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及生物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NAC化疗的49例设为观察组,未行新辅助化疗的49例设为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并探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9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试验组48例应用TEC化疗,对照组42例CEF化疗,21d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6%,对照组81.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较对照组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均可缩小肿瘤体积,控制病灶转移,增加保乳机会,对乳腺癌的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生物学因素在预测紫杉醇加蒽环类方案治疗乳腺癌疗效中的作用.方法:68个接受了4个周期紫杉醇加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的病人被纳入这项回顾性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Bcl-2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生物学标记物与临床、病理完全缓解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效率8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34%,临床部分缓解50%.病理完全缓解仅18%.ER、PR阴性和HER-2过表达对病理完全缓解有预测价值(P<0.05、0.05、0.05).Bcl-2和p53与病理完全缓解之间元相关性.结论:HER-2过表达和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对紫杉醇加蒽环类新辅助化疗可能更为敏感,可能作为预测该方案疗效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对2008年3月~2009年6月入我科的89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实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健康教育等.结果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结论 通过对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质量,保证全程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发病率目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手术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术后应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但化学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本文就患者化疗期间如何仔细观察病情,并针对性地做好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钟立娟 《医学信息》2010,23(18):3418-3419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按肿瘤科常规护理加专职心理护理对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肿瘤科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消除心理障碍有效率达95%,病人对护理措施满意率达98%。结论观察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措施得当、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四项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是指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进行的化疗,是具有重要意义,疗效优良的乳腺癌治疗方式之一.临床上通常通过查体、B超及钼靶X线等方法来评定新辅助化疗的疗效[1],但这些方法对设备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费时,费用高,因此寻找简便有效的检测手段指导临床就显得十分迫切.近年来,CA15-3、CA125、CEA、CYFRA21-1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的诊断、随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其用于乳腺癌化疗后效果判断的目前也有较多报道[2-3],而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方面目前研究较为有限,为此,本文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该四项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探索利用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预测、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万卉 《医学信息》2019,(11):185-18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社会/家庭状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1.67% vs 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miR-34a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78名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每位患者在化疗开始前,第二个周期结束和新辅助化疗结束时抽取6ml静脉血。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4a的表达,其与化疗响应的关系被分析。结果血清miR-34a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开始前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miR-34a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开始前,两周期结束时和化疗结束时均无显著差异。而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的变化是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的。在治疗有效组,患者的血清miR-34a水平在化疗第二周期后和化疗结束时均低于化疗开始前(P=0.023和P=0.036),而无效组无显著变化。ROC曲线显示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的变化能准确地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论血清miR-34a是一个新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记物,能够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影响.方法:观察术前经粗针吸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确诊的8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分析其手术前后ER、PR、HER2等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总显效率为67.5%,手术前后肿瘤组织的ER、PR、HER2总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ER、PR、HER2均出现较高的不符合率,依次为45.0%、37.5%、12.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地作用于肿瘤组织,并能帮助寻找术后有针对性的化疗方案;但对ER、PR、HER2等免疫标记有较大影响,可能会对术后选择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造成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对Caspase-3、存活素(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及辅助化疗的意义.方法 接受乳腺癌切除术的患者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30例)和未化疗组(22例).