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血清维生素D(Vit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AD患儿血清中VitD、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水平(IL-4)、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根据SCORAD评估A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比较VitD缺乏、不足及正常患者比例,采用多重线性分析进行各组间相关性分析。结果:AD患儿SCORAD评分与血清VitD呈负相关(r=-0.647,P<0.05),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5),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571,P<0.05),与血清EOS呈正相关(r=-0.647,P<0.05)。VitD缺乏组血清IgE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缺乏组血清IL-4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缺乏组血清EOS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D水平可能与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和Ig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酶联免疫法测定41例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用化学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过敏性胃肠病患儿外周血25(OH)D3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P > 0.05),但维生素D不足[(25(OH)D3<75 nmol/L]的比率高(P < 0.05)?虽然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D水平正常[25(OH)D3≥75 nmol/L]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过敏食物回避前无显著差别(P > 0.05),维生素D正常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和绝对计数在过敏食物回避1周后显著下降(P < 0.05),而维生素D不足患儿过敏食物回避后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和绝对计数与回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维生素D不足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总IgE>180 U/L比率和sIgE阳性率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结论:维生素D水平状态与过敏性胃肠病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和IgE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赵珊珊  高尚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15-2315,2357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在儿童特应性皮炎(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轻、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各45例血清总Ig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为(1026.73&#177;379.25)k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47&#177;2.11)kU/L(P〈0.05),而轻、中、重不同严重程度的AD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EOS计数为(623.33&#177;309.11)&#215;106/L,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增高(P〈0.05);其中轻度AD患儿与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AD患儿较中度AD患儿显著升高(P〈0.05)。结论: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及外周血EOS对诊断特应性皮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与血清IgE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AD患儿和3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PPC),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PPC和血清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儿高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显示,CD23与血清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1)。结论AD患儿CD23和血清IgE水平有明显升高,并且CD23和血清IgE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E( IgE) 、白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喘息性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依据哮喘发作病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各30例,设立同期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儿童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25(OH)D3、IgE 、IL-17及TGF-β1水平,并对比不同病情患儿25(OH)D3、IgE、IL-17及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中重度哮喘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低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25(OH)D3水平与 IgE 、IL-17、TGF-β1无相关性(P>0.05);哮喘组患儿25(OH)D3水平与IgE 呈负相关(r=-0.738,P<0.05),血清IL-17与TGF-β1 呈正相关(r=0.877,P<0.05).结论 25(OH)D3、IgE、IL-17和TGF-β1在哮喘患儿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下降,IgE、IL-17、TGF-β1水平上升,多提示病情加重,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E(IgE)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PharmaciaUniCAP检测系统对 1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例哮喘患儿和 15例正常儿童血清ECP和总Ig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患儿血清ECP、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血清ECP、IgE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与哮喘相似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存在嗜酸粒细胞活化和血IgE增加 ,与哮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对80名哮喘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ECP及IgE进行测定,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儿童,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发作期IgE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P和IgE都可体现哮喘患儿的发病情况,但相比于IgE,ECP能更好地反映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的发病情况。因此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可作为诊断哮喘、判断病情发展状况及指导炎症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卫涛  周鹏军  连莉阳  孙丽萍  王用峰  秦龙 《重庆医学》2018,(17):2316-2318,232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VitD]水平,探讨其与食物过敏(F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AD患儿,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 VitD水平,并检测6种普通食物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调整潜在风险和混杂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检验血清25-(OH)VitD水平与FA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AD患儿中,67.4%伴有FA,其中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居多(86.84%),未发现小麦过敏者.AD患儿25-(OH)Vit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1),但与总IgE水平未发现统计学相关性(P>0.05).25-(OH)VitD缺乏可能显著增大导致FA的风险(OR=11.20,95%CI:1.35~73.66,P=0.023).结论 婴幼儿AD患者的血清25-(OH)VitD水平的降低与FA相关,并且25-(OH)VitD缺乏可能是增大FA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IgE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调查已检测血清总IgE值及血液EOS计数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240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多种过敏性皮肤病的血清IgE值及血液EOS计数异常。在特应性皮炎(AD)组中血清IgE异常增高率显著高于荨麻疹组(UA)(X2=17.0,P〈0.005)、慢性湿疹组(CE)(X2=7.02,P〈0.01)及痒疹和瘙痒症(PP)组(X2=10.49,P〈0.005),并且AD组的血清IgE值亦明显高于UA组(P〈0.01)、CE组(P〈0.05)及PP组(P〈0.01)。在IgE正常组中,AD组的IgE值仍明显高于其他各类疾病组(P均〈0.05)。AD组的EOS计数显著高于UA组、CE组和PP组(P均〈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无明显相关性(-0.07〈γ〈0.21)。结论血清IgE及血液中EOS在许多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分别起一定的作用,IgE可能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并未发现两者的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IgE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调查已检测血清总IgE值及血液EOS计数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240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多种过敏性皮肤病的血清IgE值及血液EOS计数异常。