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艳  张炜 《江苏中医药》2020,52(2):14-17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嗽的关键病机,气病生痰、痰阻气机常致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止咳化痰为咳嗽的重要治法,再论止咳、化痰之法,则以"治气"为要——或益气、温气、纳气以复肺脾肾之机能而化痰止咳,抑或理气、降气、清气以调肝胃肺(大肠)之气机进而止咳化痰。临证宜深谙"治咳先治气"的中医机理,重视治气在咳嗽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灵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一类以咳而有声或伴咯痰为主症的一类肺系病症,由于气候、饮食、生活环境的改变,时人多内有郁热,而易外受风寒,故现临床咳嗽多以表寒里热,肺气失宣,肺气上逆为基本病机,以气郁、痰湿为相关病理产物,与肝脾关系密切。钟枢才教授治疗寒包火型咳嗽重视权衡表寒里热之轻重、理气调津,调理肝脾肺三脏。现将钟老临证治疗寒包火型咳嗽经验总结,希望为临床辨证治疗咳嗽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咽痒、喉痹等范畴,临床以"咽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要表现。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法较丰富,主要着眼于具体证候的病机,如:风寒犯肺证,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证,治宜疏风清热、理肺止咳;脾虚痰蕴证,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止咳;肝火犯肺证,治宜清肝泻肺、利咽止咳。通过系统总结有关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的研究,归纳出9种治法,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4.
王东方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重视"热、燥、火、痰"的病因病机,并将喉源性咳嗽辨证为风热犯肺证、燥热伤肺证、郁火灼肺证和痰热蕴肺证,自拟宣肺脱敏汤,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上随症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咽痒、咳嗽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多从风邪[1]论治。导师王琦教授善从气机升降理论入手进行辨证施治,指出气机升降逆乱、肺气上逆作咳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肺、肝、脾胃。其中肺气上逆者,治以肃肺止咳;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者,以疏肝理气兼以清热为法;脾胃气机逆乱,脾失运化生痰者,以理气化痰为法。临证时多以调理气机升降为基础,使气机调畅、肺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则咳自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总结陈团营副主任医师运用中医“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经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伴鼻塞、流涕、咽痒、咽干有异物感、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常由各种鼻炎、腺样体肥大及慢性咽炎等一系列上气道疾病引起,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第二大原因,需要引起临床关注。临床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合并其他疾病共同引起慢性咳嗽,所以其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西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以及手术等治疗,但上述疗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根除病因,疗效不尽如人意。陈师具有多年中医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病因为风邪侵犯人体,导致肺脾功能失调,痰邪内生,或素体肺脾不足,痰湿内生,复感风邪所致。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及鼻咽二窍,病机关键为风痰恋肺,肺失宣肃。方用祛风消痰方以祛风宣肺,消痰止咳,对于虚证者,兼以补虚;对于实证者,则增强祛邪之力,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林素财  罗燕 《环球中医药》2009,2(2):141-142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治肺成止咳之常法,治脾成祛痰之惯例,如《活法机要’咳嗽证》所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但临床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8.
喉源性咳嗽是由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首创的中医病名,是指急慢性咽喉炎及变应性咽喉炎引起的咳嗽,临床多表现为咽喉烦痒则咳,痒息咳止,常伴有咽干、咽痛或者声音嘶哑,无痰或少痰、痰质黏稠。笔者近日温习经典,发现经典之中许多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为相合,且临证运用收效颇佳,现总结于下,愿与同道共探讨。  相似文献   

9.
肺胀咳喘证治经验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王安康1以咳嗽为主症者,治痰为先肺心病在临床上以咳嗽为主症者,多为痰浊壅肺,治疗方用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化裁有效。痰浊由脾失健运所生,上犯于肺,导致肺气壅塞,上逆为咳。又因肺心病患者,肺脾肾诸脏多虚,所以内...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因环境污染较重,加之小儿饮食结构及心理特点发生变化,咳嗽患儿数量呈上升趋势.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宗"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之说,治疗多从肺脾论治.然〈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加之小儿的生理特点"肺脾肾常不足,心肝有余",因此小儿咳嗽不仅责之于脾肺,与肝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正> 临证治咳,多以宣肺。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以宣降肺气为主,或佐清肝、健脾、温肾之法,为医家所习用。然笔者临证,对于久咳经治无效患者,多佐下法,常收意外之功。如近日治一友人,咳延2月,用中西药物未效,转求于余。诊其咳嗽频作,咯痰黄稠,口苦咽痒,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小便黄,大便正常。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辨为痰热蕴肺,宣降失常。治以清热宣肺,活血通腑。处方:杏仁、桔梗、金银花、酒炒黄芩、百部、川贝、当归、制军各10g,车前子30g。服药3剂,诸症若失。  相似文献   

