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比较分析 88例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头部CT所见 .[病例报告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对发病因素、症状、体征和头部CT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发病因素中有高血压者占 6 4 % ,心脏病者占 2 3% ,糖尿病者占 2 5 %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占 30 % ,高脂血症者占 4 5 % ,吸烟者占 5 2 % ,有家族史者占 33% .非老年组中初发者多见 ,有头痛、头晕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者比老年组多见 ,而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则老年组多见 .头部CT示单梗塞灶者在非老年组多见 ,多梗塞灶、脑白质脱髓鞘及脑萎缩者在老年组多见 .[讨论 ]脑梗死病人因年龄不同 ,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头部CT所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报告109例梗塞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检查异常改变,左侧大脑半球梗塞灶为22.94%,侧大脑半球梗塞灶为18.35%。CT检查正常者2例,占1.83%。EEG正常者30例,占27.52%;EEG异常者63例,占57.80%。在异常EEG患者中示有病灶者46例。1例临床证实的脑梗塞患者,EEG示左侧枕区有病灶,而CT报告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短期复发原因 .[方法 ]对 6 8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病例的术前肿瘤大小、数量、大体病理、肿瘤复发的时间及术中、术后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原发肿瘤大于 5cm者 5 1例 ,占 75 % ,小于 5cm者 17例 ,占 2 5 % ;有肝硬化者 6 5例 ,占 95 % ;包膜不完整和无包膜者 46例 ,占 6 7% ;病理检查中发现卫星子灶 5 3例 ,占 78% ;6 8例均为术后 3个月内复发病例 ;复发灶多为 2cm的单发或多发结节 ;术中、术后输血 6 0例 ,占 88%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大于 5cm ,有肝硬化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有卫星子灶者术后复发率高 ,肝手术刺激、输血可促进肿物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发生在胃窦者居多,占42.31%,其次为胃体,占26.92%;癌灶3cm者占73.08%,癌灶3cm者占26.92%,癌灶3cm者发生在黏膜内的比例明显高于黏膜下层(P0.05);肿瘤形态以Ⅲ型居多,占38.46%,其次为Ⅱc型占34.62%;组织学分型:中分化腺癌最多占34.62%,高分化腺癌占30.77%。结论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机制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小儿颅脑外伤住院75例病人CT资料.结果: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死灶梗死64例,占85%:脑叶区梗死,11例,占15%.19例伴双侧豆状核钙化.伤后2个月CT复查25例,病灶均呈软化灶.首次CT扫描发现脑梗死仅有5例,复查CT发现脑梗死2O例.轻微脑外伤患者31例,其中术后4例.结论:小儿外伤性恼梗死多见于婴幼儿,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法,当首次CT扫描未发现脑梗死时,应根据病情需要行CT复查,尤其是外伤后偏瘫患者,CT复查更为重要,能明确是否出现梗死灶.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便塞灶,而且可以观察梗死灶的变化过程.外伤后出现梗死灶的最佳时间是伤后1~6天.  相似文献   

6.
张小弟 《河北医学》2003,9(8):721-721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最主要三大杀手之一。现将我院 2 0 0 2年 1月 1日 1 2月 31日住院均经头颅CT或MR证实的老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 8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 6例 ,女 31例 ,年龄 6 0~ 97岁 ,平均 74 .4岁 ,以中、高龄老年为主。[1] 中高龄老年 6 7例占 77.0 % ,其中高血压史 5 9例占 6 7.8% ,糖尿病史 1 1例占 1 2 .6 % ,吸烟史 9例占 1 0 .3% ,饮酒史 5例占 5 .7% ,第二次梗塞者 1 7例占 1 9.5 % ,第三次梗塞者 2例占 2 .3% ,第四次梗塞者 1例占 1 .1 %。1 .2 首发症状 :眩晕 4例 ,头昏 1 …  相似文献   

7.
崔军莉  代娟丽 《吉林医学》2014,(18):3986-3986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其中合并老年2型糖尿病44例,设为观察组;另外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脑梗死病变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100;多灶性梗塞、再发性梗塞较为常见。结论: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100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见的多为多灶性梗塞、腔隙性梗塞和再发性梗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1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在患者发病7 d内,对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核磁共振检查,并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血管阻塞者54例,占62%;血管再通者28例,血管再通率为32%;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者41例,占76%。结论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其脑梗死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对65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血糖测定,并根据CT结果将其分为大梗塞灶与小梗塞灶两组。以探讨血糖与脑梗塞面积大小的关系及测定血糖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65例经CT确诊为脑梗塞的住院患者,男34例,女31例,年龄49—82岁,平均63.7岁,其中糖尿病患者12名。根据CT结果将梗塞灶最大直径≤2cm定为小梗塞灶组,计30名,其中糖尿病患者4名;将梗塞灶最大直径>2cm定为大梗塞灶组,计35名,其中糖尿病患者8名。 1.2 方法:上述病例均于发病24小时内空腹静脉采血。用己糖激酶方法测定血糖(试剂由长征公司提供,使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采用统计学中对期望的双侧检验(t检验)。 2 结果 大梗塞灶组35例病人血糖8.9±4.3mmol·L~-,其中28例高出正常值,占80%。小梗塞灶组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CT灌注各参数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15例,均先行CT平扫,然后行CT灌注扫描,72h内行头颈部血管检查,1周后行CT平扫随访;对灌注数据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1)CT平扫发现8例片状梗塞灶,7例腔隙性梗塞灶;CT灌注发现8例大面积梗塞灶,2例腔隙性梗塞灶;血管造影发现8例大血管狭窄或闭塞。(2)急性脑梗死各灌注参数均数是:CBV=(3.88&#177;1.57)mL/100g,CBF=(21.76&#177;15.79)mL/100g/min,MTT=(20.30&#177;17.99)s,TTP=(32.63&#177;10.24)s。(3)急性脑梗死CT灌注各参数变化特点是:CBV及CBF降低,MTT及TTP延长;各灌注参数的敏感性依次是:MIT〉CBF〉TTP〉CBV。结论:脑CT灌注可以早期定性诊断较大面积急性脑梗死,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病例、CT灌注在于早期排除较大面积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芶昭映 《四川医学》2000,21(11):961-961
