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6例42足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采用切开钢板内固定伴植骨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36例0.5~3年随访,均骨性愈合.采用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优良率91.6% .结论 跟骨钛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有效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关节面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6-50岁,平均38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1例。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1例于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时发生切口小范围坏死;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1例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按张铁良百分评分法进行评定:优6例,良6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2%。结论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有效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关节面、固定坚强、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跟骨重建钢板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瑞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2):F0002-F0002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伤者以青壮年居多。跟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2%,严重损伤易遗留伤残。2005年至2008年我科采用跟骨重建钢板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6月~2014年03月对23例2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锁定钛钢板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6.4岁(28~59岁);按Sander[1]分型Ⅱ型14足Ⅲ型9足Ⅳ型3足。采用外侧扩大L切口,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术后4~31个月随访患者,平均15个月。按照Marylan[2]的标准评价足部功能院优16足,良6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4.6%。结论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与临床效果,并介绍治疗体会.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1月,治疗21例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其中11例患者﹙22足﹚行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例为闭合性损伤,1例为开放性损伤;受伤机制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碾压伤等.依据 Sander 分型:Ⅱ型8足,Ⅲ型14足.术中采用无接触技术保护软组织血运,恢复跟骨关节面及其高度宽度,同时植入人工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9个病例随访1年以上,平均为13.8个月,2例失随访,定期复查 X 线及足功能检查.18足获得骨性愈合,Bohler角从术前平均的10.58°恢复至术后平均的30.47°.临床采用 Maryland 足评分标准.最终结果为:7足优,6足良,3足可,2足差,优良率达70%.结论对于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治疗,而术中的无创技术、一定的骨折复位顺序、人工骨及跟骨钢板的正确使用及通畅引流是手术成功及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39.6岁。结果全部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个月(8~24个月)。优16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 4 2例跟骨后关节面塌陷的跟骨骨折 ,行切开复位 ,可塑形钛板螺丝钉固定 ,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 .结果 随访时间 2个月~ 4年 3个月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功能 ,优 19例 ,良 2 0例 ,可 3例 ,优良率 92 .9% .结论 切开复位 ,可塑形钛板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2例跟骨后关节面塌陷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螺丝钉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4年3个月,按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优19例,良20例,可3例,优良率92.9%.结论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13例15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随访15侧,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3个月.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9侧,良5侧,可1侧,优良率9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及部分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对于骨质缺损严重、关节面塌陷者宜采用植骨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0例,对50例患者均行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近解剖复位47例,Bohler角恢复在23°~40°,骨折均愈合,47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裂开感染,1例皮瓣边缘坏死,但经过换药后均愈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评价,45例为优(90.0%),3例为良(6.0%),3例为中(4.0%),无差者,优良率为96.0%。结论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钛板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经验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67例72足SandersⅡ型~Ⅳ型跟骨骨折病例行开放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60个月,平均30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72足行综合评分:优29足,良32足,中8足,差3足,优良率84.7%。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Ⅳ型跟骨骨折,术前结合三维CT重建详细了解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入路,术中妥善复位固定,注重保护软组织,术后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钢板与植骨治疗跟骨内粉碎骨折。方法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均为单侧损伤;左侧8例,右侧13例。受伤原因:高处落伤12例,交通伤6例,楼梯踏空摔伤3例。其中5例合并其他损伤。均采用跟骨锁定钢板与植骨治疗。结果 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90~100分)6例,良(75~89分)9例,一般3例(50~74分),优良率为83.3%。结论跟骨锁定钢板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及利于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创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6例62侧跟骨碎折采用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组病人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拍X线平片及CT片,对骨折的情况进行评估,伤后7~10天待肿胀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术中在“C“行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定期随访.结果 46例62侧骨折全部愈合,无跟骨感染的发生.经过随访,其中21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僵直及行走时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与距下关节面碎折严重有关.结论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2例﹙28足﹚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0足,Ⅲ型14足,Ⅳ型4足。采用X线片影像和MFS﹙Marylandfootscore﹚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间﹙65±23.6min﹚,随访时间6-19个月,1例切口周围坏死,2例出现关节炎表现。术后10-12周时X线片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内外翻畸形等,X线片示Bo hler角由术前4.8°±11.4°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27.3°±9.7°;跟骨宽度由术前的44.5±4.6mm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41.3±3.8mm;跟骨体长度由术前的62.3±8.3mm恢复至术后66.5±7.8mm;跟骨体高度由术前38.3±3.8mm恢复至术后41.2±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时MFS评分优良率为82.1%﹙23/28足﹚。结论恢复跟骨形态同时要注重跟骨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配合坚强固定和早期的功能锻炼,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微创复位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20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8~58(39.6±10.8)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Sanders Ⅱ型16例、Ⅲ型24例。40例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下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大“L”形切口组(采用传统的大“L”形切口跟骨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每组20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类型、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2)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围术期资料差异;(3)术后观察局部有无麻木感、是否钢板外露、切口皮肤坏死、术后1年是否有创伤性关节炎等手术并发症情况;(4)对比分析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Gissnae角和Bohler角。结果 (1)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骨折类型、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0.94±0.08)cm、术中出血量(7.20±1.98)mL、手术时间(41.45±9.96)min、住院时间(8.45±2.01)d,大“L”形切口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4.35±1.63)cm、术中出血量(27.35±10.35)mL、手术时间(90.65±12.08)min、住院时间(17.15±6.72)d,关节镜组优于大“L”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0、-8.54、-14.04、-5.54,P值均<0.001)。(3)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术后关节镜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足背皮肤麻木。大“L”形切口组20例中,18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坏死、钢板外露,予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伤口愈合;有4例患者术后感足背外侧麻木,经治疗分别于术后8~14个月痊愈。(4)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关节镜组为(92.10±3.16)分、大“L”形切口组为(91.3±2.45)分,术后2组患者跟骨的Gissnae角和Bohler角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较,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牢固、切口愈合好、疗程短、术后瘢痕不明显、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关节镜辅助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14例,女41例; 年龄47 ~ 76岁,平均(61.2±8.7)岁; 骨折Sanders分型: Ⅱ型12例,Ⅲ型17例,Ⅳ型26例。营养不良程度:中度40例,重度15例; 跟骨骨密度T值-5.2 ~ -2.7,平均-(4.1±0.6)。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球囊”组15例、单纯球囊组12例、螺钉组8例和钢板组2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各时间点关节面塌陷高度及各时间点VAS评分和AOFAS评分。结果 “关节镜+球囊”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球囊组和螺钉组(P<0.01),但低于钢板组(P<0.01);而术中、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与单纯球囊组、螺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钢板组(P<0.01)。“关节镜+球囊”组和单纯球囊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关节镜+球囊组”、单纯球囊组与螺钉组、钢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间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12、24个月时“关节镜+球囊”组和单纯球囊组比较关节面塌陷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螺钉组和钢板组关节面塌陷高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关节镜+球囊”组与螺钉组、钢板组,单纯球囊组与螺钉组、钢板组关节面塌陷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康复期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应回顾性分析对1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单一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螺钉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切口愈合,无坏死,感染,或腓肠神经损伤。平均8周﹙7~10周﹚后,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平均4.3个月的时间﹙3~7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小的单一的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性的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和最小损伤性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对22例跟骨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多枚螺钉和(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2例。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术后8~15月,平均1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0例,良9例,优良率86.4%。结论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符合微创治疗原则,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钛合金重建钢板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方法对2007-2009年的17例移位较为明显的肩胛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论所有病例均在术后进行10-24个月随访,骨折均已完全愈合,功能恢复按照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8%。结论在严格手术指征下切开复位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既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也为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