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方向的透明角膜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及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9—1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其中ARC患者35例(40眼),DC患者32例(40眼)。A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例(20 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Ⅱ组17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D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Ⅲ组16例(2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Ⅳ组16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前,术后1 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检查;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AS-OCT)检查;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行角膜共焦显微镜(CCM)检查。各组术后BUT、TMH、SⅠT与术前比较采用t检验;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宽度(CNFW)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结果:术后l周、1个月,4组患者BUT、TMH、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BUT、TMH、SⅠT值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完整的长神经纤维均很少;术后3个月,4组均可见完整长神经纤维且可见神经纤维束连接。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4组患者CNFL、CNFD、CNBD均升高(均P<0.05)。术后1个月Ⅳ组与Ⅲ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低(均P<0.05);术后1、3个月,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白内障手术时,DC患者上方角膜切口对神经的损伤较颞侧切口轻。DC患者眼表泪膜损伤及角膜神经损伤比ARC患者修复慢。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手术中构造良好的透明角膜切口, 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眼内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患者视觉质量。飞秒激光通过制作不同位置、角度、长度的多平面、多形状切口提升了切口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虽然切口形态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优于角膜刀制作的切口, 但与术前预期仍存在差异。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切口对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凋亡、切口后弹力层脱离及创面重塑的作用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飞秒激光在角膜准确识别定位切口及制作切口的最优参数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国际眼科纵览, 2023,47:126-130)  相似文献   

3.
术前角膜散光是影响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的主要方式。Toric IOL的不同材料和形状以及高度近视长眼轴均会影响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可精准矫正白内障术后的残存散光, 但因为价格和二次手术等问题在临床未得到广泛应用。在角膜陡峭轴向上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矫正散光不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但矫正幅度有限。弧形角膜切开术简便易行, 联合飞秒激光能进一步提高矫正的精确性, 有较的临床应用前景。(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430-436)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图像人工智能(AI)辅助识别系统, 并评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IVCM检查的331例受试者18 860张角膜IVCM图像, 经资深角膜专家对图像进行筛选分类后用于模型的训练及测试。模型包括低质量图像过滤模型、角膜图像诊断模型及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和内皮层4个层次识别模型, 判断正常及异常角膜图像与对应角膜层次。选取360张独立于数据库的IVCM图像进行人机大赛, 比较3位角膜专业高年资医师与人工智能对图片识别的准确度及用时。另选取8位未经过IVCM培训且临床经验少于3年的低年资医师对360张图像进行无模型辅助及模型辅助下识图, 对2次评估结果进行差异分析以评估模型辅助效果。结果本诊断模型筛选高质量图像的准确度为0.954, 在内部及外部测试集中, 识别角膜正常/异常图像的总体准确度分别为0.916和0.896;在识别正常及异常图像的角膜层次中, 内部测试集的准确度分别达到了0.983及0.925, 外部测试集分别达到了0.9...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图像拼接方法对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4—10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共91例(91眼), 其中轻度干眼34例、中度干眼33例、重度干眼24例, 同时征集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27例(27眼), 所有受检者均选择右眼数据分析, 对所有受检者分别行常规眼科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后, 运用Photoshop CC 2018图像处理软件合成大范围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下神经丛(SNP)结构拼图, 截取以涡状结构为中心的、大小为700 μm×700 μm的图像进行分析, 结合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得出图像中神经纤维总长度(NFL), 将所得数据通过图像大小与像素之间的换算关系计算出单位面积(1 mm2)的神经纤维总长度值即神经纤维密度值(mm/m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 同时对两两之间进行LSD多重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组角膜SNP密度与眼表综合分析检查中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119例199眼, 按照圆锥角膜Amsler-Krumeich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圆锥角膜组58例111眼、Ⅱ期圆锥角膜组30例41眼和Ⅲ期圆锥角膜组31例47眼。同期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5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获取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K)、中央角膜厚度(CCT)、最薄处角膜厚度(TCT)、前房深度(ACD)、角膜直径、角膜体积等眼前节参数。通过"中心法"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并获取中央区角膜内皮CD、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6A)、平均细胞面积(AVE)、最大细胞面积(MAX)、最小细胞面积(MIN)、细胞面积标准差(SD)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角膜内皮CD和形态参数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以及Ⅰ期、Ⅱ期和Ⅲ期圆锥角膜组CD分别为2 941(2 809, 3 072)、2 825(2 667, 3 0...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主要受术前角膜散光及术源性散光影响。设计并制作白内障手术切口是控制白内障术后残余散光的主要方式之一。该方法受到切口大小(宽度)、切口长度与深度、切口位置、切口结构以及切口愈合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手工制作切口矫正效果有限。使用飞秒激光辅助制作切口和松解角膜更加稳定有效, 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507-511)  相似文献   

8.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 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 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 近年来, 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 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 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 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 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242-246)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不同时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82例(93眼),入院后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29例(31眼)、B组26例(31眼)、C组27例(31眼)。A组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个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B组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2个月手术、C组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3个月手术。观察翼状胬肉术前、白内障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视力、角膜曲率等。结果 3组在白内障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较白内障术前明显提高(F=203.88, P<0.001), 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31, P=0.738 )。3组在白内障术前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平均曲率均较翼状胬肉术前明显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21、8.89、116.75, 均P<0.05)。3组在白内障术后1个月角膜的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平均曲率与白内障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1.51、1.44, P=0.499、0.222、0.233)。结论翼状...  相似文献   

