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病人下床时间。方法将90例病人按单盲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每组规定不同的下床时间,A组为术后6~10d下床,B组为术后11~15d下床,C组为术后16~20d下床,观察下床活动时间与再次出现腰腿痛的关系。并进行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30例病人中有9例发生腰痛,腿痛2例,腰腿痛4例,疼痛评分45分。B组病人中出现再次腰痛5例,腿痛1例,腰腿痛2例,疼痛评分16分。C组出现腰痛3例,疼痛评分7分。经T检验比较,A、B两组比较p0.05,A、C两组比较p0.05,B、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得出,对于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后的病人,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手术11d后下床活动再发生腰腿痛的机率明显降低,且疼痛程度较轻,更符合自然愈合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半椎板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病人术后提早下床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半椎板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同时术后7 d~10 d提早下床活动.[结果] 124例病人均在术后1 d~5 d内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术后3 d~24 d出院,无一例因提早下床活动出现并发症.[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半椎板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提早下床活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姚湘琳 《全科护理》2011,9(13):1157-1157
[目的]总结半椎板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病人术后提早下床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半椎板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同时术后7 d~10 d提早下床活动。[结果]124例病人均在术后1 d~5 d内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术后3 d~24 d出院,无一例因提早下床活动出现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半椎板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提早下床活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手术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5例,分为A组(52例)套管微创类行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或切吸术(PLD),B组(48例)穿刺微创类臭氧消融术或射频消融术,对照组(35例)传统小开窗类直视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分别在术前1d,术后1d,术后7d抽空腹静脉血检测ESR、CRP,手指末梢血检测WBC。结果 A组术后1d3项指标大多有阳性变化,7d后恢复正常,B组大多数3项指标无变化,对照组术后术后1d有阳性变化,7d后大部分恢复正常,持续增高1例为合并椎间隙感染。A组与B组,对照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穿刺微创术围手术期CRP、ESR、WBC无明显变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手术创伤和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康复训练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6年1月~2000年1月,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分期、系统的 康复训练指导,使病人掌握术后床上训练、下床活动及出院后的自我锻炼方法,缩短卧床时 间,促进术后恢复,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8例,均为保守治疗无效 后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233例,女95例,年龄21~63岁,平均35岁。术后卧床时间3~ 8d,平均5d。1.2 康复训练方法[1] (1)术后第1~2d。卧硬板床,协助卧床期间良肢位的摆放,翻身时应 注意保持脊柱在一条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联合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组(A组).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臭氧治疗组(B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治疗后7d及1.3个月VA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结果2组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腰大肌血肿、椎间盘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B组术后7d及1,3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96.67%,A组优良率为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联合盘内注射臭氧,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按住院顺序编号分为射频消融组(A组)、医用臭氧组(B组)和射频消融联合医用臭氧组(C组),每组70例。在术前和术后7 d、30 d、90 d、180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ODI)。结果:与术前相比,3组术后7 d、30 d、90 d、180 d的平均VAS及平均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A组和B组在术后7 d、30 d、90 d、180 d的平均VAS及平均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术后7 d、30 d、90 d、180 d的平均VAS及平均ODI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P0.05)。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或医用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方法腰椎间盘术后复发28例,其中16例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12例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非内固定组)。结果内固定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8~29分,平均21.5分,平均改善率88.7%。非内固定组JOA评分6~23分,平均13.7分,平均改善率75.8%。结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复发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庆  徐峰  刘曦明 《中国康复》2006,21(2):117-1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术后接受系统的功能锻炼,包括卧床位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及腹肌锻炼;B组仅由护士讲授卧床位的功能锻炼方法,不强调运动强度,术后3个月评定2组患者腰、臀、下肢残余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目测类比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瞿群威  熊涛 《中国康复》2005,20(6):351-353
