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的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大肠癌的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 2 0例大肠癌病人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超选择性插管化疗和明胶海绵栓塞 ;原发性大肠癌 14例于介入治疗后 1周内手术 ;复发性大肠癌 6例 ,行一次导管治疗 2例 ,二次 2例 ,三次 2例。结果 :14例化疗栓塞后根治性切除 12例 ,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姑息性化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大肠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可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手术切除率 ,是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肝脏转移肿瘤的DSA表现。方法:对72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碘化油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CR+PR68%(49/62),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3%、78.9%、43.3%和16.7%。结论: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是治疗大肠癌盱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甚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传统全身化疗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效果不明显,近年采用门静脉灌注化疗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受到重视。我们从1994年9月~1996年10月对77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门脉灌注化疗。现总结近期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共77例,术中探查无远处转移且能行大肠癌根治术的DukesA、B、C期患者,术中以随机分组方式决定行5-Fu门脉灌注与否。分为两组:即门脉灌注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的降低大肠癌术后腹腔种植及减少肝转移发生率,延长生存时间,作者采用术中腹腔化疗加术后静脉化疗治疗大肠癌.自1992年8月至1997年12月采用上述疗法治疗术后大肠癌29例,并与本科同期大肠癌采用单纯手术后静脉化疗19例进行1、3、5年生存效果对比观察,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预防方法,将5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B组(22例)外周静脉化疗。两组病人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均未发现肝转移灶。结果显示,肝转移率A组为15.4%(5例),B组为36.4%(8例)。1、2、3年生存率A级分别为98%、83%、61%,B组为90%、68%、42%。提示门静脉置泵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PCR方法定量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癌症化疗中的主要障碍,人类多药耐药基因的过量表达是耐药的主要原因。该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具有能量依赖的跨膜外排泵功能,可以降低细胞毒性在胞内的蓄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分析了54例大肠癌病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化疗的相关性。初步检测结果表明,大肠癌化疗疗效与MDR1的表达水平有关,未经化疗的病人MDR1呈低水平表达;化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动脉插管化疗中5-氟尿嘧啶的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癌动脉插管化疗中5-氟尿嘧啶的副作用许健,陈君坤,曹建民,黄伟,崔秋宁,李桂清,王江陵5-氟尿嘧啶(5-Fu)作为S期抗代谢化疗药其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对大肠癌化疗作用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笔者对45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肠系膜下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胃及大肠癌术后的治疗、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方法。方法对50例术后1~12个月胃及大肠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取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对照组26例采取术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跟踪随访12~36个月。结果治疗组生存率提高、术后肝转移率及腹腔内种植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疗效明确,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胃及大肠癌术后复发及腹腔内转移,并对术前已有腹腔内转移者能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希罗达)或5-Fu/亚叶酸双周疗法联合国产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的60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5-Fu/亚叶酸双周疗法联合奥沙利铂,称5-Fu持续滴注组,共32例。另一组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称卡培他滨组,共28例。5-Fu持续滴注组平均化疗2.7周期,卡培他滨组平均化疗2.8周期。结果:5-Fu持续滴注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NC)7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62.5%。卡培他滨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NC)4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为64.3%。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5-Fu持续滴注组主要毒副反应有口腔溃烂、腹泻、静脉炎、感觉神经毒性等,大部分为Ⅱ、Ⅲ度,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卡培他滨组(P〈0.01)。卡培他滨组较明显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多为Ⅰ、Ⅱ度。结论:卡培他滨或5-Fu/亚叶酸双周疗法联合国产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均较好,但卡培他滨组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毒副反应轻,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更好,是治疗晚期大肠癌较为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术前介入化疗在大肠癌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大肠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后化疗。但是,由于大多数大肠肿瘤病人发现较晚,术中发现大多发生淋巴结转移,给手术根治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3年开始联合放射线介入科开展了手术前介入化疗配合手术根治及手术后再次化疗的疗法联合治疗大肠癌共17例,疗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大肠癌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47岁,平均56.5岁。其中升结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3例。