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发生是否与女性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垂体催乳索(PRL)、孕酮(P)、睾酮(T)水平的紊乱有关,以便及早作出诊断,并寻找围绝经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抑郁状态问卷(DSI)对年龄在45~55周岁的妇女进行健康调查及抑郁症状的评估,采用放免测定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组妇女、围绝经期正常对照组及生育年龄正常对照组妇女各60例进行血清E2、FSH、LH、PRL、P、T水平测定。结粜两组围绝经期妇女血清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妇女血清E2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SH、LH在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组显著增高(P〈0.01),血清FSH、LH在围绝经期正常对照组及生育年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绝经期FSH/LH比值均大于1,P在围绝经期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两组围绝经期妇女PRL和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发生与雌二醇的减少、FSH、LH升高及性腺轴调节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72-7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牙周病妇女外周血性激素表达水平。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牙周病患者33例,入选者接受了外周血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垂体催乳素(PRL)和睾酮(T)检测,对照组选择27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同龄女性。结果:绝经期牙周病外周血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其他性激素指标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围绝经期牙周病妇女存在明确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3.
王志国  张家明  万贵平 《江苏医药》2012,38(16):1910-19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对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A组)、50例正常围绝经期女性(B组)和50例健康生育期妇女(C组),比较三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水平差异,探讨其与抑郁程度[Hamiltom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E2含量明显低于B、C组(P<0.05),且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89,P<0.05)。FSH、LH在围绝经期上升,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E2水平下降与抑郁程度相关;检测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可早期诊断围绝经期抑郁症、评估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性激素6项对围绝经期妇女血脂4项水平的影响,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关系,以早期预警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血脂异常疾病,确保女性生命安全、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6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从45~55岁、56~65岁围绝经期妇女中各选择120例作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另外,选择同期25~44岁健康体检女性120名作为对照组。3组受试女性知情参与,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行性激素6项[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血脂4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检测,对比3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对照组健康体检女性的性激素E2、PRL水平以及HDL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1组与观察2组,T、P、FSH、LH水平以及TC、TG、LDL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1组与观察2组,经统计学计算,P <0.05。观察1组E2、PRL水平以及HDL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T、P、FSH、LH水平以及TG、TC、LDL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2组,经统...  相似文献   

5.
更宁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药更宁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去卵巢大鼠为动物模型,戊酸雌二醇片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该丸剂对模型大鼠血清E2、FSH、LH、T、P、T3、T4及TSH等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去卵巢空白对照组比较,更宁丸能升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值,大剂量时还能升高血清P值,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FSH、LH、T3、T4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更宁丸能多途径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善甲状腺功能,从而稳定机体内环境,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以便及早作出诊断,并为寻找围绝经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州市120名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症状,按有无抑郁症状分为两组,即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E2(雌二醇)、P(孕酮)、FSH(促卵泡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E2、P水平低于非抑郁组,而FSH水平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与血清E2、P水平降低和FSH水平升高有关。根据性激素的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正确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的剂量和品种,采取个体化的原则,并做好预防工作,也许可以成为围绝经期抑郁防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31例迟发性痤疮患者、49例青春期痤疮患者及其同龄正常对照女性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黄体酮(P)及催乳素(PR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春期痤疮患者组和迟发性痤疮患者组血清T水平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性增高(P<0.01),而E2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之间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性激素水平异常和痤疮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31例迟发性痤疮患者、49例青春期痤疮患者及其同龄正常对照女性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黄体酮(P)及催乳素(PR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春期痤疮患者组和迟发性痤疮患者组血清T水平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性增高(P<0.01),而E2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之间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性激素水平异常和痤疮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龙丹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41-142
目的探讨健康围生期妇女性激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围绝经期妇女(观察组)与35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体重指数(BMI)以及血压水平分别比较。结果观察组BMI、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而E2则低于对照组,舒张压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女性围绝经期E2水平显著降低是肥胖、血压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性激素水平及绝经年限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萍  张秀梅 《河北医药》2007,29(5):449-450
