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构建能够靶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特异性脂质微泡,观察其对微血栓、体外人工血栓的粘附效应。方法用RGDS(Arg-Gly-Asp-Ser)耦联的方法构建靶向微泡,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血栓的粘附效应。另在体外制作人工血栓模型,在二维超声下观察微泡造影剂对声学信号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聚集后加入经构建的靶向微泡,最后粘附在血小板微血栓周围;而加入普通微泡的对照孔则未见这种粘附效应。体外血栓模型中,未加微泡的血栓超声图像周围边界模糊,加入靶向微泡后血栓图像边界明显增强。结论血小板受体特异性靶向微泡对血栓有明显的趋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血栓的超声信噪比。对血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在肿瘤诊疗方面,以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为基础的超声靶向转运系统显露出显著的优势。常规的给药途径使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靶向微泡治疗急性血栓的效果,以及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血管造影后将大白兔自体血栓通过导管注入颈动脉制备脑血栓动物模型。6 h后造影确定血栓未自溶。49只大白兔分为4组。A组(n=13):经导管注射新型结合血小板Ⅱb /Ⅲa受体的靶向微泡(TMB);B组(n=12):经导管直接注射非靶向微泡(NTMB);C组(n=12):注射艾通立(重组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D组(n=12):经导管注射生理盐水。A、B、D组均在治疗时应用低频超声(1 MHz,2.0 W/cm2)30 min。分别在治疗后立刻、1 h和2 h造影观察血栓溶解、血流再通情况,并在栓塞前和治疗后2 h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结果 A组6只(46.15%),B组1只(8.33%),C组4只(33.33%),D组1只(8.33%)血栓溶解,A、C组血栓溶解率高于B、D组(P0.05),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中D-二聚体高于其他组(P<0.05),Fib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可快速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其作用与 r-TPA相似而出血等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靶向超声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是当前医疗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后,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可实现微泡所携带的基因或药物等向目标组织的转移释放,局部浓度大大提高,介导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及肿瘤组织微血管栓塞阻断等,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1].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治疗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实现辅助给药及治疗(如基因转染),成为超声研究中的热点。这种方法已经在体内和体外多种模型中实现,并可能为靶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领域。现就该技术的可能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国外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法、靶向制备技术、体内过程和物理原理,并讨论了其在治疗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靶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缺乏安全、高效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存在免疫原性和致突变性,而裸质粒等非病毒载体又存在转染率低、靶向性差等缺陷。因此,发展安全、高效、可控、简便实用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己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超声医学在长期发展中,从诊断超声、治疗超声走向两个新的应用领域: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微泡(microbubble)的使用已被证明可以大大提高超声效应即基因或药物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体外靶向SonoVue微泡与绒癌细胞的结合特性、结合率及靶向微泡的稳定性,为临床进行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用SonoVue微泡与兔抗人HCG抗体作用制成靶向造影剂,然后分别与绒癌细胞及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作用,比较各自的结合率及冲洗前后的结合率.结果 SonoVue微泡与兔抗人HCG抗体的结合率为77.6%;绒癌细胞与靶向SonoVue微泡的花环形成率为(87.8±6.3)%,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花环形成率的(9.4±1.7)%(P<0.05);靶向SonoVue微泡与贴壁生长的绒癌细胞结合率为(85.4±4.7)%,冲洗后结合率为(83.1±3.8)%(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绒癌细胞与靶向SonoVue微泡的结合率为81.0%.结论 在体外靶向SonoVue微泡与绒癌细胞可特异性结合,其结合力具有一定的强度,可望能抵抗毛细血管内血流生理性冲洗的破坏,实现靶向显影. 相似文献
10.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现就此项新技术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基本特征及对动物肝脏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油/水)/油复合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微泡超声造影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泡的大小、形态及粒径分布,通过股动脉注射0·5ml该超声造影剂到动物体内,观察动物肝脏超声显影效果。结果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为空心球形结构,分散均匀,形状规则,粒径在2~3μm,壁厚为250~300nm。该造影剂对动物肝脏超声显影效果明显增强。结论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可作为一种性能较好的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12.
