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3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应用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情况,并进行随访,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患者平均2年随访期间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再发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73例(55%)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59例(45%)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患高血压比例、冠心病家族史、患糖尿病比例以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0.01);两组疾病临床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特征无差异(P〉0.05)。两组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期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事件分男11为0、2和12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0、1和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9.4%比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颈动脉超声阳性(OR=5.22,95%CI为1.34~lO.25,P=0.005)是早发冠心病介入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既往或入院后OGTT试验结果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其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并对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血糖、血脂水平、平均动脉压、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无糖尿病组r=0.827,P〈0.01;合并糖尿病组r=0.89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史、hs—CR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hs—CRP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且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糖尿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监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82例,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414例(DM-CHD组)、不合并冠心病患者168例(DM.NCHD组),另选择100例非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空腹取血测定3组血浆vWF、TC、LDL-C、HDL-C、TG、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FBG)、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记录DM.CHD组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及Gensini积分;同时根据ACC/AHA冠脉病变分型建议,将患者冠脉病变分为A、B、C型并比较分析。结果DM.CHD组血浆vwF水平高于DM-NCHD组和对照组,P均〈0.05。DM-CHD组血浆vWF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1、0.635,P均〈0.05);冠脉C型病变患者血浆vwF水平高于B型病变和A型病变(P均〈0.05),且B型病变高于A型病变血浆vwF水平(P〈0.05)。DM-CHD组血浆vWF与糖尿病病程、FBG、HbA,c、IR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1、0.508、0.616、0.796,P〈0.05),其中与IRI的相关性最高(标准化回归系数0.976,P=0.023)。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vWF水平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糖尿病病程、FBG、HbA,c、IRI密切相关。vWF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血浆vWF水平有助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合并糖尿病组60例,无糖尿病组60例,根据临床特点及冠造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冠脉造影主要表现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组(P〈0.05),两组病变血管的分布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方法选择2个种族的573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295例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78例非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为对照组。分别测血浆MPO水平及空腹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空腹血浆胰岛素、脂联素、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Ⅶ因子浓度,并采用Spearman法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PO水平SAP组为126.3(95.8~160.2)mg/L,对照组为123.6(97.4~150.0)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黑人男性、白人男性、黑人女性及白人女性MPO水平分别为119.6(94.8~146.9)、124.6(99.9~154.6)、124.0(93.3~152.3)mg/L及127.5(95.3~159.8)mg/L,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水平与Ⅶ因子(r=0.251,P〈0.01)、空腹血糖(r=0.095,P〈0.05)、甘油三酯(r=0.186,P〈0.01)、总胆固醇(r=0.081,P〈0.05)、超敏C反应蛋白(r=0.123,P〈0.01)和纤维蛋白原(r=0.077,P〈0.01)呈正相关;与脂联素(r=0.115,P〈0.01)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MPO水平未升高,不是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测因子,且在性别、种族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汉两族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维吾尔族59例,汉族66例;稳定性心绞痛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1例、2型糖尿病患者53例、高血压病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相关病史(年龄、人体质量指数),进行实验室检查(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病变程度。计算ISI,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ISI在两族人群中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汉族:r=-0.71,P=0.03,维族:r=-0.52,P=0.04),在汉族患者中与人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r=-0.45、-0.68、-0.55,P均〈0.05);在维吾尔族患者中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r=0.67,P〈0.01),与(HbAlc)、LDL-C、脂蛋白a呈负相关(r=-0.47、-0.35、-0.42,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并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控制维汉两族冠心病患者体重,降低血糖,LDL-C等水平均可减少胰岛素抵抗,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再发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治疗后再发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使用尼可地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6.5±2.8)次弧(10.2±4.8)次,P〈0.05]、持续时间[(1.5±0.9)min vs.(2.4±2.3)min,P〈0.05]、显效率[80.0%(24/30)vs.53.3%(16/30),P〈0.05],心电图改善[80.0%(24/30)vs.40%(12/30),P〈0.0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轻中度头痛2例,对照组出现轻中度头痛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低血压发生,对血糖也无明显影响。结论尼可地尔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再发心绞痛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tC)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2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检测其CystC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Cyst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CystC水平较S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ystC水平较u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示,CystC水平、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yst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能为研究及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形态斑块的稳定性及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Ⅰ型病变组(21例)、Ⅱ型病变组(45例)、Ⅲ型病变组(19例),40例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浆Ⅶ因子凝血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其中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诊一年,观测预后。