匀者1例,均未见明显出血及钙化,5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肿瘤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可见"地图样强化"、2例肿瘤内见迂曲血管影,2例行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持续渐进性强化。5例行MRI检查患者肿瘤平扫主要表现为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其中3例肿瘤内见长T2信号影、4例见短T2信号影,3例颅内肿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囊变区/粘液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2例邻近脑膜强化。结论不同部位的SFT影像学表现各异,但大都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仔细分析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与相应部位的其他肿瘤鉴别,从而提高SFT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郝新民  王菁 《现代实用医学》2014,(1):84-86,F000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15例CT及MRI资料.结果 病灶单发9例,多发6例,幕上13例,幕下2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病灶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较轻,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均见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多为等长T1,等长T2信号,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灶周水肿轻,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他颅内病变有时较难鉴别,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探讨CT和MRI对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软组织淋巴瘤的CT或MRI影像表现,其中MR检查4例,CT检查3例。结果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影像诊断肌肉软组织淋巴瘤2例,误诊为肉瘤2例,误诊为转移瘤2例,误诊为纤维瘤1例。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2例、略低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反转恢复序列均呈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均匀、坏死及囊变少见;MR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未行MR增强检查。CT平扫密度均匀,与正常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软组织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儿童后颅窝内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特征的MR分析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从而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8例,室管膜瘤12例,并回顾性分析其MR特征.结果 1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有10例病变位于四脑室区,有8例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小脑半球,且MR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病变呈稍高信号;DWI:上述病变均表现为弥散受限,ADC值降低;矢状位:病变多向后方生长;增强扫描病变呈显著均匀强化.12例室管膜瘤患者病变均位于四脑室内,其中4例肿瘤经四脑室侧孔、正中孔塑形生长.MR影像T1WI病变呈等、稍低信号;T2WI病变呈稍高信号;DWI:12例病变未见明显弥散受限征象;矢状位可见病变位于四脑室下部,增强扫描病变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髓母细胞瘤,且病变多见囊变.结论 MR平扫及DWI检查对鉴别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特征。经鞘瘤的MR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椎管内神16例囊变,全部病例T1加权为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为高信号,27例T2加权信号不均匀,全部病例明显强化,边界清楚,27例不均匀强化,其中17例呈外围强化。结论 T1加权图像低信号,T2加权不均匀高信号,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外围强化,囊变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结果脑室系统室管膜瘤10例,其中四脑室室管膜瘤3例、侧脑室室管膜瘤7例,其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脑实质室管膜瘤3例,幕上2例、幕下1例,肿瘤实质MRI T1WI信号稍低于脑实质,T2WI似灰质信号或稍高于灰质信号,肿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MRI表现有助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检查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外病变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颅内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占位像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可见多发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显著强化,肿瘤内无明显血管流空现象.结论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检查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34-1435,143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资料、MR表现,总结诊断经验。结果:8例肿瘤中7例位于侧脑室前部孟氏孔周围,1例位于第三脑室内。8例肿瘤均呈囊实性,肿瘤实性成分呈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多发的囊性部分常被分隔成"蜂窝"状改变。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呈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特征性的发病部位、MR平扫及增强特点,MR可对中枢神经细胞瘤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CT、MR表现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CT平扫.结果:20例均为单发病灶,年龄27 - 58岁,病变均位于幕上脑实质内.其中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Ⅲ级7例.其CT、MR上表现为:①额叶发病率最高,占65.0%;②Ⅲ级肿瘤往往大于Ⅱ级肿瘤,最大径的均值分别是55.6 mm和42.7 mm;③肿瘤形态呈团块状、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密度呈等或稍高密度,4例见索条状或团片状钙化,T1WI常呈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④肿瘤易出现囊变,57.1%(4/7)的Ⅲ级肿瘤和46.2%(6/13)的Ⅱ级肿瘤出现囊变;⑤肿瘤灶周水肿较常见,45.0% (9/20)呈轻中度水肿,25.0% (5/20)重度水肿,30.0% (6/20)无水肿;⑥增强扫描有60.0% (12/20)的肿瘤可见强化,均为不均匀强化,35.0%(7/20)肿瘤为轻中度强化,25.0% (5/20)为明显强化.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充分认识该肿瘤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定性诊断及分级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韩礼良 《当代医学》2013,(23):46-47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9月-2011年11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资料结,合文献总结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结果 10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CT平扫4例,10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单发9例,其中幕上大脑半球2例,1例破坏颅骨;幕下7例,其中5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下蚓部四脑室出口。2例呈实质型,4例呈囊实性,3例呈囊结节型。多发1例共3个病灶,2个位于小脑半球,1个位于延髓背侧。其中大病灶位于小脑半球呈囊结节型,另2个病灶呈结节样实质型。CT平扫4例病灶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实行部分呈稍低密度,1例发现骨质破坏,病灶内均未发现钙化和出血;10例MR平扫发现囊性部分呈长T1WI、长T2WI信号;实性部分呈等或稍长T1WI、稍长T2WI信号;MR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扫描8例发现流空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是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及发现病灶内流空血管影对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