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CR/ABL联合基因是一个重要的凋亡抑制基因,在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其他一些白血病均有该基因的表达。预示BCR/ABL融合基因可能是上述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发和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PCR同时检测b2a2和b3a2两种融合基因亚型,检测25例CML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BCR/ABL及GAPDH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1.0,灵敏度为2pgRNA,根据熔解温度的不同可以区分b2a2和b3a2两种融合基因亚型。CML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初发患者的4.72倍。结论本法简便、敏感、特异,可以相对定量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1960年Nowell和Hungefford[1]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的2例CML患者细胞中第一次发现了异常的小型染色体命名为Ph染色体,1973年Rowley[2]通过显带的方法发现Ph染色体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产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h染色体的分子水平及其致病机理也日渐明确,t(9;22)(q 34;q 11)易位的结果是使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3  相似文献   

4.
BCR—ABL融合蛋白多样性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BCR-ABL融合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首先报告各种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构及其转录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M-bcr,mbcr和μ-bcr,以及它们见于那些白血病。其次报告BCR断点位置的变化,ABL的特殊断点,BCR-ABL信息RNA的拼接。BCR-ABL融合蛋白的结构和白血病的关系。引外BCR/ABL细胞还带有染色体的其它异常,Ph染以体的变种等。最后论述了BCR/AB  相似文献   

5.
多表位BCR—ABL融合基因的合成,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免疫治疗是清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并最终根治CML的方向之一,包含BCR-ABL融合区的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体内、外可诱发BCR-ABL特异的T细胞克隆。以BCR-ABL融合肽瘤苗激发特异性T细胞应答CML免疫治疗有希望成为根治CML残留白血病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设计一个280bp的融合抗原基因片段,包含HLA-A2,HLA-A3,HLA-DR11等3  相似文献   

6.
谭琳  聂波  谢瑜 《山西临床医药》2009,(32):2163-2165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BCR/AB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确诊为初治BCR/ABL+-ALL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用VDLP加伊马替尼方案诱导化疗,对照组24例单用VDL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组完全缓解后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结果:治疗组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CR)共20例(83.3%),对照组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CR共13例(54.2%),(P<0.05)。治疗组20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期13(7~19)个月,对照组13例CR,中位缓解期6(3~9)个月(P<0.05)。含伊马替尼治疗组与不含伊马替尼治疗组2a总生存率(OS)分别是45.8%和12.5%(P<0.05)。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BCR/ABL+-ALL,CR较常规化疗明显提高。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中位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也较单用化疗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慢性髓系白血病Ph染色体分析与bcr/abl mRNA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进一步明确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和比较细胞遗传学分的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CML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用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RHG)技术和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对33例C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了分析,对其中1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或α干扰素(IFN-α)+小剂量羟基脲(H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对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①46例在初诊时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ML者占86.4% (19/22);另24例患者诊断为非CML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3例支持CML诊断、1例支持MDS诊断;②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3例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为阳性;③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CML患者,应用HSH法检测BCR/ ABL融合基因可检测到阳性细胞(分别为6.5%及1.2%).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在C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该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1.9±22.3)%和(68.4±19.8)%,加速期为(77.2±16.7)%和(86.8±12.1)%,急变期为(80.6±17.5)%和(81.4±18.0)%,两者细胞中BCR/ABL基因的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率呈直线正相关。同时发现在完全临床缓解患者中,经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71.4%)较经干扰素和羟基脲联合治疗者(10.0%)有更高的分子生物学缓解(P<0.05)。结论:通过FISH对CML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进行监测,有助于CML的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误诊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实验室2000年至今结合白血病免疫分型确诊的巨核细胞白血病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 dual fusion BCR/ABL probe-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探讨各种信号模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BCR/ABL的DCDF-FISH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初诊的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以及10例其它(包括AML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比较DCDF-FISH各种信号模式与染色体关系。结果DCDF-FISH检测见11种信号模式:2R2G为正常细胞信号模式;2R3G、3R2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2F、1R1G1F、1R2G1F和2R1G1F模式的核型都为t(9;22);1R1G3F核型模式为t(9;22)伴有Ph+;2R2G1F为三条以上染色体易位t(9;22;V);1R2G2F为t(9;22)伴多一条22号染色体,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结论BCR/ABL DCDF-FISH检测时存在着多种信号模式,明确各种信号模式的意义,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筑巢式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筑巢式RT-PCR检测20例CML血或/及骨髓中BCR/ABL基因的表达,证实较普通RT-PCR其为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同时以ABL基因为RNA及cDNA质量对照,有效地排除了因标本质量欠佳而致的假阴性或因标本污染所致的假阳性。我们还发现在CML中P210BCR/ABL的表达接近为100%,且与化疗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石卫武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4):360-360,33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l/abl融合基因,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能使细胞调控系统发生紊乱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正常细胞转化为白血病细胞的重要环节。据报道。在95%以上的CML患者中可以检测到Ph染色体。因此。在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Ph染色体分析和bcl/abl融合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价值。为进一步明确CML患者中Ph染色体与bcl/abl融合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调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  相似文献   

