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B病毒(EBV)的特点。方法采集9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分别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抗EBV-IgM和EBV DNA。结果ELISA检测IgM阳性标本116例,阳性率为12.47%;PCR检测DNA阳性标本421例,阳性率为42.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检测方法比较,1岁时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阶段两种检测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检测大于或等于1岁患者,ELISA适用于检测小于1岁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2 526例该院住院患者进行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EB病毒感染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32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占1.27%。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A(EBVCAIgA)、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G(EBVEA-IgG)、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A(EBVEA-IgA)阳性共18例,阳性率为56.25%;EBVCA-IgA、EBVEA-IgG阳性10例,阳性率为31.25%;EBVCA-IgA、EBVEA-IgA阳性3例,阳性率为9.38%。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52例为儿童患者,上述3种抗体阳性模式所涉及的疾病主要为呼吸、消化、血液等系统疾病,且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7.7%),但均未诊断为鼻咽癌。结论 EB病毒抗体阳性模式中EBVCA-IgA、EBVEA-IgG、EBVEA-IgA阳性或EBVCA-IgA、EBVEA-IgG阳性或EBVCA-IgA、EBVEA-IgA阳性在成年人中可诊断为鼻咽癌,而在儿童中出现以上检测结果,则不一定能诊断为鼻咽癌。但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 病毒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抗 EB病毒IgG、IgM/VCA,IgG/EA-D、IgG/EBNA-1 抗体。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IgG/EA-D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体内EB病毒可能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EB病毒五项抗体与白细胞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EB病毒五项抗体、阻抗法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回顾性分析338例EB病毒五项抗体与白细胞检测的结果,采用SPSS11.5对检验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EB病毒抗体五项结果全部“阴性”的、EB病毒抗原(VCA)‐IgG抗体、EB病毒核抗原(EBNA1) IgG抗体二者“阳性”的;EB病毒抗原(VCA)‐IgG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EA)IgG抗体、EB病毒核抗原(EBNA1)IgG抗体三者“阳性”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均在各自生物参考区间范围之内;EB病毒抗原(VCA )‐IgA抗体、EB病毒抗原(VCA )IgM 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EA)IgG抗体、EB病毒核抗原(EBNA1)IgG抗体四者“阳性”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均在各自生物参考区间范围下限;EB病毒抗原(VCA )IgM抗体“阳性”的白细胞计数低于生物参考区间范围下限。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分类结果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在生物参考区间上限,其余三类结果正常。结论 EB病毒五项抗体与白细胞检测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EB V感染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两类指标可提高EB V现症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检测血清中抗 EB 病毒特异性 DNA 酶抗体,试图建立一种可常规应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50例鼻咽癌患者血清中,26例在52~59KD 范围内出现由4条阳性显带融合而成的阳性反应区;健康成人和其他头颈部肿瘤患者血清无一例在此区域内出现阳性显带,表明其特异性甚高。  相似文献   

6.
用固相合成肽方法合成了3个EBV多肽抗用,建立了测定EB病毒抗体的酶免疫测定法。共测定45份鼻咽癌病人血清标本,阳性率为89%,本方法观察结果方便,操作简单,度剂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配合广东省177医院鼻咽癌防治所到我区开展的科研普查,我科分别用了玻片法与酶联免疫法两种方法做EB病毒抗体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到更适合我科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3项EB病毒(EBV)抗体联合检测结果,了解体检人群EB病毒感染情况,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EBV(Rta)-IgG、衣壳抗原(VCA)-IgA、早期抗原(EA)-IgA 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体检人员共4251名,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51名受检者中3种EBV抗体单项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5,P=0.000),阳性率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VCA-IgA、EA-IgA、Rta-IgG;不同性别间VCA-Ig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0);不同年龄组3种EBV抗体阳性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EA-IgA(P=0.000)及Rta-IgG(P=0.0038)在不同年龄组中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在61岁以上的受检者中EA-IgA和Rta-IgG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3%及3.7%,VCA-IgA在51岁以上的受检者中阳性率最高;92.9%的受检者3项检测均为阴性,1项阳性者占6.4%,2项阳性者占0.7%,未发现3项阳性者;抗体阳性检测结果男性与女性聚集情况比较无差别,抗体检出阳性受检者在耳鼻喉科检查发现鼻炎、鼻窦炎及其他异常比例较高。结论3种EBV抗体的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都有一定的关系,50岁以上的人群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EBV抗体联合检测阳性受检者推荐鼻咽镜检查,为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劳改、劳教人员(下称两劳人员)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以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辖区内的两劳在押人员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者送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结果 2006年共检测两劳人员1 396例,初筛阳性9例,确诊8例.结论 两劳人员中艾滋病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吸毒人员中HIV感染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病患者EB病毒(EBV)感染的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5例健康体检者和158例血液病患者的EBV的DNA,其中血液病患者中淋巴瘤50例,白血病67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2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组1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2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组6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29例,噬血细胞性淋巴细胞组织增多症(HLH)12例。结果EBV感染率:淋巴瘤组24.0%,ALL组19.0%,CLL组15.8%,ANLL组19.0%,CML组16.7%,LPD组13.8%,HLH组为41.7%,健康对照组为4.0%。