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凝血纤溶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其中Ⅱ型病变组Ⅶ因子凝血活性、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所下降(P〈0.05);D二聚体改变无显著性(P〉0.05)。一年内急性心肌梗塞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它两型(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不同形态斑块凝血纤溶活性明显不同,可以作为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斑块稳定性及疾病转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冠心病、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 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AMI组、Ⅱ型糖尿病并发AMI(AD)组,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者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静脉血,测定PPARγ、血脂、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各组间比较PPARγ水平,S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UAP组、AMI组、DA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与单纯AMI组相比,AD组PPARγ降低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评估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示“正常”的病变冠脉参照节段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小,形态以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确诊心绞痛的患者82例,按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32例)和非DM组(50例)。应用IVUS对两组的84支参照节段血管进行检查。结果:所有82例84支血管参照节段血管内超声检测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非DM组比较,DM组参照节段血管流通面积明显减小[(8.03±1.86)mm。比(7.79±1.27)mm2],参照节段外弹力膜面积[(14.09±3.86)mm2比(15.29±2.51)mm2]、斑块负荷[(41.9±8.58)%比(48.69±6.86)%]、偏心指数[(3.76±2.49)比(8.13±6.77)]及病变长度[(6.66±4.73)mm比(10.58±5.74)mm]明显增大,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参照节段斑块负荷与目标病变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880,P〈0.001)。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参照节段同样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病变在糖尿病患者更加弥漫。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检测其 CRP水平,并对CRP和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合并冠心病患者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为B组,冠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C组.对各组受试者于入院24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入选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总活力(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采用分光比色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所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计算Gensini积分值.对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指标与冠脉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PG、FINs、HOMA-IR、MDA、Gensini积分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冠脉造影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OS、iNOS、NO急性心肌梗死组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冠脉造影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PG、FINs、HOMA-IR、MDA、Gensini积分均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而NO、tNOS、iNOS均低于冠脉造影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OMA-IR与MDA、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与NO、tNOS、iNOS呈负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反应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合并CHD组(108例)和CHD组(138例),询问患者病史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床边心电图检查.结果:与CHD组比较,T2DM合并CHD组患者血压,血脂异常发生率,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胸痛(87.7%比59.3%)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T2DM合并CHD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20.3%比32.4%)及传导阻滞(5.8%比14.8%)发生率显著升高(P均<0.05),三支病变率(19.6%比50.0%)、弥漫性病变率(37.0%比59.3%)也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冠状动脉病变更广泛、严重,代谢异常及心律失常更严重,而胸痛较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37例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T2DM组)及非糖尿病组(NDM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及CA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的高血压、高血糖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M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T2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C型病变均高于NDM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TC、TG、LDL-C均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也比后者严重.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 throm bom odulin,T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三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抽取血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其血浆 TM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TM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患者血浆 TM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但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血浆可溶性 TM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 ,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者冠脉血流重建前后心电图ST-T改变规律,为心电图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过冠脉旁道移植术(CABG)或冠脉支架植入术(PTCA)者154例手术前、后ST-T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静息心电图呈持续性ST-T改变者83例(A组)、易变性ST-T改变者33例(B组)、静息心电图正常但心绞痛或运动试验诱发ST-T改变者35例(C组)、ST-T完全正常者3例(D组)。4组患者手术后观察心电图6月~3年,原有的ST-T情况维持不变者分别为76例(91.6%)、28例(84.8%)、6例(17.1%)、3例(100%)。在异常ST-T维持不变者(110例)中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者17例(15.4%)、高血压者48例(43.6%)、糖尿病17例(15.5%)、风心病2例(1.8%)、其它24例(21.8%)。结论 A组和B组多为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和自主神经功能不平衡所致,部分为非特异性ST-T改变,冠脉血流重建对其影响很小;C组多为心肌缺血所致,冠脉血流重建可以使其恢复正常。心电图持续性和易变性ST-T改变不宜诊断为心肌缺血或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尤其对冠脉血流重建后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