12.
小儿喉源性咳嗽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源性咳嗽是由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于1987年所著《中医喉科学》提出的病名,其主要症状是咽痒如蚁行及咽喉有异物阻塞之不适感而以干咳为主。其特点是咽喉作痒之后即作咳,咳时不爽,连续阵发性咳嗽,除非饮水,否则咳无休止,无痰,病程漫长达数月之久,甚则数年;咳时起点在声门以上;每日常发作数次,严重者1h内咳嗽多次。本病大多数患儿肺部、气管支气管检查未见异常,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差,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以及气候干燥,  相似文献   

13.
答:喉源性咳嗽,是急性咽喉炎引发的咳嗽。具有起病急,咳嗽重,以刺激性咳嗽合并咽喉红肿痒痛为特点。中医辨证以热证为主,而燥证也不鲜见。热证又有实热虚热之分,燥证也有凉燥热燥之别。实热证咳嗽剧烈,咽部充血红肿疼痛或又痒又痛,有黄色稠痰,舌红苔黄一派肺胃实热症候群。以肺热为主者,咳嗽咽喉肿痛尤为突出,方用凉血地黄汤(生地  相似文献   

14.
咽源性咳嗽是以咽喉痒,阵发性干咳,咽痒而咳,不痒不咳,伴有咽干、少痰等症状。检查咽喉部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无特殊改变。近年来,我们用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或痰湿蕴肺型咽源性咳嗽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清·陈修园云:"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也",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说明咳嗽与肺及其他脏腑的关系。历代医家多推崇: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治疗多从肺脾论治,但临床中咳嗽、两胁疼痛,口苦目眩等患者,通过从肝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介绍了①气机郁滞,木失条达,令肺气不展,宣肃无权,发生咳嗽,治疗以疏肝理气法,方选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柴胡疏肝散等;②肝经热盛,复感风热,木火弄金,肺气上逆所致,治宜清肝凉血法,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③肝阴不足,所寄相火上逆刑肺而致之咳,治宜养阴柔肝法,滋肝润肺止咳,方选一贯煎或归芍地黄汤加减;④因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痰瘀内生,壅阻肺气,宣降失能,而发痰咳,使肺气宣降失常而病,治宜活血理气,方选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本文从肝与肺的关系,阐述了咳嗽从肝论治的思路,强调咳嗽的辨治应注意肝的作用,从肝辨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开拓思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喉源性咳嗽证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国丰 《中医杂志》1992,33(3):16-17
喉源性咳嗽系指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难能以内科中的咳嗽病辨证论治而获效。其主要症状是以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阻咽喉之不适感而咳嗽为主。常为一阵咽痒就出现一阵咳嗽,咽不痒则无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吭、咔、咯、吐”等频繁清嗓动作。属中医的“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的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  相似文献   

17.
小儿久咳多见于小儿支气管炎及肺炎后期,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其主要病因为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加之自身寒暖不知自调,极易为内外诸邪所侵,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而肺为金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实则散精于肺,灌溉四旁。凡外邪伤肺或肺虚邪入致咳者,均强调以补脾为主兼以治肺,以期脾实而肺金有养,皮毛有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探讨病程2周内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270例AR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采集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用聚类分析探讨AR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270例AR患儿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依次为鼻塞、清涕、鼻痒、喷嚏、便干、咳嗽、手心热、口臭、纳欠佳、面黄、纳多、咽红、便臭秽、眠欠安、急躁。根据聚类分析统计,聚Ⅱ类可以归纳为2个证型: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聚Ⅴ类可以归纳为5个证型: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风热犯肺证、风痰恋肺证、肺气虚寒证。结论 病程2周内AR患儿证型主要为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并且肺胃蕴热所占比重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福建省名中医陈志斌主任医师治疗肝咳的临床经验,提出肝郁肺逆脾虚系肝咳的病机。肝郁化火,失于疏泄,上气犯肺,横逆犯脾,乘侮兼存,肺失宣降,发为咳嗽。陈师认为该病的治疗原则为疏肝清火、止咳化痰,强调疏肝解郁则肺气得顺,重视调和肝脾以治肺的方法,介绍其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咳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痒干涩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咽痒即咳,咳点在声门之上,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声嘶哑,甚则作冲气状连声呛咳不止,多久治不愈,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更久。近年来笔者运用龙牡六味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0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