淋巴瘤组、HLH组与对照组E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LPD组与对照组E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及HLH的发病和EBV的感染有关,白血病及LPD的发病与EB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Epstein-Bar病毒在扁桃体炎、口腔癌中的感染状况,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54例正常人、28例慢性扁桃体疾患者及30例口腔癌患者的口腔含漱液、术后组织标本的EBV-DNA和血清标本的IgG-EBVCA,表明:扁桃体炎、口腔癌者的EBV-DNA检出率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G-EBVCA的检出率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扁桃体疾患者、口腔癌患者的含漱液与术后组织标本的EBV-DNA检出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仅仅检测IgG-EBVCA较难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检测口腔含漱液中的EBV-DNA能比较真实地反映EB病毒在扁桃体炎、口腔癌中的感染状况,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患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途径,探讨儿童对HIV的免疫应答。方法对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凝集试验(PA)进行抗-HIV(1/2)初筛检测,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确认。采集患儿全血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其抗-HIV免疫应答与成年人相似。而婴儿CD4+细胞水平大于500个/μL即可能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咽拭子和外周血标本EB病毒核酸,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探讨其结果是否一致。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同时检测疑似感染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和咽拭子EB病毒DNA拷贝数,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疑似感染患者咽拭子EB病毒阳性率49.4%远高于正常人咽拭子13.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感染患者外周血EB病毒阳性率19.1%高于正常人外周血阳性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个患者同时取咽拭子检测EB病毒阳性率51.6%高于外周血阳性率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一患者的咽拭子检测病毒载量(1.0×102~3.17×107)也高于外周血检测病毒载量(4.5×102~2.8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阳性率较外周血阳性率更高,更能及时准确的监测EB病毒在体内的实际复制情况,且标本采集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LPD)患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LPD患者与7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EBV特异性抗体、血清细胞因子以及单个核细胞中EBV DNA拷贝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入选者血清VCA-Ig G和VCA-Ig M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D组患者血清EA-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两组入选者血清IL-18、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LD患者EBV 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LPD患者存在EBV的激活感染,是导致LPD患者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EBV的激活感染可能参与L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涂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87-1288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人群的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21588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IV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初检和复检阳性者送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检测的21588例患者中,确认抗-HIV阳性24例,阳性率为0.11%。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0.17%和0.06%。结论涪陵地区HIV感染者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高于女性,感染方式仍以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应加强对术前和用血前患者进行抗-HIV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感染者,最大限度地避免HIV的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抽样调查,了解江西省人群中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不同县区、不同年龄结构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人细小病毒B19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778例血清标本,检出人细小病毒B19 IgG抗体阳性244例,阳性率为13.72%(244/1 778);不同县区人群抗体阳性率在8.33%~21.45%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在1.15%~52.81%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5岁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水平最低。结论 首次在江西省内进行细小病毒B19抗体水平调查,了解了人群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7.
检测血清EB病毒多项抗体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EB-VCA-IgA、IgG、IgM和EA-D-IgG抗体水平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酶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鼻咽癌91例,鼻咽部炎症20例和正常人30例.结果各种抗体对治疗前鼻咽癌敏感性分别为VCA-IgA90.9%、IgG91.4%、IgM11.5%和EA-D-IgG65.7%.结论同时检测VCA-IgA和EA-D-IgG两项抗体更有助于对鼻咽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方法检验EB病毒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验EB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42例活检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和42例经门诊体检健康的成人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分别以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单项检验以ELISA检测EA-IgA的灵敏度最高为90.5%,以ELISA检测EA-IgG的特异度最高为92.9%,ELISA检测三项联合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78.7%,而PCR法的灵敏度为69.0%、特异度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三项联合检测EB病毒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能够提高EB病毒血清学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病毒DNA的检测张王刚陈银侠曹星梅王香玲王俊宏刘捷王剑利李陕区多发性骨髓瘤(M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EB病毒(EBV)可诱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MM[1,2]。我们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995年新...  相似文献   

20.
改良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普遍性及人体内抗EB病毒lgG长期存在,给临床判断EB病毒的感染状态带来较大的困难[1].目前唯有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situhybridiza-tionhistochemistry,ISH)的方法既可确定病毒存在的情况,又可区别感染的细胞类型。原位杂交是将重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组织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起来,在组织细胞原位显示某种特定基因,mPNA其产物(特异蛋白质)的表达、并可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然而常规的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操作过程复杂、时间长、工作条件要求苛刻,难以为一般实验室接受。我们在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