目的 探讨绝经后性激素变化及绝经年限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方法 对172例绝经后妇女(45~70岁)用双能X骨密度仪(DEXA)进行右前臂远端骨密度(BMD)测定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的测定. 结果 绝经后妇女血清E2浓度明显降低,与BMD呈正相关;FSH、LH随增龄血清浓度增高,与BMD呈负相关;绝经后血清睾酮水平低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呈非线性相关.BMD停经1~3年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绝经年限的延长,各组BM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提高. 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性激素下降和绝经年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探索和尝试用不同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4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配合安官黄体酮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情况及血清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结果经对症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可有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龚明霞  吴俊妍 《安徽医药》2013,17(4):590-591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变化和血脂指标变化的关系,为围绝经妇女保健提供指导。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集了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门诊402例40~65岁妇女,按月经情况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间性激素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三组妇女中FSH水平在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妇女中显著增高(P0.05),E2水平在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妇女中不同程度降低,以绝经后期组显著(P0.05)。三组妇女的血脂指标TG、TC和LDL-C逐渐增高(P0.05),HDL-C的变化三组间不显著。结论围绝经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首先表现为FSH的增高,E2水平的降低相对滞后。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TG、TC、LDL-C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杨桦 《安徽医药》2007,11(2):122-12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小肌瘤伴发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经B超及诊刮确诊的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小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日8.3 mg,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测定用药前后血清FSH、LH、E2、P、T、PRL水平、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常规,并B超检查子宫及肌瘤大小.结果 38例患者服药后闭经,贫血症状改善,停药后部分患者(18/38)进入绝经期.治疗后血清FSH、LH、E2、P平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6个月后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与治疗后比略有增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小肌瘤患者诱发闭经、纠正贫血,使子宫肌瘤缩小,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皮质醇(Cor)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PCOS患者(PCOS组)和47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在早晨空腹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17羟孕酮(17-OHP)、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及Cor等指标。结果 PCOS组患者血清DHEA、17-OHP、T和L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HBG、PRL和Cor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DHEA、17-OHP、SHBG、T、PRL、LH和Cor有助于PCO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他莫昔芬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97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47、50例。对照组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瘤体体积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瘤体体积均明显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显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SH、LH、E、P水平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SH、E、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他莫昔芬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显著减少瘤体体积、降低血清FSH、E、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我院围绝经期无排卵型DUB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以完全止血时间作为疗效判断及对比标准,检测对比两组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为(1.36±0.22)d,对照组为(2.64±0.30)d,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85,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2、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LH、E2、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DUB效果显著,能迅速止血,明显降低FSH、LH、E2、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在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术后3 d开始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游素(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能降低血清FSH、LH、E2水平,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助于提高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的影响。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肌瘤剔除术组(A组)24例、子宫全切或次全切组(B组)72例、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组(C组)28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8周和术后24周时的性激素水平及随访1年期间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A组FSH、LH、E2水平在术后8周、术后2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FSH、LH、E2水平术后8周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24周FSH、LH水平显著性高于术前,E2低于术前(P<0.05);C组术后8周、术后24周FSH、LH水平较术前显著性升高,E2水平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8周,A组与B组比较FSH、LH、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FSH、LH水平显著性高于A组和B组,E2水平显著性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4周B组显著性低于A组(P<0.05),C组显著性低于B组和A组(P<0.05)。A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B组低于C组。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宜考虑肌瘤剥除术;而对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亦尽可能地保留子宫及附件,以避免影响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而治疗组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比较2组患者体内激素相关指标,并研究激素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E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的FSH、LH、AKP、TC、TG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E2水平TC、TG呈现负相关性(r=-0.42,-0.53,P<0.05)。结论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有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2月于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妇科病区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43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患者20例,年龄35~42岁,平均3±72.18岁。次全子宫切除患者23例,年龄33~42岁,平均年龄3±72.84岁。在患者术后3年即2006年1~2月测定性激素FSH、LH、E2值,并选择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阴道炎症患者测定其性激素FSH、LH、E2值15例作为对照。对所有手术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结果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之间相比,术后3年FSH、LH、E2值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术后3年和对照组FSH、LH、E2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对照组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0%、21.7%、6.67%,三组两两比较,全子宫切除患者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3年患者卵巢功能较正常有所减退,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两组间并无差异,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3年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