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培养质量,是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该文总结了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索的经验、成效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模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胜点、获取主动权的保证。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本文在分析21世纪医学发展的特点和医学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模式,并提出在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强,具有综合分析和应用创新能力,成为适应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作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王知非  吴浩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94-1595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教育的现状与教学结果. 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硕博士研究生预防医学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 结果 65.44%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与所学专业有关;仅有13.97%的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84.56%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满意.认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目前最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的前三位分别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另有64.71%的学生认为应该进一步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度.结论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应继续探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的阐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认识,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设置应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单独开课,卫生学的内容精简后与社会医学结合为一门课程,并且。内容的精简应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同时阐述了已被教育部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预防医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本学院对五年制检验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方法根据省内用人单位的要求,他们所需要的是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调整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数(1:1),开设了业余实验课,来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能力。结果经过四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情况的调查,深受欢迎。结论这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验证得到认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强化素质教育,培养预防医学人才初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就预防医学性质、任务及预防医学人才特点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针对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预防医学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学校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为高素质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该文的分析将对21世纪预防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公共卫生专业是在医学临床教学之后作为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学位)教学内容而设置。我国在50年代初,为了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在6所医学院校中成立了公共卫生专业(现称预防医学专业)。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这一专业。几十年来,众多的卫生专业毕业生在相应的卫生防疫保健机构中,为开展预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却相对地忽视了学生人数比卫生专业多10余倍的医学专业学生的公共卫生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预防医学导向的诊疗模式—全科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的发展在欧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美国也已有一个世纪之久。在我国,继1989与1993年两度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全科医学研讨会之后,1999年3月6~11日在台北市召开了海峡两岸家庭医学/全科医学学术研讨会,台湾地区出席会议代表1200人,大陆地区出席会议代表62人,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只有根据我国国情,特别是卫生国情,结合未来医学发展要求,才能创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人才培养要多层次、多规格和多渠道;二是按新的医学模式培养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能治疗病人,还应具有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习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及运用预防医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对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投入比重(临床重于预防),提出逐步实行重点转移,最终建立一种以预防医学为主体的卫生事业体制结构的设想,并从理论方面和根据实际资料初步论述了建立这种新型结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实行重点转移的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公共卫生问题再一次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和重视。大量事实证明,人才资源是影响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从我国目前的公共卫生体系来看,在一些地市特别是县级疾控机构,未能引进或缺乏高素质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导致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吸收中医预防医学精华促进现代预防医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中西医的预防医学思想同多异少,双方的预防手段都多样而有效,两者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在中医学里,预防医学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不仅注重未病先防,而且强调已病的及时处理、防微杜渐,以及疾病初愈后的将息调养等  相似文献   

15.
陈青 《药物与人》2014,(9):362-362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我院“高职院校‘S-ESE’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三共同、三循环”,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了解到熟悉、理解,再进一步掌握预防医学课鸳-的内容,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了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浅论预防医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东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8):404-404,406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已近50年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早期从最早的几所部属医学院校办预防医学专业(原卫生专业)到目前已有40多所医学院校开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为我国各级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在我国公共卫生的教育、科研、疾病的预防和监督、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越来越融人国际化经济大环境,给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公共卫生的预防医学实用性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预防医学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科研领域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意在促使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医学应用的快速转换.本文简述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及在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介绍转化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相关学科中应用的初步进展,旨在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敏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73-1674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预防医学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学科群,历史上,预防医学曾经为群体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医学物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理学在医学中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医学物理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根据现代医疗模式发展的新需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物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莉  李蕊  马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05-3006
在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从概念到内容的混淆与争论。由于概念上的不一致往往导致人才培养工作的困惑。与其他国家不同,20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学院所提供的主要教育项目称为"预防医学专业"。本文译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James W.Holsinger Jr.的著作,介绍了美国学者对公共卫生、医学、预防医学概念的认识及三者关系的辨析。译者对原文有增删,并期望此文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