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语言行为欠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士素质培训、提高法律意识等管理对策,以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地市级医院护理纠纷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对12所地市级医院曾发生过护理纠纷的547名临床护士进行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处理级别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547名护士发生608人次护理纠纷,其中病人方面的原因(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逃费等)95人次,占15.63%;护士方面513人次,占84.37%。~10年护龄段护士发生纠纷的比例相对较高(203人次,33.39%),护龄>20年的护士自行处理化解护理纠纷能力相对较强(28人次,占57.14%)。护士方面11项原因中查对制度不严。工作责任心不强、语言修养差、服务态度欠佳分列1~4位。提出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服务行为,给予不同护龄段护士以针对性地支持可望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以往发生的用药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制订加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改造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加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结果SHEL模式实施后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安全用药知识得分中总分及三查七对的内容和方法等4个条目得分显著提高,护士安全用药行为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应用SHEL模式分析与护士用药有关的差错事故发生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可完善护士与用药相关的知识结构,规范护士安全用药行为,降低差错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其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成立低年资护士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根据分析会情况加以调研,优化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跟踪改进。结果低年资护士上报护理相关安全事件661件,措施流程改进28项。与实施前同期相比,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意外事件分别减少39.58%、50.00%、66.67%。结论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及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5.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我们积极加强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分析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护理差错的分类和原因 (一)护理差错的定义 护理差错是指已经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未造成后果(如多服维生素)或虽有不良后果但不严重(如错点散瞳剂,但未引起失明)的现象。 (二)护理差错分为两类 医嘱无关性差错:即医生所开医嘱是正确的,护士在执行医嘱时由于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了差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手术室常见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以便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手术室护士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思想素质等方面分析护理缺陷存在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贯彻手术室制度的执行,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责任心的培养,极大的弥补了手术室护理缺陷.结论 强化手术室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缺点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对策,使护理缺点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选取2009年度内科493例次用药以外护理缺点,按护士职责、护理记录书写、基础护理、医嘱处理四个方面分类,并进行分析;按不同班次、不同工作年限及不同职称护理缺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缺点发生从高至低依次为护士职责、护理记录、基础护理、医嘱处理;班次分布依次为日班、夜班、中班;不同工作年限依次为5年内、10年内、10年以上;不同职称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结论:倡导预防为主,加强护理缺陷管理,合理调配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严格执行各项职责、制度和探作规程等,可有效预防或杜绝护理缺点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差错原因、并制定相关对策。方法在ICU置入动脉导管1 800人次中,对发生护理差错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对应护理要点和基本流程。结果导致动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差错原因主要在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了解这种设备的原理,尚未制定合理的护理流程。结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各个相关环节处提炼出护理和监测的要点,并制定相应的原则和程序,可望显著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应用SHEL模式对以往发生的用药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制订加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改造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加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结果 SHEL模式实施后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安全用药知识得分中总分及三查七对的内容和方法等4个条目得分显著提高.护士安全用药行为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应用SHEL模式分析与护士用药有关的差错事故发生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可完善护士与用药相关的知识结构,规范护士安全用药行为,降低差错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找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护理文书的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方法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质控小组随机抽查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出院病人病历共抽查560份,和护理部每月到病房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相结合,并做终末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分析查找护理文书中出现的问题,使护士认识到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要性,提高了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论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olume of the hypophysis, of the epiphysis and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to body weight and volume of the hypothalamus were studied on 193 rodents belonging to 41 species. Concerning the volume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regression slopes of Rodentia occupy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those of Isectivora and Prosimians studied by BAUCHOT. The volume of the epiphysis in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the weight of the body than that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volume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increases on the contrary more slowl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Summary The properties of the afferent fibres from the capsule of the hip joint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cat in situ, in relation to joint rotation, and in an isolated capsule preparation which was opened and stretched directly with an actuator.In situ two types of afferent fibres were found, those having a full range of sensitivity and others having only a limited range in response to the joint rotation. When studied in isolated tissue the afferent fibres of the capsule were uniform in threshold and sensitivities, and no full range receptors were found. We conclude that the full range receptors which enter the articular nerve of the hip are spindle afferents and not capsule receptors. On the basis of these and previous results in animals and man the role of joint receptors in kinaesthesia and position sense is discussed.
Résumé Les auteurs ont étudié les propriétés des nerfs afférents à la capsule de la hanche, chez le chat en imprimant à l'articulation des mouvements de rotation et sur des préparations de capsule isolée et ouverte en l'étirant directement grâce à un dispositif mécanique.In situ, on a trouvé deux types de nerfs afférents, les uns ayant en réponse à la rotation articulaire une étendue complète de sensibilité et les autres seulement une sensibilité limitée. Sur la capsule isolée les nerfs afférents sont indentiques en ce qui concerne le seuil et la sensibilité et on ne trouve aucun récepteur complet. On en conclut que les récepteurs de toute l'étendue de la sensibilité qui pénètrent les nerfs articulaires de la hanche sont des fibres en fuseau d'origine musculaire et non des récepteurs capsulaires. Sur ces bases et sur les résultats précédemment obtenus chez l'animal et chez l'homme, les auteurs discutent le rôle des récepteurs articulaires dans la cénesthésie et le sens des posi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