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肥大细胞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细胞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关系的初步研究苏葵刘蜀凡沈子华彭隆详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嚼槟榔、遗传、免疫及全身、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本实验观察了OSF病变部位肥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分离纯化人胚口腔粘膜肥大细胞的介质溶液(OMMCC)与体外培养的人胚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OMFb)的共同培养,对OMFb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OMFb内粗面内质网(RER)和线粒体(Mi)体密度、面密质和Mi的数密度增大,RER和Mi的比表面减小。结论:OMMCC可促进OMFb分泌胶原蛋白的功能,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OSF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中胶原堆积的原因,电镜下对(OSF)患者病变部位中的成纤维细胞(Fb)的形态学进行研究,并对各阶段的Pb进行计数。结果显示:幼稚的Fb(少分化Fb和幼Fb)在正常及病变各均无差别,肌成纤维细胞在OSF中期增多,纤维细胞在OSF早期减少,中期增加至正常水平,晚期则较其余各期增多,研究结果提示:OSF中的Fb形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口腔粘膜脱落细胞的形态学与微核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的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微核计数的临床意义,评价脱落细胞学在追踪观察白斑及其在癌变早期诊断上的实用价值。方法:对26例白斑和18例鳞癌患者的口腔粘膜脱落细胞涂片:①进行巴氏染色,分析细胞学角化分型、细胞学巴氏分级与病变性质的关系;②计数微核细胞率,分析细胞学巴氏分级与微核计数的联系。结果:上皮单纯增生的白斑均为混合角化,鳞癌多为不全角化。白斑和鳞癌,上皮单纯增生的白斑和鳞癌之间细胞学角化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上皮异常增生的白斑中,63.64%为巴氏Ⅱ级,而上皮单纯增生的白斑中,6.67%为巴氏Ⅱ级。白斑和鳞癌的细胞学诊断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巴氏分级的患者,病损处微核细胞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脱落细胞涂片出现不全角化的病例发生癌变或癌前病变的可能性较。白斑患者脱落细胞涂片中一旦发现细胞学上异形的细胞,就要考虑其组f学上异常增生的可能。微核计数变化的出现早于细胞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西德Leitz TAS plus图象分析仪,对43例口腔粘膜组织进行了形态学定量研究,其中包括正常口腔粘膜18例、白斑10例,不典型增生7例、鳞状细胞癌8例。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白斑、不典型增生及癌,上皮基底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依次递增。各组间有显著差异,而核形状因子及核/浆比值虽也有递增趋势,但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这些定量参数为口腔粘膜病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形态学方面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病例上皮组织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取24例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口腔粘膜作光镜检查以观察上皮组织的改变,其中13例作了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在24例活检标本中,13例的上皮萎缩,1例上皮厚度正常,9例上皮增生。萎缩的上皮在大多数病例中有钉突丧失。上皮显示不全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者17例,正角化或过度正角化者4例,无角化者3例。细胞内水肿15例。作电镜观察的13例标本全部有细胞间隙水肿及细胞间隙内有细胞碎片存在。作者把棘细胞层细胞核中央液化变性致细胞核呈“O形”,但核膜不消失作为在电镜下诊断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特征性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与口腔粘膜白斑恶变的有关因素,作者在25年期间(1946—1971年)先后对520例口腔粘膜白斑的病人进行观察,平均观察年限为8.7年。资料和方法:所收治的每一病例均有详细记录,包括既往症、临床情况、有关发病因素如吸烟、嗜酒、梅毒和机械刺激,如果病人口腔中有不同金属的修复体,则测其电位差,差值超过50mv者,即认为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腔粘膜白斑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斑(oralleukoplakia,OLK)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ErnoSohuimmer于1887年首先命名。百余年来,有关口腔粘膜白斑的研究不断深入,对该病的定义也几经反复。1996年瑞典Uppsala国际口腔白色病损会议研讨的最新定义为“发生在口腔粘膜上,不能被诊断为其他疾病,以白色损害为主的疾病,某些病例可能转化为癌”。由于口腔白斑与WHO1972年公布的癌前病变概念相符[1],因而被公认为口腔斑纹类疾病中最具典型性的癌前病变之一,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作者就口腔白斑的实验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诸方面的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综合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有关口腔粘膜的研究文章267篇,作出综述,内容比较全面,是一篇值得参考的文献。口腔粘膜的发育与维护中的上皮—间质相互反应这是近年来研究得比较多的问题,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上皮—间质相互反应对上皮结构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使上皮细胞成熟,另一方面是维持上皮的特异性。结缔组织不是对成熟上皮的生长和分化的各个方面都是重要的。在有适宜的培养基时,纯的上皮细胞可形成复层的结构,但其  相似文献   

12.
扁平苔癣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的粘膜和皮肤的损害。为了增进对本病的临床症状、生理、病理特点和处理的认识,作者在1955年—1973年之间对200例扁平苔癣的患者进行了追踪观察。观察结果分成三型。(1)网状型:在正常的粘膜上复盖花边样或斑块状的角化层。(2)糜烂型:在浸润糜烂的粘膜上  相似文献   

13.
借助组织化学、生化分析和透射电镜方法,探讨肥大细胞对水溶性槟榔提取液诱发的大鼠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的胶原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在OSF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关系密切,其数量明显增多,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刺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模型组颊粘膜胶原纤维大量堆积,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且随刺激时间延长而升高;各时期模型组肥大细胞计数与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呈高度正相关;血清总羟脯氨酸含量各期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槟榔某些水溶性成份可能通过激发肥大细胞增殖与活化,干扰组织胶原代谢而诱发OSF。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粘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水溶性槟榔提取液(AANE)相结合方法,诱发SD大鼠颊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在实验第12,16,22及28周分别进行颊粘膜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模型组动物在各个时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OSF样改变,即:上皮萎缩,钉突变平或消失;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堆积,排列紊乱并玻璃样变;病变进一步发展可波及深部肌层。停止使用AANE6周后,病变未见明显逆转。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粘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AANE相结合方法可快速诱发出大鼠颊部比较典型、稳定的OSF模型。  相似文献   

15.
细胞表面的枝状糖分子是膜糖蛋白和糖脂的组成部分。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肿瘤发生都和遍布于细胞表面的糖链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凝集素(lectin)是一类植物蛋白,具有与特定的糖链专一结合的特性。利用标记的凝集素可测定细胞膜上糖的分布,鉴别肿瘤细胞与相应正常细胞结构的差异,阐明细胞恶变过程中膜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最新报道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口腔粘膜癌前病变标志,包括癌前标志酶 ,细胞表面成分,核受体等。提出了该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最新报道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口腔粘膜癌前病变标志,包括癌前标志酶、细胞表面成分、核受体、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H)以及抗P53蛋白血清抗体等。提出了该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口腔粘膜色素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口腔粘膜的通透性涉及其基本性质之一,即屏障功能。口腔粘膜主要依靠复层鳞状上皮阻挡可能的危险因素。它类似于皮肤,而不相似于消化道的单层柱状上皮。同时,口腔与肠道粘膜均有维持表面湿润的能力,这是任何粘膜的特点之一。湿化能力既加强,又削弱其通透性,因为涎液成份虽可加强屏障功能,而水化又可增加通透性。口腔粘膜不是高度通透性的组织,其通透性类似皮肤胜过肠道。但作为常规给药途径,其优点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