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获得良好的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对照组和观察组。抢救期间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护理各项生命体征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病死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还能够为为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晓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07-108,110
目的探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急救以及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1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3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根据医嘱进行随机化护理),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8例患者人院、出院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死亡率及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8例患者在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所占时间、进行抗休克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8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及呼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血压、心率及呼吸各项生命体征出现升高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MODS的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文风  沈洁  杨娟  陈友慧 《重庆医学》2018,(17):2362-2363,2366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该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抢救的2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组,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急诊科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的2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死亡率、平均门球时间、门球时间达标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急诊抢救时间[(32.0±9.3)min vs.(59.0±11.6)min]、死亡率(2.1% vs.6.1%)、平均门球时间[(57.0±16.1)min vs.(96.0±26.3)min]、门球时间达标率(93.7% vs.70.7%)、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0±3.6)d vs.(15.0±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措施,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1)住院情况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康复训练情况:观察组的 LVEF 〈50%者,心功能分级达到 Ⅱ 级者以及完全自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有助于缩短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住院及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改善心脏康复训练结果。  相似文献   

7.
唐静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27-127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的价值及临床推广意义。方法:选择51例于我院急救并实施护理路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未采取护理路径急救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7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抢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护理路径能缩短门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34例。根据患者在院前急救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由家属送往医院,先转送后急救的方式;观察组采取由急救人员送往医院,先急救后转送的方式。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经急救后的血压、心率、呼吸、生存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急救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和呼吸均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的患者使用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会导致不一样的临床效果,而先急救后转送的急救措施会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提高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二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运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杜姗菱 《海南医学》2014,(22):3366-336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RR)、心率(HR)、血压(B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p H、Pa O2、Pa 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8.57%)患者因病情恶化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14例(40.00%)改为有创机械通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57±5.30)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1.48±6.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观察组有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有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在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鼻导管吸氧的方式,有条件的医院应推广应用,但应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无创正压通气控制病情困难时,应尽早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冉梅 《四川医学》2011,32(11):1735-1737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NIPPV,比较两组的呼吸、心率及PaO2、PaCO2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及PaCO2明显下降(P〈0.05),而PaO2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aO2、PaC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心率、PaO2及PaCO2,能够明显降低插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其具有无创性,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效率,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缩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效果,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康复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急诊停留、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和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56%比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缩短其抢救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蒋文华 《海南医学》2011,22(23):79-80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大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剂量倍他乐克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压、心率、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治疗后一年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大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急救护理组(对照组)48例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52例.比较两组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溶栓时间(38.2±5.7)h,明显早于对照组的(67.2±1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1).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 病死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为79.6%,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还可大幅减少患者的复发情况和死亡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17.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郭丽红 《当代医学》2014,(34):122-123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在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抢救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42.87±11.98)min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78.32±12.87)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5.40±26.32)min、(120.21±80.23)min](P〈0.01),AMI的复发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为(11.32±3.23)d,对照组为(12.11±5.2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体化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