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型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总结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7例,女15例;年龄平均65岁(53~75岁).Vancouver分类B1型5例,B2型4例,B3型13例.B1型骨折采用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治疗;B2型骨折选择加长股骨柄翻修;B3型骨折选择骨水泥柄翻修,加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和钢丝环扎同定.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7~95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X线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免疫复合物检测 和核素骨显像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21例患者能自由行走,1例需要助 行器帮助.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9分(79~93分).患者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术后12个月,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愈合,股骨皮质厚度增加3~5mm;核素骨显像骨板移植区放射性核素分布较对侧浓集.3例患者移植骨板出现部分吸收现象.术后2年.骨板与宿主骨融合,移植骨板吸收停止.结论 针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同类型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在维持骨折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增加局部骨量和改善骨强度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ZK  Pei FX  Tu CQ  Yang J  Shen B  Liu L  Fatou C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4):1473-1476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髋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应用深低温冷冻和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股骨骨折。根据Harris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检测、X线摄片以及核素骨显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术后3、6、12、24个月Harris评分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1、32、40、40分。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一部分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连接,同位素骨显像骨板移植区放射性分布比对侧浓集。术后12个月,85%移植骨板与宿主骨融为一体,宿主股骨皮质厚度增加3~5mm,平均4.3mm,骨板放射性浓集进一步加深,15%移植骨板出现吸收现象。术后24个月,80%移植骨板重新塑形后恢复宿主股骨皮质骨密度,10%骨板表面吸收停止,股骨假体无松动。结论 深低温冷冻和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无菌、抗原性弱、生物相容性好,移植骨板能够维持骨折和假体稳定性,增加股骨局部骨量储备,避免再次手术取出金属内置物,是用来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和特点。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段切除 1 5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将 3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 ,对照组植入自体新鲜骨 ,均用直径 3mm的髓内针固定。于术后第 1、 2、 3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四环素荧光标记、HE染色 )以及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与自体骨相似 ,ECT显示术后第 1个月骨代谢活跃 ,2、 3个月趋于稳定。移植骨BMP表达阴性 ,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其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 ,从周围向中央 ,从哈佛氏管向其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 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是移植骨全方位活化的过程 ,即全方位再血管化、新骨形成和宿主与移植骨接连的过程。其主要通过骨传导实现成骨 ,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邵杰  杨长伟  李明 《骨科》2016,7(4):291-293
同种异体骨移植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于治疗各种骨缺损和促进脊柱融合的方法。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同种异体骨可以分为:新鲜异体骨、深冻骨、冷冻干燥骨(fresh frozen allograft, FFA)和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BM)。同种异体骨与新鲜的自体骨的愈合机制有着本质不同,其主要依靠“爬行替代”实现与宿主骨的融合,因此愈合速度慢、愈合质量差,容易发生骨不连和移植骨骨折,故存在较高的失败率。而复合生长因子、复合间充质干细胞以及红骨髓等方法可以提高异体骨愈合的速度。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复合移植的方法使异体骨得到活化,是今后异体骨移植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固化磷酸钙复合BMP及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自固化磷酸钙(CPC)复合BMP与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复合应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提供参考。[方法] 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于一侧股骨中上段造成2cm长皮质骨缺损模型,分别进行:A组复合BMP与CPC的新鲜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B组单纯新鲜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C组自体大段骨移植。移植骨均用直径3mm三棱髓内针固定。于术后4、8、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对比各组移植骨愈合过程与修复效果。[结果] CPC复合BMP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早期骨修复效果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P〈0.01),与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相似,至12周3组均达骨性愈合,以A组及C组骨修复塑形较好。CPC复合BMP组骨痂量较多,分布于移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及移植骨周围,形成皮质骨外骨桥,并较早在异体骨外表面形成破骨与成骨,异体骨内哈佛氏管扩大,衬垫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血细胞较其它组多。CPC随着新骨的形成及改建塑形逐步缓慢降解。[结论] CPC复合BMP对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及替代有增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肿瘤保肢术中如何重建大段骨缺损,一直是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1908年,Lexer首先将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运用于该领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证明,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相较于自体骨移植、瘤骨灭火再植、肿瘤人工假体、人工合成材料等其他骨重建方式,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移植骨与宿主骨的外形匹配度较高;②具有一定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通过宿主骨组织的长入及爬行替代,具有“自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Tang T  Dai K  Gu D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272-274
目的探讨不同力学环境下同种异体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以40只家兔前肢尺骨中段骨移植后造成不同受力状态的动物模型,左前肢承受正常生理载荷,右前肢承受低载荷,对植骨区标本进行三点弯曲破坏载荷、骨密度值、骨孔隙率的测试。结果同种异体皮质骨植入后,移植骨-宿主骨界面间的连接强度持续上升,而移植骨自身的生物力学性能呈较快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从骨移植后第8周开始,正常载荷侧的移植骨-宿主骨界面间的连接强度明显高于低载荷侧,到第16周时,正常载荷侧移植骨自身的生物力学强度改善也更为明显。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植入以后的生物力学性能呈较快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生理载荷的刺激有利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与改善  相似文献   

8.
