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多见的病症就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去世的主要原因,约50%患者在其患病的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出血的问题.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两类,①肿瘤本身所致;肿瘤侵蚀血管,特别是并发感染、溃疡,是导致出血的重要因素;肿瘤广泛侵犯骨髓,导致全血减少;肿瘤侵犯脾脏引起脾功能亢进;肿瘤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②是医源性因素,即由化疗或放疗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随着在各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支持下,大剂量化疗、自体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使得恶性肿瘤患者产生出凝血障碍的机会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2.
丁咯地尔治疗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启声 《现代医院》2006,6(6):69-70
随着血管造影技术和血管三维B超的应用,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成年肾病综合征病人中约占6%,目前采用的方法以溶栓和手术为主,我们用丁咯地尔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成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研究报道约20%恶性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因为营养不良。可是,不少人认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从而导致针对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不是非常积极,许多患者在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抗仲瘤治疗,以至于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肾实质性或实质性为主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和双侧肾恶性肿瘤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平均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增大超过2 cm.1例伴结节性硬化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3个月后随访,肿瘤缩小约20%.双侧肾恶性肿瘤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2例死亡,1例未见转移,1例Von Hippel-Lindau(VHL)病术后肌酐轻微升高.结论 双侧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VHL病推荐行肿瘤剜除;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可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赵迎 《大众健康》2011,(4):40-41
肾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的第二大癌瘤,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市人口中,恶性肿瘤已成为第一位的死因。在发达国家中,肿瘤已占常见死亡原因的20%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肿瘤将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目前,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被肿瘤夺去生命,攻克肿瘤一直是全人类的迫切愿望。尽管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肿瘤的发病率在我国更是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已成为个人、家庭及社会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静脉血栓形成,肿瘤并发的血栓形成的机制与肿瘤的类型、治疗、转移、肿瘤本身、遗传等因素有关,对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评估,针对高危患者给予预防性的抗凝措施,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肠肿瘤早期大多无症状,发病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3%~6%,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0.3%。笔者对小肠肿瘤的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影(MSCTE)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肠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战胜癌症     
肿瘤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它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恶性肿瘤也称癌症。如果细分起来,癌症还可分癌和肉瘤等,癌约占恶性肿瘤的90%,肉瘤等约占10%。 据调查和估计,目前我国居民中每年新发生癌症人数为160~200万,每年死亡人数约为130万,癌症死亡已成为我国主要死因之一,占死亡总数的18%。换句话说,每死亡5.5个人中就有1人因癌  相似文献   

10.
徐捷 《中国医师杂志》2004,6(4):538-53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不包括来自胰腺、肾、肾上腺和大血管等腹膜后器官的肿瘤,较少见.约占全身肿瘤0.07%~0.2%,国外报道恶性肿瘤约占80%,我院1991-07~2002-09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膜的肿瘤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如何早期发现喉癌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树春喉癌是我国东北地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根据全国各大肿瘤医院的统计,在我国北方诸省,喉癌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5%至42%,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至6%。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  相似文献   

12.
咽旁间隙肿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旁间隙肿瘤发病率较低,在头颈部肿瘤中不到0.5%。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良性,恶性肿瘤。咽旁间隙有较多重要的血管、神经,解剖关系复杂。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耳鼻咽喉科近10年收治27例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改变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近十几年来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处于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血液高粘滞度是导致恶性肿瘤常伴严重的出血或血栓形成的病理变化原因之一,而由于社会老龄化及环境、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晚期肿瘤患者在社区的随访及姑息治疗过程中,有必要进行肿瘤的转移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14.
小肠出血     
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1%~5%%。尽管内镜和影像诊断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小肠出血的诊断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小肠出血的原因,国外文献报道以血管畸形最多见(7%~80%),小肠肿瘤仅占5%一10%。我国多数文献报道小肠出血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小肠肿瘤(22.2%一60%)。南昌地区资料表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小肠出血病因中分别占27.3%和233’X,。良性肿瘤中以腺癌性息肉、平滑肌瘤为主;恶性者以平滑肌肉瘤、腺癌及淋巴瘤为主。大多数小肠肿瘤位于十H指肠和空肠起始的20cm以内,淋巴瘤常累及近端空肠和回肠20cm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增强CT检查在胸部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98例胸部肿瘤患者,均经手术过程中或手术结束后通过病理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病理、CT表现.结果:98例胸部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或手术结束后通过病理检查,确诊48例为胸部良性肿瘤,50例为胸部恶性肿瘤,运用CT检查手段检查出胸部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3.7%,特异度90.4%;CT检测乳腺肿瘤、胸壁肿瘤、纵隔肿瘤、食道肿瘤、肺肿瘤的良性检出率为91.5%、100%、100%、93.7%、80%;CT检测乳腺肿瘤、胸壁肿瘤、纵隔肿瘤、食道肿瘤、肺肿瘤的恶性检出率为100%、100%、95.8%、100%、73.6%.结论:增强CT检查,在胸部良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部位、病变区域、病变原因、性质及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6.
肿瘤与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虹  高贡  张丛越 《职业与健康》2001,17(12):135-136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癌症,我国约有130万人死于癌症。国内一些城市人口调查资料表明,恶性肿瘤约占总死因的四分之一,即每4个死亡人口中就有1个死于癌症。 人体生命的维持,必须依赖食物的各种营养。对于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来讲,补充合理营养就更为重要。研究表明,5%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伴有营养不良,而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几乎达100%,故营养不良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营养良好者。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约为10%,是女性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从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各国均是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而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发展已经成治疗肿瘤的瓶颈[1].从1971年提出"阻断血管,饿死肿瘤"假说,到2004年第1个抑制肿瘤血管药物问世,抗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治疗热点[2].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和肿瘤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3].一些外周循环血中免疫细胞通过表达分泌一系列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的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4].随后发现一类有趋化性能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受体Tie2基因的单核细胞(Tie2-expressingmonocytes,TEMs),TEMs在肿瘤发生时被优先募集到肿瘤组织,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血管形成[5].本文针对TEM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机制及作为新靶点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生与现代肿瘤学大连医科大学(116011)吴功侃第八讲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应用各种同位素与发生器产生的射线与电子束杀伤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约占恶性肿瘤的60%病人需要放射治疗。现代肿瘤放疗学是建立在临床肿瘤病理学,临床放射物理学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类型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所有进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结果17例患者共进行了46次穿刺置管操作。41.3%(19/46)的置管由于发生并发症而拔除,并发症的类型包括:感染(全身性感染和局部蜂窝织炎)、血栓形成、堵塞和穿刺点渗露。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为:感染19.56%、血栓形成10.87%、堵塞6.52%、穿刺点渗露4.35%。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平均为置管后27.5do结论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比率较高,多伴有高危因素,护理工作中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