在特应性皮炎(AD)组中血清IgE异常增高率显著高于荨麻疹组(UA)(X2=17.0,P〈0.005)、慢性湿疹组(CE)(X2=7.02,P〈0.01)及痒疹和瘙痒症(PP)组(X2=10.49,P〈0.005),并且AD组的血清IgE值亦明显高于UA组(P〈0.01)、CE组(P〈0.05)及PP组(P〈0.01)。在IgE正常组中,AD组的IgE值仍明显高于其他各类疾病组(P均〈0.05)。AD组的EOS计数显著高于UA组、CE组和PP组(P均〈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无明显相关性(-0.07〈γ〈0.21)。结论血清IgE及血液中EOS在许多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分别起一定的作用,IgE可能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并未发现两者的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云浮地区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浮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60例正常成年人血清总IgE、吸入性过敏原及食物性过敏原。结果两组血清总IgE水平检测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25,P=0.001),慢性荨麻疹组和对照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χ2=45.425,P=0.000)、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χ2=19.345,P=0.0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食入性或吸入性过敏原相关,食入性或吸入性过敏原仍是本地区慢性荨麻疹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0例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炎支原体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M、IgE、IL-18、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8水平与IgE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8、IgE、IgM和外周血管嗜酸性粒细胞升高,IL-18与IgE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高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水平对其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AD患者78例作为AD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总Ig E和TARC水平。AD组均接受相应的治疗并定期行SCORAD评分评价并分析AD患者血清总Ig E和TARC水平与其SCORAD评分得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 E和TARC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AD组治疗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总Ig E和TARC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治疗前SCORAD评分亦均高于治疗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血清总Ig E和TARC水平与其SCORAD评分得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94,0.993,P<0.05)。结论:AD患者血清总Ig E和TARC水平较高且与其SCORAD评分得分相关,这可能与特应性皮炎引发患者免疫功能紊乱造成Ig E和TARC血清表达水平相关,血清总Ig E和TARC水平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两者高血清水平可能用于AD患者病情严重和不良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及血清总IgE、ECP的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粉尘螨、艾蒿花粉、狗毛、香烟、牛奶5种过敏原,对61例哮喘患儿及66例对照组儿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其中对50例哮喘患儿和56例对照组儿童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总IgE的检测,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ECP检测。结果:(1)61例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总阳性例数为40例(66.67%)。(2)哮喘组5种过敏原皮肤点刺阳性率:粉尘螨31.15%、狗毛24.59%、艾蒿花粉39.34%、牛奶21.31%、香烟29.51%。(3)哮喘组血清总IgE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血清EC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总IgE与血清ECP之间无相关性(r=0.2846,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痛苦小,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儿童。联合检测血清总IgE和ECP可作为临床诊治哮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5-(OH)D3 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 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2018 年12 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224 例作为研究组,根 据研究组患儿不同病情分为轻度间歇组68 例、轻度持续组52 例、中度持续组59 例和重度持续组45 例。选 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25-(OH)D3 和IL-17 水平;同时采用儿童 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系统(C-ACT)进行哮喘病情评分。比较各组血清25-(OH)D3 和IL-17 水平,分析血清 25-(OH)D3、IL-17 水平与C-ACT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IL-17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 而血清25-(OH)D3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轻度间歇组、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和重度持续组血清 IL-17、25-(OH)D3 水平和C-CAT 评分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轻度间歇组、 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到重度持续组,血清IL-17 水平呈上升趋势(P <0.05),而血清25-(OH)D3 水平 和C-CAT 评分呈下降趋势(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清IL-17 与C-CAT 评分呈 负相关(r =-0.825,P =0.006),而血清25-(OH)D3 水平与C-CAT 评分呈正相关(r =0.917,P =0.008)。 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 水平降低,血清IL-17 水平升高,且指标变化情况与病情有相关性。早期 检测25-(OH)D3 和IL-17 水平,对哮喘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免疫球蛋白E(IgE)在细支气管炎儿童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3例细支气管炎儿童血清中25-(OH)D3、IgE含量,并以同期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结果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OH)D3水平[(17.03±4.5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5.92±3.7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含量[(139.4±38)IU/ml)]高于对照组[(62.55±25.29)IU/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0H)D3含量与IgE水平呈负梢关(r=-0.584,P〈0.01),对照组血清25-(OH)D3含量与IgE含量无相关性(r=-0.051,P〉0.05)。结论血清25-(OH)D3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血清25-(OH)D3浓度叮以预防并治疗儿童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刘锦霞  陈恒伟  吴庆荣 《河北医学》2011,17(8):1093-1094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的检测在婴幼儿喘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诊治的婴幼儿喘息52例(观察组)及支气管炎(无喘息症状)婴幼儿40例(对照组)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的检测.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6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ECP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均明显升高(P<0.05),FEV1% pred和FEV1/FV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采用血清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P=0.02),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界点为80.89 μg·L-1(95% CI:0.570~0.766),灵敏度为29.23%,特异度为92.00%;骨膜蛋白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19;r=0.602,P=0.008)。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升高,骨膜蛋白可以作为初步排查儿童哮喘的指标,抑制Th2介导的炎性反应过程是治疗哮喘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 YKL-40)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病情未控制组22 例和基本控制组20 例, 18 例健康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其血清中的YKL-40、血清总IgE 水平, 并记录血嗜酸粒细胞计数、FEV1% pred 及 ACT评分结果。结果 未控制组患者血清YKL-40、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均较基本控制组和对照组升高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基本控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性, 未控制组患者血清YKL-40 升高与血清总IgE 的表达无相关性, 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与FEV1% pred、ACT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YKL-40 水平在未控制组哮喘患者血清中升高明显, 且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呈正相关, 与肺功能呈负相关, 可作为哮喘病情控制程度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