影响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冷冻保存技术和免疫学的进展 ,同种异体骨作为常用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治疗。同种异体骨的免疫原性和制备、保存过程对其生物活性的干扰 ,严重影响同种异体骨与宿主的愈合和整合 (incorporation) ,长期临床随访结果发现 ,骨不连和骨折的发生率达 16 %~17% [1、2 ]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从同种异体骨的愈合机制、制备、保存和免疫学等方面 ,分析影响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各种相关因素 ,以期提高临床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1 影响同种异体骨与宿主愈合的因素目…  相似文献   

9.
股骨近端异体皮质骨板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Y  Zhang H  Rong GW  Huang XY  Li GP  Fe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07-109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冷冻异体皮质骨板在兔体内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性质变化,为临床应用异体皮质骨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深低温冷冻异体皮质骨板植入兔股骨干外侧,于植入后2、4、8、16、24周取材,对其在体内的生物学替代过程从影像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方面进行分析。结果x线可见异体皮质骨板在植入体内8周与宿主骨愈合。组织学可见异体骨板内表面早期即有毛细血管长入,有破骨细胞骨吸收,之后有新骨生成,术后8周异体骨5%被新生骨替代,术后16周异体骨12%被新生骨替代,术后24周异体骨21%被新生骨替代,外表面骨吸收及新骨生成不明显。在植入4—8周可见骨痂包绕异体骨,与宿主骨已开始有骨愈合,植入16周后可见宿主骨与异体骨间有骨生成。异体骨强度在植入早期下降较快,植入16周时,异体骨强度为原强度38%,之后强度下降速度较慢,到24周时为原强度36%。结论异体皮质骨板主要靠宿主骨痂包绕其边缘而愈合,异体骨板与宿主骨相接触内侧被替代且有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和患者接受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后宿主免疫学反应。方法: 48只山羊接受分别经过 -70℃深低温冷冻 4周、 -70℃深低温冷冻 4周 48℃环氧乙烷灭菌、-70℃深低温冷冻 4周 25kGy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对照组移植异体山羊新鲜皮质骨板。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 接受深低温冷冻和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骨折。检测实验动物外周血CD4 、CD8 以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 新鲜骨板移植组CD4 明显升高, 术后 6周达到顶峰。除深低温组术后 6周CD4 升高外, 深低温冷冻、深低温冷冻 环氧乙烷及深低温冷冻 γ射线辐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正常, 切口无感染。结论: 新鲜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具有抗原性, 移植后诱发宿主免疫排斥反应; 深低温冷冻、深冻 环氧乙烷和深冻 γ射线辐照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受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80℃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缺损32例。四肢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2例,创伤性骨缺损6例,重建椎体6例,重建跟骨1例,异体骨加自体骨移植18例,单纯异体骨14例,大块异体骨移植14例。本组除1例感染失败,1例异体骨与宿主骨皮质端不愈合外其余30例切口Ⅰ期愈合,无排斥反应。X线片显示移植骨与宿主骨愈合良好,认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板骨移植加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胫骨平台骨折实施手术治疗。手术采取双侧入路,复位骨折通过内外侧LCP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板骨移植支撑。结果患者术后获得12~30个月(平均18.3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皮质骨板未完全吸收,骨板边界模糊。膝关节功能参照Mechant评分标准:优9例,良6例,可1例。结论同种异体骨板骨移植加LCP钢板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相似文献   

13.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肢体功能已成为骨肿瘤保肢手术的重要方法。根据肿瘤类型确定手术切除边界,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重建患肢功能,术中辅以坚强的内固定对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至关重要。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骨愈合机制主要为激活骨诱导及骨传导,体现在受体逐渐爬行替代异体骨的缓慢过程。异体骨缓慢愈合过程中感染、异体骨骨折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了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的效果。该文就骨肿瘤保肢手术中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方法、并发症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骨移植生物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同种异体骨移植生物学孙磊综述胡蕴玉,宁志杰审校同种异体骨是临床上常用的替代自体骨移植材料,但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诱发宿主产生免疫排异反应,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冷冻、冻干或化学处理的同种异体骨,其细胞成份多已坏死,因此同种异体骨移植在与宿主愈合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哈佛管内的骨诱导成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手术移植2cm经深底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记录骨吸收重建情况。结果:骨端愈合率;近端宿主骨-异体骨接全部4周90%,8周100%;远端4周60%,8周90%,12周100%,组织学观察;4周时皮质骨内哈佛管扩大,多位于近骨髓腔处的皮质内;8周时可观察到扩大的哈佛管周围新骨形成;12周时可见到新形成的类哈佛系统。