多层聚电解质膜包覆的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多层聚电解质膜包覆的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对正常兔肝脏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声空化方法制备表面活性剂(Span60和Tween80)包裹全氟丙烷气体的超声造影剂微泡(ST68-PFC)。然后以微泡为模板粒子,用带相反电荷的聚赖氨酸(PLL)和海藻酸钠(Alg)为包膜材料,通过静电吸引层层自组装技术对微泡进行包覆和表面修饰,观察其对正常兔肝实质的造影效果。结果声空化法能够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的超声造影剂微泡,聚电解质有效地组装到ST68-PFC微泡表面。动物肝脏造影实验证明经过多层聚电解质膜包覆的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增强兔肝实质显像效果。结论经过层层自组装修饰的微泡造影剂在赋予更多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减弱其造影效果。通过选择含有氨基、羧基等基团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微泡的最外层,可以方便地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微泡表面上,实现靶向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促进外源基因的安全转移的方法,为临床上肿瘤等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标记基因,以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为靶细胞,分别以自制白蛋白微泡和声诺维(SonoVue)微泡作为载体,通过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促进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在人大肠癌细胞株的定向转染,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定性和半定量观察GFP在靶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椎虫蓝染色法检测超声作用于细胞的安全性。结果:当超声的强度为0.75W/cm2,作用时间为40s时,对细胞比较安全;自制白蛋白微泡和声诺维微泡的浓度为10%时,分别达到最佳的基因转染效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后者的相对表达强度较高。结论: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促进外源基因的转移是一种比较安全而有效的基因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已日趋成熟。微泡造影剂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微泡造影剂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术前检查评估、术中增效及疗效评价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PLLA-PEG-PLLA共聚物为外壳材料制备微泡造影剂,建立体外声学性质测定装置和方法.方法 用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三嵌段共聚物;用双乳化法制备空心造影剂微泡;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貌;测定微泡的粒径分布;体外测试微泡的二次谐波特性.结果 获得一系列在生理盐水中分散性很好的空心微泡,在低机械指数下呈现很好的二次谐波增强信号增强.结论 以共聚物PLLA-PEG-PLLA为外壳材料,采用双乳化法得到的空心微泡可以用作为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16.
可携基因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显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超声造影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内、外显影效果。方法选用体内可降解的两种脂质体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和1,2-二油烯氧基-3-三甲氨基丙烷(DOTAP),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外观和形态及粒径分布。以声诺维超声造影剂、PBS和水合液作为对照组,比较其基因携带能力。采用体内、外显影实验,观察自制超声造影剂的显影效果和时间。结果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自制超声造影剂形态规则,呈球形,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6.969μm。自制超声造影剂与声诺维超声造影剂相比有较好的基因携带能力,而声诺维超声造影剂与PBS及水合液的携基因能力无明显差异。体外超声显影显示,自制超声造影剂在Skeletalmuscular模式下显影时间为18min,造影模式下显影时间为14min,两种模式下管内均表现为强回声,有很好的影像增强效果;体内超声显影(造影模式)显示,大鼠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s时下腔静脉开始显影,3s时腹主动脉中下段开始显影,内均可见强回声充填。结论脂质体包裹的微泡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好的基因携带能力,体内外显影效果较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可携带基因和药物的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17.
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21只Wister大鼠分为3组: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超声+干细胞组(US+MSCs-iv)、超声+微泡+干细胞组(US+MB+MSCs-iv).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的骨骼肌行HE染色观察显微结构.移植后7 d取各组剩余大鼠下肢股薄肌、半膜肌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SCs移植数量;另外US+MB+MSCs-iv组同时取重要脏器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靶向性.结果 US+MB+MSCs-iv组大鼠股薄肌、半膜肌染色可见红细胞外溢到组织间隙,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股薄肌、半膜肌及脾脏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而其他组骨骼肌未观察到阳性细胞.结论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携p53基因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野生型p53(wtp53)基因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的可行性、效率性及作用效果.方法 以前期实验所筛选的超声辐照参数(300 kHz,0.5 W/cm~2,30 s)为实验条件,将HeLa细胞分为质粒组(A组)、质粒+超卢组(B组)、质粒+超声+微泡组(C组)、质粒+脂质体组(D组)、空白对照组(E组),分别进行处理.转染24~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基因转染效率、RT-PCR检测p53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1Tr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见C、D组均有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细胞(转染率分别为14.15%和10.86%),B组仅有极少的荧光细胞(0.81%);A组和E组无荧光表达;RT-PCR结果 显示,C组和D组均可见特异性p53电泳条带,C组的电泳条带的光密度比值高于D组(P<0.05);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展示,转染野生型p53基因能使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_1期阻滞,C、D组与E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TT测定结果 显示c组细胞生长明显受抑,且随时间的延长,抑制程度逐渐增强.结论 适当浓度的微泡和优化的超声辐照条件可增强基因转染效率,野生型p53基阒能使HeLa细胞产生G_1期阻滞,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