11.
飞秒激光角膜弧形切开术是一种有效、长期稳定且安全的散光矫正手术, 在白内障手术以及合并角膜散光矫正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在白内障手术的关键步骤中得到应用外,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引入飞秒激光技术提高了角膜弧形切开术的切口参数精确度, 降低了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为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低至中度散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其效果依赖于更准确地获取切口参数和更完善的手术规划。本文对飞秒激光角膜弧形切开术的矫正效果、局限性和术前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角膜绷带镜防治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的白内障合并轻度MGD患者60例60眼, 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绷带镜佩戴组和对照组, 每组30眼, 其中绷带镜佩戴组术眼术后连续佩戴角膜绷带镜14 d, 第14天复查时取出;对照组术眼术毕未佩戴角膜绷带镜, 2个组术眼术后用药均一致。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结构及炎症表现;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获得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对术眼眼表症状进行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术眼睑板腺情况并记录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采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观察术眼角膜上皮有无缺损并对角膜着色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术后第1、7、14天, 2个组术眼均未出现炎症反应及并发症;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610, P=0.016), 其中各组术后第7天BCVA较术后第1天提高,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 连续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愿行TransPRK的患者56例56眼和SMILE患者52例52眼, 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 收集术眼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曲率(Km), 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反应分析仪测量的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角膜阻力系数(CRF)、角膜滞后量(CH)及19个重复性较好的力学红外信号波形参数。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术眼CCT、Km及IOPcc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后1个月CRF、CH、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1、h2、h11、h21、dive1、dive2、mslew1较术前下降, path1、path2、path11、aplhf较术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IOL)、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IOL-GSL)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IOL-Trab)这3种术式对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平行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2例(118眼), 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Phaco-IOL 32例(40眼), B组:Phaco-IOL-GSL 30例(38眼), C组:Phaco-IOL-Trab 30例(40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Schirmer Ⅰ试验(SⅠT)、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检测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评分、基础泪液分泌及角膜知觉(CP)并进行对比研究。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严重的眼外伤后, 角膜水肿或瘢痕、虹膜后粘连、血性或炎性房水等使得裂隙灯显微镜很难对晶状体及玻璃体情况进行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对患眼进行特殊检查并评估, 有助于手术医师制定手术方案, 避免术中并发症, 预估术后视觉质量。术前以CT排除眼内异物, 以B超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了解眼球整体情况, 20 MHz B超评估晶状体后囊的完整性, 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随着光学仪器发展,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Scheimpflug成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伤性白内障眼术前评估提供帮助。本文将对外伤性白内障术前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泪液渗透压增高是干眼的突出现和核心机制, 泪液渗透压可通过包括电阻抗法在内的多种方法测量。人群中泪液渗透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泪液渗透压的变化与多种原因造成的干眼密切相关。泪液高渗会引起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和氧化应激, 泪液渗透压为探索干眼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多思路。(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559-565)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既往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形态, 使得传统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计算公式出现较大的术后屈光误差。误差来源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测量、角膜屈光力计算、眼轴长度测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等。不需要屈光手术术前数据的IOL度数计算公式, 如Hoffer Q公式、Barrett True-K公式、Shammas-PL公式可应用于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的IOL计算。基于光线追踪原理或人工智能的新一代IOL公式, 如Olsen公式、EVO公式、Hill-RBF公式、Kane公式等在常规白内障手术患者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已被证实, 但在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460-464)  相似文献   

18.
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对于维持角膜透明性极为重要, 但在胚胎发育后便不能增殖和再生, 其密度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减少。全身性因素和眼部疾病均可引起HCEC大量缺失, 造成角膜水肿和混浊, 最终导致失明。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眼唯一有效的复明方法, 但供体角膜极度匮乏且其保存技术有限, 这使HCEC再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针对HCEC再生的策略、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为开展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病(Sj?gren’s syndrome-related dry eye disease, SS-DE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指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 SS)侵犯泪腺时继发的干眼病(dry eye disease, DED), 表现为眼干、畏光等不适症状。目前, SS-DE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发现多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及微生物感染等因素相关。SS-DED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及减少并发症, 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但SS-DED治疗较为棘手, 通常需要眼科医师与风湿免疫科医师相互协作。(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55-6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成年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手术覆盖率和术后视力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横断面研究, 抽取宁夏地区10个调查点, 对其中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问卷、身高、体质量测量, 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分析白内障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受检人群不同年龄分组情况下白内障患病率、手术覆盖率及白内障术后生活视力(P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结果应检6 145人, 实际检查人数5 721人, 受检率为93.10%。受检人群年龄为18~93岁, 平均(64.27±13.48)岁;男性2 558人, 占44.71%;女性3 163人, 占55.28%。其中, 确诊为白内障患者1 180例, 白内障患病率为20.62%。白内障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随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逐步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091.32、581.92, 均P<0.0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相应疾病的人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4.65、118.15、78.05、182.71, 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