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周皮质内扩大的哈佛管壁有弱阳性表达,8周时有强阳性表达,管腔内细胞成分增多,哈佛管周围的骨隐窝内亦有阳性表达,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术后2周可观察到异体骨周边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移植后4周可见较强的荧光标记于哈佛管内,哈佛管内与福克曼管交叉处为强阳性性表达。术后8南呤骨髓腔处的皮质骨陷窝内亦有强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结论: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通过四个愈合表达进行活化重建;(1)哈佛系统的骨吸收,骨诱导成骨;(2)宿主骨-异体骨接合端的爬行替代;(3)异体皮质骨周围的吸收与重建;(4)骨髓腔内壁的成骨活动,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尽量保留异体皮质骨的有效成骨活性表面,和各种机械遮挡,采用髓内固定,并应保留适当骨瘤腔的空间,利用皮质骨的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对大面积骨缺失的治疗.[方法] 骨缺失的修复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骨外科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体骨移植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大面积的骨缺失却无法取得足够的自体骨,而人体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和自体骨非常相近,它具有人骨的三维孔隙结构、更好的材料学和生物学特性,并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上有更强优势.但是如何将大段骨缺失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降低移植骨宿主炎性反应及免疫排斥,完成骨诱导、骨传导以及移植骨逐步被自体骨替代的过程,自2000年5月-2004年7月作者收治了共3例四肢骨大段缺失的病人,将不同节段的、长度分别为6~12 cm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同时进行了有效固定和抗免疫排斥处理.[结果] 移植均获得成功,每位患者随访2年以上,最长随访3年,患者复诊时x线片显示移植骨逐步被自体骨替代,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经有效地固定和抗免疫排斥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骨的移植,能使肢体大段骨缺损重建.  相似文献   

17.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自体活骨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腓骨套叠式复合骨移植体的愈合机制和规律。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杂种犬36只胫骨结节下切除3.0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对照组仅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均用7孔93cmAO加压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后1、2、3、4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示实验组较同时期对照组异体骨吸收、新骨形成明显,第4个月实验组宿主骨一异体骨接合部愈合率83.3%,对照组未愈合或不愈合。ECT检查: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骨代谢活跃,但变化规律相似,均为术后1、2个月活跃,于第2个月达高峰,第3、4个月呈下降趋势。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异体皮质骨髓腔内壁及哈佛管内的内吸收、成骨活动显著增强。结论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带血管自体腓骨能促进长段同种异体骨的血管化,加速其爬行替代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体皮质骨板及钛缆固定在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5年3月~2008年2月间治疗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6例。采用Vancouver分型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A型1例,B型4例,C型1例。所有骨折均采用异体皮质骨板以钛缆与股骨固定,同时应用自体髂骨移植。结果全部病例经过1~3年随访,均于术后5~8个月骨折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应用异体皮质骨板及钢缆固定及自体骨移植等联合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兔子做为实验对象,用胎骨做为移植骨的材料,用自体骨移植做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新鲜同种异体胎骨移植,同种异体胎骨移植、异种异体胎骨移植和自体骨移植。通过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对成骨情况的观察;说明胎骨做为植骨材料优于库存骨和自体骨,同时也说明新鲜的同种异体胎骨是一种最理想的植骨材料。为胎儿骨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可吸收钉固定修复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刮除术后皮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我科共收治骨纤维异样增殖症24例,其中股骨11例,肱骨5例,合并桡骨2例,股骨颈及转子间1例,胫骨6例(合并腓骨1例),单纯腓骨1例。24例中6例出现病理骨折并骨愈合。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病灶刮除,松质骨打压植骨后运用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可吸收螺钉固定修复皮质骨缺损。术后1、2、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此后每年随访一次,观察患者的移植骨愈合、并发症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术后1年,24例患者植入的骨粒及皮质骨块与正常骨质均基本融合;术后1年3例失访,随访的21例术后2~5年移植骨吸收重建,骨缺损修复,病灶消失,其中14例骨干病灶中有6例髓腔再通。3例残留手术区域隐痛,与天气变化有关。所有患者截止随访末期功能均良好,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3年邻近腓骨出现新病灶,5年后因摔伤导致腓骨病理性骨折,但胫骨无骨折。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可吸收钉固定修复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刮除术后皮质骨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