15.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才 《检验医学》2006,21(4):438-439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捌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描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 DCCF—FISH的信号特点及其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结果使用BCR/ABL的DCDF探针对6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65例CML核型43例Ph阳性,1例阴性,其余21例未行核性检查或无可分析分裂相;FISH结果65例均为BCR/ABL阳性,其中9例伴ASS基因缺失,5例复杂易位,1例+Ph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传统核型与DCDF-FISH,应互相结合,方可对遗传学特征作出更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幼稚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巨核白血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1例中7例例巨核细胞直径在20μm以内,其中2例细胞直径10-15μm,PPO阳性率50%以上,大部分细胞外形规则,大小均匀,表面突起少,核不规则,核质比大,胞浆颗粒细小,分界膜发育不完全,管道排列无规律;5例巨核细胞直径20μm左右,PPO阳性率在8%-22%之间,核呈圆形或马蹄形,异染色质不等,其中3例无幼稚分界膜和致密颗粒,2例偶见。11例中5例细胞直径在20-40μm之间,PPO阳性率16%-80%,大细胞表面有不规则突起,核质比不等,核不规则,异染色质多,核仁不明显,胞质有成熟分界膜结构、管道系统和成熟α-颗粒。结论:大部分患者巨核细胞以Ⅰ期分化阶段为主,少数病例伴有少量Ⅱ、Ⅲ期细胞;相同或不同患者骨髓中未成熟巨核细胞的发育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7例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瑞氏染色的形态学及骨髓细胞的化学染色进行与分析.结果 表明:贫血为临床常见症状,血小板减少明显,骨髓中小巨核细胞多见.化学染色显示PAS阳性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融合蛋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TD基因与CMLb3a2bcr 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达 ,纯化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体外共孵育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 、CD8+ T细胞的早期活化抗原CD6 9的表达。结果 PTD BCR ABL抗原体外激活CD8+ T细胞的最佳浓度为 10 0 μg ml,时间为 3d。在此刺激条件下 ,15例CML患者中 ,10例表现CD8+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5 .0 1± 3.75 ) % ;4例表现CD4+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0 .32± 3.0 8) % ;其中有 3例CD8+ 和CD4+ T细胞同时活化 ;而对照的BCR ABL抗原刺激组无一例表现CD8+ 或CD4 + T细胞活化 ,其CD6 9表达率分别为 (1.36± 0 .31) %和 (1.4 1± 0 .4 3) % ,与PBS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TD能将外源性BCR ABL抗原转导入抗原呈递细胞内 ,加工呈递后激活抗原特异性CD8+ 及CD4+ T细胞。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少见或不见,极少数病例巨核细胞的数量可显著增高。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例巨核细胞显著增高的急性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