其中化疗组化疗方案为4EC-4T(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序贯多西紫杉醇,各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aspase-3、Survivin mRNA在术前1d和术后190 d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外周血中Caspase-3、Surviv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化疗结束后,Survivin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化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Caspase-3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化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可增加Caspase-3和降低Survivin表达水平,提示术后化疗抗肿瘤机制可能与特异性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微转移有关,外周血Caspase-3、Survivin表达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细胞活动状态及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以及氟脲嘧啶治疗;研究组接受TE方案新辅助化疗,给予多西紫杉醇以及表阿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病情控制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45%,研究组94.23%,研究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患接受19.60±1.98d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评价治疗时间为26.17±1.58d,研究组病情得到控制的时间约为10.58±2.06d,总治疗天数为18.74±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采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手段,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大面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腋窝淋巴结的变化,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在NAC治疗后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其治疗前后的MRI增强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术后腋窝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在166名接受NAC治疗的患者中,有58名患者在手术治疗前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后MRI检查并纳入分析。39例患者NAC治疗后MRI结果提示腋窝淋巴结状态正常,其中32例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7例直接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这39例中有28例在最终病理检查中转移为阴性,阴性预测值为71.8%。在19例乳腺癌NAC后MRI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状态异常的患者中,其中10例在最终病理检查中对转移呈阳性,阳性预测值为52.6%。结论:乳腺癌NAC治疗后MRI腋窝成像结果的评估,预测淋巴结病变阴性的准确性高于淋巴结病变阳性,乳腺MRI影像评估对NAC治疗后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手术选择具有一定的诊断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新  李道明 《医学信息》2010,23(6):1657-1658
目的 探讨CTF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CTF方案(环磷酰胺500 mg/m2 +吡柔比星40 mg/m2 +5 氟尿嘧啶500 mg/m2 )2~4周期新辅助化疗治疗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后14~21d进行手术治疗,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乳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36例(33.96%),部分缓解(PR)45例(42.45%),稳定(SD)19例(17.92%),进展(PD)6例(5.66%),总有效率为76.41%.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等,发生率分别为83.96%,87.74%,45.28%.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手术机会;使肿瘤缩小,肿瘤细胞坏死,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成功率;指导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评价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 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行术前NAC的患者资料。依据化疗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的疗效评价,将病人分为病理完全 缓解组和病理非完全缓解组。对比分析化疗前后两组动态增强MRI检查参数数值变化的差异,以病理反应性标准分组 为金标准,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对NAC疗效的 评价效能,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乳腺癌NAC疗效预测模型Logist P。结果:病理完全缓解组有16例患者,而病理非完 全缓解组有29例患者。两组间肿瘤最大经线变化率、肿瘤体积变化率、早期强化程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最大线性 斜率变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经线变化率、肿瘤体积变化率、早期强化 程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最大线性斜率变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的变化的AUC分别为0.711、0.759、0.711、 0.795、0.69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38/0.97、0.81/0.66、0.56/0.83、0.75/0.76、0.69/0.62,联合肿瘤体积变化率和最大线性 斜率变化率的Logist P模型的AUC为0.793(95%CI 0.644~0.942)。结论:早期动态增强MRI参数能用于评价和预测乳腺 癌NAC疗效。  相似文献   

17.
研究MRI纹理分析在预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统计12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2周后疗效,并分析NAC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MRI纹理参数(包括逆差矩、熵、能量及相关性)差异及其在鉴定乳腺癌NAC疗效中的价值。研究发现,治疗后熵、能量及相关性参数在预测NAC治疗疗效中均具有较好的效能(AUC=0...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超声显像技术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病理反应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用于预测NAC病理反应性的超声技术有二维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近红外光谱及光散射成像。超声可通过上述不同的技术模式从肿物形态、血流、硬度、及氧含量等不同方面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估,进而对NAC后病理反应性进行预测,其在该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后期存活率,但疗效评估具有一定滞后性,准确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可以给医师更有效的临床建议,实施更优化的治疗方案。为了更好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和增强影像的时间序列信息,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增强影像映射模式图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方法。回顾性收集20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前患者乳腺癌影像,依据Miller&Payne分级系统将数据标签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并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26例,测试集82例。对影像做预处理及分割感兴趣区域后挑选肿瘤最大径及其邻近共7张切片构建映射模式图,结合增强时间序列构建原始切片影像、不同映射模式下多序列影像及融合两种映射模式多序列影像。使用深度学习网络对映射模式图做预测,绘制预测结果的ROC曲线并计算AUC、敏感性、特异性等评价指标对模型类型性能做评估。其中融合两种映射模式的多序列影像的预测模型效果最佳,AUC为0.832。实验表明,相较于使用原始切片影像,结合时间序列影像和切片间空间特征的方法对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分类效果提升有效。  相似文献   

20.
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显示中国胃癌人口调整死亡率为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比例不足10%[1].近期国内、外的临床研究[2-4]表明胃癌的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及生存时间,这一治疗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Frei[5]于1982年首先提出了新辅助化疗的概念.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系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或局部化疗,是在治疗头颈、乳腺、膀胱、前列腺等部位实体肿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1989年Wilke等首先[6]报道了新辅助化疗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由于患者在化疗时在焦虑、恐惧、怀疑及否认等心理问题,且化疗的毒副反应更易出现,反应更明显.本文针对胃癌患者于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的静脉炎、药物外渗、恶心呕吐、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及饮食指导从护理方面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