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患者 ,男 ,4 7岁。双眼视力下降 ,视力疲劳近 2 0年 ,近 3年症状加重 ,且每日下午 3点以后右眼视力模糊 ,眼重症疲劳 ,隐痛 ,伴头痛 ,恶心等症状 ,于 2 0 0 2年 3月 2 0日来诊。检查示视力右 0 .3,左 0 .4 ,双眼位正常 ,运动无明显受限 ,角膜及屈光间值清晰 ,眼底无异常发现。 9时 30分矫正视力 ,右 - 4 .0 0DS - 2 .5 0DC× 32° =5 .0 ,左 - 3.75DS - 1.75DC× 14 5° =5 .0。眼斜位十字试验 :右眼上斜位 2 .5 △ 。马氏杆检查 :右眼垂直子午线向外侧偏离约 5°。同时机融像检查 :运动性融像基本正常。水平肌力测定无异常。 15时 5 0… 相似文献
2.
511名男性中学生,年龄16~19岁,视力正常,屈光不正度数在-0.50D~+1.00D之间,无自觉症状。用国产隐斜计检查,结果显示各类隐斜的正常范围,外隐斜0~6△,内隐斜0~8△,上下隐斜0~1.5△。各类隐斜的度数与人数频率的分布特征是,正位眼很少,仅占3.7%,其余96.3%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隐斜,其中内隐斜多于外隐斜,右上隐斜多于左上隐斜(即右下隐斜),且垂直性隐斜者95%以上伴有水平隐斜,而水平性隐斜者60~7O%伴有垂直性隐斜。单纯水平性隐斜或单纯垂直性隐斜者人数较少;隐斜度也较小。本组中各类隐斜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青少年中的各类隐斜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4.
5.
对二例隐翅虫所致眼化学伤的临床观察,了解隐翅虫,重视隐翅虫所致的损伤,积极防治.方法回顾性观察隐翅虫所致眼化学伤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隐斜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56名大学生自愿者,分别使用不同的隐斜测量法对其水平眼位进行测量,远距离(5 m)隐斜测量方法为:VG 0.6、FVG 0.6、VG 0.9、FVG 0.9、MR、FMR及SCT;近距离(40 cm)隐斜测量方法:VG 0.5、FVG 0.5、VG 0.9、FVG 0.9、MR、FMR以及SCT,VG 7×7、FVG 7×7。各种方法对同一人分别进行前后连续两次远、近距离隐斜的测量,比较各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及Flash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远距离VG0.9与FVG0.9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方法Flash参与后,测量的结果与无Flash的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两次结果间的差异比较,远距离VG0.6、VG 0.9、FVG 0.9及SCT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lash可彻底破坏融像,从而排除融像性辐辏量改变对隐斜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远距离FVG 0.6、MR以及FMR的可重复性较高,近距离所有的测量方法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697例正常视力飞行员隐斜度数与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视力飞行员隐斜度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环形视标视力表,测定697名飞行员视力。采用STEVEN旋转棱镜作6 m距离水平及垂直隐斜检查。常规小瞳孔眼底检查。结果:正位43人(6.2%);隐斜654人(93.8%),其中外隐斜73人(11.1%),内隐斜58人(8.9%),上隐斜109人(16.7%),外隐斜合并上隐斜209人(32.0%),内隐斜合并上隐斜205人(31.3%)。外隐斜0°~4°者279人(占外隐斜人数98.6%),内隐斜0°~4°者249人(占内隐斜人数94.7%)。结论:本调查表明,在正常视力飞行员中,患隐斜者高达93.8%。上隐斜人数>外隐斜人数>内隐斜人数。内隐斜合并上隐斜与外隐斜合并上隐斜人数基本相同。内外隐斜度数主要分布0°~4°,上隐斜分布在2°之内。以上调查结果可以为招飞工作及制定眼科隐斜标准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隐斜是一种双眼眼外肌肌力的潜在性不平衡状态,双眼有偏斜的倾向,但能够用融合能力代偿,维持眼正位和正常的双眼单视。外隐斜在近视眼患者中很常见,主要原因是由于近视眼所用的调节减少,导致双眼汇聚相对滞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尤 相似文献
10.