食管多发癌临床上少见。我院 1976年 10月至1999年 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 1456例 ,发现食管有两个以上癌灶者 12例 ,占同期确诊病例的 0 .8%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4 3~ 66岁 ,平均为 56岁。病程 :自咽下困难至就诊时间 :1~ 2个月 2例 ;3~ 5个月 6例 ;半年以上 4例。癌瘤部位 :食管中段 8例 ,下段 4例。1.2 病理大体检查 :肉眼见 12例食管标本中 ,共发现2 6个癌灶 ,均侵犯食管肌层 ,其中两个癌灶者 10例 ,3个癌灶 2例。癌直径 1.5~ 3.0 cm者 2 0个 ,>4 .0 cm者 3个。两癌灶间距 1.5~ 5.0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及临床表现,总结创伤性脑梗死的治疗体会。结果通过常规治疗,治愈10例,占31.25%;好转出院8例,占25.00%;病危转入上级医院5例,占15.62%;重残2例,占6.25%;中残3例,占9.38%;死亡4例(3岁以下2例),占12.50%。结论创伤性脑梗死主要是通过CT或MRI的方法来诊断,创伤后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及早预防与诊断,及时采用常规处理并配合解痉、扩充血管等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及其和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塞部位以双侧基底节区、脑干、半卵圆中心、小脑及丘脑为主(47例,87%)。梗死灶为多发性42例(77.8%),梗塞灶数量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腔隙性脑梗死49例(90.7%),大面积脑梗死5例(9.3%),合并脑白质脱髓鞘34例(63%)。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和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田进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88-3890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创伤性梗脑死的认识。方法分析16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16例创伤性脑梗死病例中,1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3例首次CT检查阴性,创伤后3 d~15 d CT复查发现脑梗死。创伤性脑梗死CT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室旁或脑叶低密度梗死灶。1例多发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CT对成人创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1年1月至1993年10月.收治急性大脑半球脑梗塞117例,现对4种常用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17例.其中男68例,女49例,年龄34-81岁,平均58.82岁、治疗前昏迷者8例,语言障碍32例,面舌及肢体瘫117例,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行CT检查根据临床及CT改变确诊为大脑半球梗塞。头部CT检查正常考24例,梗塞灶位于左侧48例,右侧34例,双侧者11例,梗塞灶直径0.5cm-5.0cm。二、治疗方法: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在Ⅱ级以下,梗塞灶直径在3.0cn。以上者均常规用甘露醇静点,所有病例都给了维生素E及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住院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 119例、4 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清CRP水平 (10 .35± 15 .5 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CRP(2 .5 6± 1.87mg/L)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血清CRP水平与梗塞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尤以梗塞灶体积更为明显 ;且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CRP是临床了解脑梗塞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血清CRP水平和梗塞灶体积及病情轻重程度三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7.
罗凝春  宋晓玲 《吉林医学》2011,(18):3739-3739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用PHILIPS非凡,探头频率为3.5~12 MHz仪器对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CDFI观测血流速度变化,频谱改变,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结果:126例脑梗死中有粥样硬化斑者105例,硬化斑出现于颈总动脉及分叉处者78例,占62%,斑块见于颈内动脉者29例,占23%,斑块见于颈外动脉者12例,约占10%,颈动脉闭塞者7例,约占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炎性肉芽肿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经MRI检查后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仪测定靶灶坐标行伽玛刀治疗。结果本组脑炎性肉芽肿19例,靶灶直径(Z Y Z/3)1.0~2.5cm,平均2.0cm,边缘剂量16~18Gy,平均(15.8±1.7)Gy,中心剂量25~36Gy,平均(28.9±2.1)Gy,随访12~24个月:①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每年偶发1~2次者计为12例;②癫痫发作减少75%者76例。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脑炎性肉芽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大脑后动脉脑梗塞的早期CT表现,以提高认识. 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间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所见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脑后动脉梗塞病例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创伤性大脑后动脉梗塞病例27例,占同期颅脑外伤住院病人3877例的0.70%,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9例的2.76%.术前大脑后动脉梗塞者3 例,CT检查可见稍低密度改变,术后出现大脑后动脉梗塞的患者,CT检查可见明显的不同程度的低密度改变.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脑后动脉梗塞患者CT、MRI扫描早期即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指导临床早期积极地采取快速手术减压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胃粘膜异位症内镜下的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7月期间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内镜下诊断及病理证实胃粘膜异位症的76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胃黏膜异位症患者中,临床表现均以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就诊,内镜所见食管、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单个或多个广基息肉样隆起。取材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胃粘膜异位。其中十二指肠球部胃粘异位者71例,占93.42%,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者1例,占1.32%,食管下段贲门口胃粘膜异位者4例,占5.26%。结论本组76例病例以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症为主,占93.42%,故对于内镜下十二指肠息肉样隆起病变,多灶取材获得病理结果,并给予内镜下射频、电切及热活检钳治疗是诊治此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