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当前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特点与规律的统计与分析,为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本市2015-2016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全市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本市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1 339例,发病率70.72/10万,分别较2015年的(750例和39.88/10万)上升了78.53%和77.33%.结论 本市布病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出现由后山地区(畜牧业旗县)向前山地区(非畜牧业旗县)蔓延的新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淄博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淄博市1954~2011年人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畜间主动免疫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1954~2011年有37年报告布病疫情,累计报告380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0.2512/10万,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的56个乡镇、118个村,张店区30例(含高新区3例),分布在7个乡镇的12个村;淄川区157例,博山区22例,临淄区55例,周村区28例,桓台县48例,沂源县28例,高青县12例。1954~1988年仅14年有疫情,合计94例;1989~2011年每年均有疫情发生,合计283例,2011年发病数最多(45例)。1958~2011年累计检测140 154只(头)牲畜,布病抗体阳性1 162只(头),阳性率为0.83%;累计免疫接种羊只88.4 9万只(头),其中29年未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70年代末至80年代有11年无病例报告,布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89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病例数逐年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淄博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淄博市1954~2011年人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畜间主动免疫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1954~2011年有37年报告布病疫情,累计报告380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0.2512/10万,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的56个乡镇、118个村,张店区30例(含高新区3例),分布在7个乡镇的12个村;淄川区157例,博山区22例,临淄区55例,周村区28例,桓台县48例,沂源县28例,高青县12例。1954~1988年仅14年有疫情,合计94例;1989~2011年每年均有疫情发生,合计283例,2011年发病数最多(45例)。1958~2011年累计检测140154只(头)牲畜,布病抗体阳性1162只(头),阳性率为0.83%;累计免疫接种羊只88.49万只(头),其中29年未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70年代末至80年代有11年无病例报告,布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89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病例数逐年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包头市制定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根据收集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和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包头市所有旗县区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包头市报告人布病总数为2 940例,年均发病率为17.14/10万,2019年达到23.44/10万;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3—8月为高发期,累计病例报告数为2 013例,占总病例报告数的68.47%。全市10个旗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达茂旗报告例数最高,占总报告例数40.7%。男性报告例数2 130例,女性报告例数810例,男女性别比为2.6: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5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数57.7%;农民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报告的75.0%。结论 包头市人间布病疫情总体处于较高发病水平,各部门应加强对高危易感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包头市人间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形势,为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对4个监测县(市、区)进行疫情监测,同时对12个县(市、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及对2013年新疆累计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新疆16个布病监测县(市、区)流行病学调查共15 809人,血清学检测10 553份,血检阳性数1258份,血检阳性率为11.92%,患病数1185例,患病率为7.50%,新发病例数1136例,发病率为5.16/10万。结论 2013年新疆人间布病血检阳性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2012年,2013年全疆累计报告发病数3930例,与2012年(2251例)比较上升了74.59%,疫情形势仍比较严峻,今后应加强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6.
内蒙原为布病严重流行区。通过防疫人员与病区群众共同努力,疫情已明显下降,新发病人已由年发病2000余人(50~60年代)降至20人左右(90年代),由大流行变为散发,疫区旗县减少58个。然而,布病疫源地和流行因素仍然存在,防疫工作如有放松,还可燃发新的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包头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的疫情现状,为布鲁杆菌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包头市青山区、达茂旗、固阳县等9个旗县区作为监测地区,每个监测旗县选择9个以上的监测点,选择与家畜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采用虎红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重点人群进行人间布病病情调查。结果 9个旗县共计监测14 582人,检出阳性711人,感染率为4.88%(711/14 582),新发病例数为529人,发病率为3.63%(529/14 582),患病病例数为687人,患病率为4.71%(687/14 582)。结论继续做好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加大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人员培训,切实做好牲畜检疫、淘汰和免疫接种等工作,有效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评价本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有效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为制定和落实相应的人间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3~5月,按照《乌兰察布市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筛查监测及入户宣教干预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每个旗(县、区)至少开展血清学筛查1 000人,同时由经过培训的布鲁氏菌病防治专业人员以入户的方式,对高危人群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结果全市各旗(县、区)除丰镇区由于特殊情况未开展血清学筛查工作以外,共对所辖地区的46个乡、镇(苏木)的454个自然村开展了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筛查和监测工作。调查65 696人,血检10 607人,检出阳性血清375人份。其中,感染率0.57%,发病率0.16%,患病率0.47%,确定并处理人间布病暴发点11个。结果全市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主动发现病人数明显下降,本市所采取的布鲁氏菌病患者免费救治措施效果初步显现。结论但是,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病率由2013年的0.049%,上升为2014年的0.16%,说明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巩义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巩义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巩义市共发生布病25例,发病率1.0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17个乡镇中,7个乡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主要集中在站街和康店两个乡镇,占64.00%。5~8月发病20例,占80.00%。40~60岁发病1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4.00%。[结论]今后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动物的自动免疫,管好畜牧市场,加强疫情监测,以有效控制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分析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区)2001-2010年上报的布鲁菌病疫情监测数据以及乌兰察布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布鲁菌病疫情监测资料,旨在了解乌兰察布市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病例诊断均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调查显示,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2001-2010年间呈逐年上升,2010年发病人数发病率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发病人群是以农民为主,占86.15%,其次是牧民占发病率6.42%。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以畜牧业为主的旗县向其他地区包括城市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