目的:研究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康复疗效。方法:LDP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CT介入下,A、B组采用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B组于注射后第3天再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消炎镇痛液;C组于下侧隐窝胶原酶注射。结果:痊愈显效率在治疗后15d和6个月时A、B、C3组分别为36.3%、61.3%、37.5%和61.3%、85.0%和60.0%,B组均显著优于A、C组(均P〈0.01)。3组中痊愈显效患者1和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与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LDP的疗效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前者更加安全,且在术后可方便硬膜外阻滞治疗而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场MR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腰椎间盘术后再发腰腿痛原因的价值。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再发腰腿痛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CT或MR平扫,选取把硬膜外异常组织层面确定为动态MR扫描层面,然后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0.1 mmol/kg),每隔4min扫描1次,共扫描8次,并分别测量硬膜外各异常组织的强化程度,将其强化率随时间变化绘成曲线图。并与再手术及病理作对照。结果:12例中再发腰腿痛患者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硬膜外异常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硬膜外两种异常强化组织7例,MR表现为周围组织明显强化,且于8min左右强化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缓慢减弱.中央组织轻度延时强化,病理为周围新鲜瘢痕组织包绕退变的髓核组织。另一类硬膜外一种异常组织,其中一种强化较为明显.病理证实为瘢痕,硬膜外与椎旁瘢痕强化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一种强化弱,手术证实为再突出椎间盘。椎管内硬膜外瘢痕与再突出椎间盘的强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12例中,单纯再突出3例。单纯瘢痕形成2例,再突出合并周围瘢痕组织形成7例。结论:利用MR动态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腰椎间盘术后再发腰腿痛原因(主要为硬膜外瘢痕与椎间盘疝复发)有重要价值。[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2.
王姝南  高远  黄颖  刘巧兰 《护理研究》2008,22(11):2925-2926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病人疼痛进行监测,找出疼痛的规律,制订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49例腰椎间盘病人术后10d内疼痛进行测量。[结果]腰椎间盘术后疼痛,以术后第1天最高,然后依次递减。术后3d内固定组与非内固定组病人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术后病人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与手术方式有关,应针对性地给予术后疼痛护理。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倾斜角度CT扫描对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 对21个突出腰椎间盘以多个不同倾斜角度CT扫描,所测得的向后突出的数值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相切于上下椎体缘层面之延长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层面符合性最好,其次为平行于椎间盘中心层面和相切于下椎体上缘层面,三个层面能最佳显示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多角度CT扫描应常规包括上述三个层面,同时减少其他不必要的扫描层面,降低X线辐射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疼痛自我效能量表、SF - 36健康调查表,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分级指数为(9.77±4.66)分,视觉模拟量表得分(52.08±14.56)分,现时疼痛强度(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的疗效。方法86 例以一侧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优于单纯腰椎牵引。  相似文献   

16.
Pain Generators of the Lumbar Sp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Differe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functions can be responsible for lumbar pain, each producing a distinctive clinical profile. Pain can arise from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either acutely as a primary disc related disorder, or as result of the degradation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ternal disc disruption. In either case, greatest pain provocation will be associated with movements and functions in the sagittal plane. Lumbar pain can also arise from afflictions within the zygapophyseal joint mechanism, as result of synovitis or chondropathy. Either of these conditions will produce the greatest pain provocation during three-dimensional movements, due to maximal stress to either the synovium or joint cartilage. Finally, patients can experience different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irritation to the dural sleeve, dorsal root ganglion, or chemically irritated lumbar nerve roo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conditions requires a thorough examination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that can assist the clinician in selecting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70 min),平均下床时间6 h(3~12 h),平均住院时间7 d(5~15 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1.0分,术后5 d为2.5±1.4分,末次随访时1.3±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评估腰椎间盘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采用循证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循证护理组取得了较常规护理组更佳的手术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后遗症的发生率均较常规护理组少,其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干预组较常规护理组能更有效地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MSCT重建腰神经根受累分级与cT表现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cT表现(IA/5椎间盘突出)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均行腰椎间盘常规MSCT检查,选择观察中央和旁中央矢状重组图上影像学突出节段及临床症状责任节段(侧)椎I'~-J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了对应节段椎间盘、椎间孔及神经根的清晰图像。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重建图像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累及椎间孔区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牵引推拿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从95年至97年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牵引推拿三法治疗。结果 治愈68例,占85%。好转12例,占15‰总有效率100%。结论牵引推拿三法是一种简便,省力,安全。患者术中痛苦小,精神压力轻,疗效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