隐眼(Cryptophthalmos)为一少见先天性畸形,自Znhender与Manz(1872)首次报道后,国内外文献中已有近百例报导,但合并神经胶质细胞瘤尚未见有报告,现将收治1例隐眼畸形合并眼眶、上颌窦神经胶质细胞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成像(CDI)技术对正常人眼部血流动力学研究.方法:用美国400AU全身多谱勒血流图诊断仪,测量53例(106眼)正常人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参数,经统计学处理取得其正常值范围,并对相关影响因数进行分析.结果:CRA、PCA、OA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分别为:11.50±4.69,4.30±1.34,0.63±0.12;19.92±8.82,7.97±3.96,0.59±0.06;34.12±8.19;11.68±3.34,0.66±0.05.各血流参数与性别、眼别及正常范围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OA及PCA的PSV与年龄负相关,CRA的RI与年龄正相关.结论:应用CDI可了解眼血流力学情况,为临床一些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联合麻醉2185例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CEGA组:选择T9-10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麻醉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硬膜外麻醉给予0.5-0.7%罗哌卡因3-10ml,以瑞芬太尼持续泵入和异氟醚吸入维持。观察麻醉用药量、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有无恶心、呕吐及躁动;CSEA组:选择L2-3腰硬联合穿刺,腰麻给予0.75%布比卡因1.3-1.6 ml,麻醉平面不够者予以硬膜外麻醉衔接。观察麻醉开始至切皮时间、术后头痛发生情况;CBGA组:小儿肌注氯胺酮5-6 mg/kg入睡后,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泵注异丙酚镇静。观察氯胺酮使用情况及术毕患儿苏醒时间。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监测BP、HR、ECG、RR、SPO2、PETCO2。结果 CEGA组生命体征稳定,全麻用药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CSEA组麻醉开始至切皮时间缩短,术后无头痛发生;CBGA组:麻醉效果满意,氯胺酮使用剂量及次数减少,术后患儿苏醒良好。结论联合麻醉效果完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 12 0例眼损伤的部位、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 12 0例眼损伤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 97例 ,女 2 3例 ,右眼 6 1例 ,左眼 4 7例 ,双眼 12例。眼睑裂伤合并泪小管断裂 11眼 ;结角膜化学伤 11眼 ;结角膜热灼伤 3眼 ;下直肌断离 1眼 ;角巩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球内异物、球后异物等 5 5眼 ;撞伤性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房角后退、晶体脱位等 4 1眼 ;眼球挫伤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3眼 ;眶骨暴裂性骨折 3眼 ;视神经挫伤 4眼。结果 :复诊 3个月 ,泪小管断裂 10眼泪道通畅。 1眼拔管后阻塞。下直肌断裂复位后复视消失。其它各类眼外伤矫正视力 1.0以上 4 9眼 ,0 .6~ 0 .8者 2 6眼 ,0 .3~ 0 .5者 2 3眼 ,0 .0 5~ 0 .2 0者 12眼 ,指数 / 30cm 1眼 ,光感 3眼 ,光感消失 3眼 ,眼球摘除植入义眼座 3眼。结论 :眼损伤致盲率高 ,应引起高度重视 ,要以预防为主 ,发生眼损伤后及时就诊 ,努力保护和修复眼内组织 ,为复明创造条件 ,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前房积血的吸收情况、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0年2月就诊的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172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致伤原因、积血程度、在常规根据病情轻重给予制动、止血、降眼压、散瞳、手术等给予对症治疗外。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入院后早期使用激素(67例);2组(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激素(105例),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观察患者积血吸收情况、视力改善和并发症等治疗效果。结果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患者中,早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在1-5d(P=0.0012)和6-10d(P=0.0476)两个时间段积血完全吸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2组(P〈0.05)。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早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能够明显降低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的发生几率。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关键是加速积血的吸收和排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抓住早期手术时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早期使用激素有利于前房积血尽快吸收且可防止继发性前房出血,减少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时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正位者28例,占70%,轻度欠矫或过矫7例,占17.5%,明显欠矫或过矫5例,占12.5%。5~12岁年龄组正位率为83.3%,而13~38岁组为30%,不同年龄组手术矫正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愈小其术后眼位矫正效果愈好。结论建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应早期手术,眼位正位率明显提高,有利于重建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眼部栗刺异物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奇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6):361-362
目的 探讨眼部栗刺异物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基层医院的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治的90例眼部栗刺异物患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伤情、视力及手术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50岁的患者多于年龄≥50岁者。25.6%的患者为多组织复合伤。患者分别采用直接拔除术、切开挑拨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均顺利清除栗刺异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经抗感染治疗,随访期间无感染患者。治疗后视力好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伤情复杂和易引起严重感染为栗刺异物的主要特点;采用恰当方法彻底清除异物和积极抗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64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4例中,24小时内就诊治疗者42例有36例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24例恢复原来视力,3~4天后就诊疗效欠佳,前房积血的吸收,Ⅰ、Ⅱ级吸收时间为3~5天,Ⅲ~Ⅳ级吸收时间为7~16天。结论应用药物治疗及(或)手术治疗可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