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证论>为清代唐宗海所著,该书专论内、外、妇各科血证,对气血的机制,血证的辨证,无不阐述精详,发挥尽致.书中提出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虽专为内科"吐血"而设,实为通治血证之大纲.后世医家治疗血证多引用此四法,并以此作为血证治疗的提纲.此理论对于眼底血证的治疗,亦有极高的指导意义.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及临床实践,将唐宗海治血四法在眼底血证的运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章亚成 《江苏中医药》2007,39(11):71-73
和血法为和法在治疗血证中的具体应用,为广义和法的一种,含理血法的各种特点,兼和法之精要,为治疗血证之要法.临床上,和血法适用于病证复杂者,当行血、破血、凉血、补血等单一治法难于奏效且可能产生副效应时,都可以使用和血法.和血法在治则上强调调和,治疗用药上强调平和,不峻不烈、不偏不倚、不急不缓,与其他治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使用和血法,应注意忌偏、忌急、忌重、忌呆.  相似文献   

3.
血证临床常见有吐血、便血、尿血、咳血、紫斑及衄血等。止血的方法颇多,辨证主要分虚实两途,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多见。笔者师从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临证,牟师认为许多血证反复不愈,常与瘀血内阻有关,须配用活血化瘀以止血,验之于临床,获得一定效果,兹总结如下。1吐血吐血大都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常伴黑便,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晚期肝硬化及肿瘤患者。本病治疗,一般先辨寒热虚实,属实热者,用清胃降火以止血;属虚寒者,用补脾益气以统血。  相似文献   

4.
5.
在总结指出肝不藏血血证病变模式为“肝不藏血+他处病变出血”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肝不藏血血证的治疗方案可以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而制定,即①理肝使肝能藏血,②纠正他处病变消除诱因,③适当止血。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证治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证治六法颜永潮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321100)主题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治六法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右胁隐痛不适,腹胀,头昏乏力,腿膝酸软,便溏或便干,纳差等为主症。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胁痛”、“虚劳”等。其病因和发病机...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作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卫气营血的辨治理论,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分别用“汗之”“清气”“透热转气”“旅血散血”的治则、并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但现代临床依叶法施治而乏效,暴露出叶氏治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扶阳即扶助阳气的治法,主要用于机体阳气不足与失调所导致的各种病证。在学习清代名医叶天士医案的过程中,认识到叶氏对于扶阳治法有其独到的见解,具体运用到临床,可概括为温润兼修,阴中求阳法;脾肾双调,动藏求阳法;温益中宫,扶土求阳法三种治法。所治病证涉及了上中下三焦多个脏腑。叶氏温扶阳气之法,着意脏腑气化,辨证精准独到,若能认真领会体悟,必将于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研究现存叶氏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清·叶天士在温病治疗中的宣肺法:1辛宣肺卫,2肃降肺气,3宣降并行,分别以文献为依据,阐明其机理。  相似文献   

10.
巫翠玲  鲁玉辉 《光明中医》2016,(8):1068-1069
目的探讨温病大家叶天士创立的"辛润通络法"。方法运用描述性研究法分别从辛润通络法的来源、叶天士对辛润通络法的运用及其疾病治疗的临床发展来探析辛润通络法。结果叶天士创立"络病"学说,并独创辛润通络法,其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各种疼痛性疾病、胃痛、糖尿病等病证。结论叶天士创立的"辛润通络法"治疗原则,为中医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耿献琳 《光明中医》2000,15(5):10-1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然二者不能等同 ,中医受历史条件所限 ,只得以症测病 ,以症辨证。历代医家 ,近代名医多从“三消”立论 ,以阴阳论述病机。实践证明 ,糖尿病 ,一部份病员有“三消”症 ,还有相当一部份并无“三消”可言 ,而以血液等检测方法来确诊。其治若以“消渴”之论去套治 ,不以辨证为其要 ,则治之无功矣 ;愚以为 ,单从“三消” ,“阴阳两虚”而论治 ,不足以指导临床辨治 ;分型过多既不切合实际又过于繁琐。笔者临证 40余载 ,所治其病难以计数 ,今从实践总结治疗六法 ,尽管不能概其全貌 ,然以此为准 ,进行灵活辨治 ,足资可用矣 ;…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少数患者久治难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以下凡引叶案者只注页码)在“胃脘痛”、“脾胃”、“肿胀”、“木乘土”、“痞”、“噎膈反胃”、“痰”、“诸痛”诸门中,从痰论治胃脘痛之法,独具匠心,足资启迪后学,指导临床。笔者以己之见,归纳为从痰论治胃脘痛七法,以飨读者。一、补气化痰法凡脾胃气虚,熟腐失职,运化不健,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聚为痰,阻滞胃脘,浊阴不降,清阳不升,而致之胃脘痛,叶氏则用  相似文献   

14.
黄维震 《河北中医》2010,32(6):918-918
<正>《温热论》是叶天士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总结。充分表达了叶氏治疗温病的心得。叶氏治病技法多而巧,而对温热病的治疗则独善透法,《温热论》文中多次提及"透"字,体现了叶氏用药以轻灵见长的特色。透法以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缠绵,变化多端,治疗亦颇为棘手.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六法辨证施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出脾的生理是通过体和用,亦即脾阴和脾阳两者相互协调、平衡统一而共同维持的,在病理上以脾阴虚为主的各种病证并不少见,且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原则为滋脾,用自拟滋脾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医祛风六法在皮肤科应用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发胜 《光明中医》2006,21(6):I0001-I0001
风邪致病因素在皮肤病成因中占重要地位,经曰:"风为六淫之首""风为百病之长",然而其"善行"、"数变"、"轻扬"、"游走性强"、挟湿、挟燥、挟热、挟寒之邪侵犯机体的病机特点,在临床辨证治疗皮肤病中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清  钱锐  杨丽萍 《新中医》2014,46(11):44-47
介绍周常昆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周主任结合小儿的特殊体质及咳嗽发病的特点提出治咳六法:治肺、治脾、治肝、治痰、治便、治食,认为治肺为首要之法,治脾为固本之法,治肝为要着之法,治痰为通用之法,治便为变通之法,治食为兼用之法,获效颇良。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首补肾的代表方剂。由于人老与肾衰有着直接的联系,我每在临症中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诸多的老年疾患,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并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眼底出血性疾病是眼科的多发病之一,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并且易于复发,故以《血证论》思想指导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