1.2方法对已经结肠镜确诊为大肠癌的病人,暂不立即进行手术,而是先通过介入方法进行化疗。介入疗法运用解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且呈上升趋势,采用大肠癌门静脉插管化疗,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减少化疗反应,展示了良好前景。我科于1993年-1997年实验门静脉插管化疗74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晚期大肠癌患者以腹腔镜铺助下晚期大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11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开腹晚期大肠癌切除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腹腔镜铺助下晚期大肠癌切除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镇痛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中患者的失血量、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肠道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晚期大肠癌以腹腔镜辅助下晚期大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能够使患者的肠道功能得到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但部分病人因术后复发和转移而致洽疗失败。复发和转移的原因之一是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种植转移,杀灭和清除脱落癌细胞及其微小种植转移灶,是防止术后腹腔内复发的重要措施。我科对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腹腔内灌洗化疗防治大肠癌术后腹腔内转移,共应用64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临床上约1/3~ 1/4属晚期 ,单纯疗效最好的为 5 -FU ,其有效率为2 0 %左右[1] ,以 5 -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并不优于单药 ,有效率为 2 3.7% [2 ] 。 1995 - 0 4~ 1998- 0 1,我院采用局部注射联合FOM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病人 18例 ,效果较好。现谈几点护理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33~ 6 8岁 ,平均5 2岁。按 1978年改良的Dukes分期 ,C期 6例 ,D期 12例 ;直肠癌 14例 ,乙状结肠癌 4例 ,术后复发 6例。1.2 方法 :18例均使用 10 -羟基喜树碱 …  相似文献   

15.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局部消融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留置导管药盒系统,然后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分别行经动脉灌注化疗(TAI)10例,经动脉栓塞(TAE)25例,使用药物为草酸铂、CPT11、丝裂霉素C和5-Fu CF。2~3次治疗后,全部患者在CT导向下行消融术,其中9例在激光消融基础上加入无水乙醇。激光消融后1个月复查CT、CEA,判定疗效。结果:2~3次TAI和TAE后病灶缩小17例,不变13例,增大5例。14例CEA阳性者治疗后下降6例,不变5例,增高3例。加用消融术后,CT扫描显示,残癌中央斑点状气化29例,全部汽化6例。其中采用单纯激光消融的20例患者,病灶缩小8例,不变5例,增大7例。采用激光加无水乙醇治疗的9例中,缩小5例,不变2例,增大2例。TAE/TAI后CEA不变或升高的8例中,消融术后下降3例,不变4例,升高1例。结论:①大肠癌肝转移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超选择插管可使病灶染色更为清晰。②留置PCS,行TAI/TAE,使用草酸铂、CPT11及5-Fu序贯化疗方法对转移癌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③TAI/TAE不能消除全部病灶,对残癌病灶使用激光或(和)无水乙醇等局部消融是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术前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临床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1例大肠癌术前应用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并灌注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化疗后2~4周手术切除,其标本病理切片组织学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0.9%。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本文收集我院近4年来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抗癌药物动脉灌注、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大肠癌35例作一分析,着重订论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诊断和灌注化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能否引起进展期大肠癌肿瘤细胞的凋亡以及对大肠癌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labeling,TUNEL)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链菌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 or 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标记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的PCNA表达,对96例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正常大肠黏膜和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tis index,AI)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两个新辅助化疗组患者肿瘤细胞AI分别为7.47%和6.14%,与手术对照组肿瘤细胞AI 4.83%相比明显增高(P<0.01),与单纯对照组大肠黏膜细胞AI2.74%相比明显增高(P<0.01);两个新辅助化疗组中患者肿瘤细胞PI为分别33.71%和39.68%,与手术对照组肿瘤细胞PI51.51%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单纯对照组大肠黏膜细胞PI 19.82%相比明显增高(P<0.01).两个新辅助化疗组间AI与PI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抑制其增殖,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程度与大肠癌新辅助化疗的不同方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Ⅲ期贲门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Ⅲ期贲门癌23例,术前行“顺铂100mg+氟尿嘧啶1000mg+吡柔比星50mg”胃左动脉灌注化疗,3~4周后行贲门癌切除术。结果动脉灌注化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手术中局部组织无明显水肿及粘连;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结论选择性胃左动脉灌注化疗3~4周后手术切除,是治疗Ⅲ期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本文应用流式细胞计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息肉组织细胞DNA定量分析,探讨各类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由轻度到重度异型增生,及大肠癌不同阶段组织细胞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正确处理各类型息肉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65例标本均为内窥镜下活检组织,其中正常大肠粘膜6例,炎性息肉10例,增生性息肉7例,腺瘤性息肉10例,腺瘤性息肉伴轻度异型增生的10例,伴中重度异型增生12例,大肠癌10例。1.2 方法: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