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剌督脉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取督脉穴为主,配合阳明经穴,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以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7.94%。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偏瘫不但临床治愈率高,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治序组以督脉的百会穴为主的整体疗法和以局部序法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77%。文中就督脉的百会穴为主在中风后遗症中的重要性和取之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2007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阴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1994~1999年3月间,以针刺阴经穴位为主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依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并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首次发病者。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8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以颞穴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颞穴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彭旭明,靳瑞、张家维、赖新生(指导)主题词中风偏瘫/针刺疗法,颞穴/临床应用中风偏瘫是指中风经救治,所遗留的半身不遂,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从而导致患者生活障碍,丧失工作能力,针刺颞穴治疗...  相似文献   

8.
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 3 0 d。结果与结论 临床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 P<0 .0 5 )  相似文献   

9.
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探讨督脉经穴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作用和针刺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组48例患者针刺患肢体穴位,治疗组50例患者针刺督脉经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结论针刺督脉经穴能调节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疏通阻滞经脉之气血,是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韩新强 《河北中医》2003,25(12):948-948
中风偏瘫是临床常见病。 1 9960 4~ 2 0 0 3 0 4,笔者以针刺血海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 3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 0例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 ,属于中风偏瘫患者[1] 。其中男 1 9例 ,女 1 1例 ;年龄 3 5~46岁 1 0例 ,5 0~ 72岁 1 8例 ,>80岁 2例 ;缺血性中风 1 4例 ,出血性中风 1 6例 ;病程 <3个月 2 0例 ,>3个月 1 0例 ;左侧偏瘫 1 2例 ,右侧偏瘫 1 8例。1 .2 治疗方法 主穴 :血海。配穴 :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采取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 0min,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  相似文献   

12.
以督脉穴为主治疗中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几年我们在中风的临床治疗中以督脉穴为主配合头针治疗50例患者,并设对照组48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针灸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全部病例依...  相似文献   

13.
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08例中风患者全部采用针刺,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结果:基本治愈41例,占全组病例的38%;显效52例,占全组病例的48.1%;有效13例,占全组病例的12%;无效2例,占全组病例的1.9%.总有效率为98.1%.结论: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2 7岁。自诉 2年前感觉胸闷 ,呼吸不畅 ,去县人民医院诊治 ,经摄片检查示两肺上、中部各有两块阴影 ,确诊为肺结核。曾服雷米封、利福平、胎盘等药都不见效 ,反日益加重。近来上楼走路 ,呼吸都感困难。要求针灸治疗 ,即于督脉压痛点胸 2 棘突下、身柱及两侧夹脊进针 ,起针后再针胸部压痛点华盖、膻中、气户、俞府。针背部穴取俯卧位 ,用 5 0mm毫针 ,督脉穴针尖略向上 ,从椎间隙刺入 ,可达1寸深 ,针感直透前胸 ,夹脊穴直刺可达棘椎横突 ,针感随肋骨方向绕达前胸或侧胸。胸部穴位取仰卧位 ,俞府、气户用 40 mm针直刺 ,针感内传或向…  相似文献   

15.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治疗后两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显著性(P<0. 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 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 05)。结论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较传统的针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中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乙组(41例)、甲组(41例)。乙组给予推拿治疗,甲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对比2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6. 12±10. 33)分大于乙组(45. 25±8. 48)分,差异显著(t=9. 999,P=0. 000)。甲组的运动功能评分(64. 25±10. 85)分大于乙组(47. 20±11. 25)分,差异显著(t=6. 985,P=0. 000)。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 12%)高于乙组(73. 17%),差异显著(χ~2=7. 405,P=0. 007)。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中,针刺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风偏瘫的针刺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羽  邢素洁 《河北中医》1989,11(1):37-37
我所开设治疗偏瘫门诊,4年来收治300多例偏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资料完整者200例,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导如下。一临床资科本组病例大部分经过CT检查而确诊的。200例中男116例,女84例。属脑出血者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例,脑血栓形成者79例,脑梗塞者95例,脑萎缩者5例,脑血管痉挛者2例。  相似文献   

18.
督脉十三针为主治疗中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王利 《中国针灸》1996,16(6):9-10
笔者以针灸界前辈王乐亭的经验方“督脉十三针”为主,治疗中风50例,并与对照组48例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14.6%,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笔者认为:针刺督脉,取一经之穴,可以疏通多条经脉之气血,从而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或康复科中风偏瘫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采取分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后期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应用简化Fugl-Meyer(FMA)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MA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积分均提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分期针刺较传统针刺能更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与 BI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