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98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多见(52.04%),但胃溃疡出血发生率增加(31.63%),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20.41%),与中青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有显著差异;胃癌出血发生率显著(14.29%),占病因第二住,与中青年人相比差异显著;老年人合并病(42.86%)、并发症(25.51%)、再出血率(19.39%)和死亡率(11.22%)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胃癌出血发生率增加,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到2009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A组)21例及中青年组(B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的呕血黑便率、无腹痛率、并发休克率、伴随疾病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病因,老年组胃溃疡(Gu)略多于十二指肠溃疡(Du),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青年组Du明显多于Gu,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率高,常无腹痛,伴随疾病多,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老年(≥60岁)EHF67例的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组(〈60岁)EHF58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EHF占同期EHF(145例)的46.2%,病死率15.2%。老年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多,发病早期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病程各期明显延长,肾功能损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7.9%、继发性感染43.3%、肺水肿12.0%、消化道出血25.3%、误诊例数10.4%等,EHF的并发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EHF病情重,早期表现常不典型,病程持续时间长,合并疾病和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结合的临床意义。方法内镜确诊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将其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复习内镜下表现,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评价止血药物的选用。结果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以消化性溃疡占大多数(57/102),为55.8%;肿瘤患者也占一定比例(22/102),为21.57%;出血诱因以药物为多(53/102),占21.57%;发病多为冬春季节。结论老年患者出血时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这是因为老年人神经反应迟钝,感受性低,患病后常缺乏典型的症状与体征。老年人基础病症较多,上消化道出血时出血量较大,反复出血率高,止血药物效果不明显,这与老年人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机体修复功能低下有关。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另一个特点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要真正做到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提倡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对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9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胃溃疡41例,占41.8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占15.31%,急性胃黏膜病变29例,占29.59%,食管癌及胃癌9例,占9.18%。结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癌及胃癌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老年人存在着更多的慢性基础病,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李修杰 《现代保健》2010,(16):39-40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145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内科综合治疗,144例出血症状缓解,1例胃切除后吻合口出血经内科综合治疗无效,给予急诊手术治疗,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8例胃癌患者择期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3例胃癌晚期经内科综合治疗出血停止,最终死于全身衰竭,病死率2.1%。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有手术指征的病例也应在出血控制后再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收治的13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同期的2 6 7例中青年病例相比较。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胃癌多见,分别占36 .0 3%、2 6 .4 7%。与同期中青年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中青年组比较仍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胃癌在发病中占有一定地位,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外科治疗的病因和治疗体会。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2月-2011年6月住院急诊手术治疗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分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组以溃疡为第一,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第二,胃癌第三;老年组以溃疡第一,胃癌第二,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第三。结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溃疡、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治疗上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特征。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史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80.77%)为主要诱因,胃溃疡(44.23%)、上消化道肿瘤(25.00%)为主要病因,黑便(59.26%)为主要症状;中青年组均以饮酒为主要诱因(76.09%),十二指肠溃疡(32.61%)、急性糜烂性胃炎(21.74%)、食管静脉曲张(19.57%)为主要病因,呕血为主要症状。中青年组日常工作和生活压力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诱因、临床表现、出血原因及发病危险因素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变化。方法选取124例HAP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80例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死亡12例(15.0%),非老年组死亡1例(2.3%),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最为常见;非老年组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常见。老年组早发性HAP16例,死亡1例(6.2%);晚发性HAP64例,死亡11例(17.2%)。老年组革兰阴性菌、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AP患者机体抵抗力差,病死率高,多有严重基础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应重视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干预效果,以避免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对97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诱因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进行心理、饮食、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出血的主要诱因为饮食不当54.64%(53/97)、劳累21.65%(21/97)、腹压增加9.28%(9/97)、情绪激动6.19%(6/97)、呼吸道感染4.12%(4/97),无明显诱因4.12%(4/97)。全部患者治愈出院94例,1例好转要求出院,2例因并发肝性脑病死亡。结论对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针对诱因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出血的发生,重视饮食、心理及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139例,并与同期非老年患280例比较。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主要为消化性溃疡82例,占60.7%;其次为胃肿瘤16例。伴随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和糖尿病分别为36、19、16和11例。无腹痛消化溃疡37例。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胃肿瘤。伴随疾病多、症状不典型和预后差是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126例次住院老年NHL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51例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40.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的12.6%(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3.7%;革兰阳性菌占34.4%;真菌占21.9%。外周血白细胞、化疗疗程、住院天数都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NH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窒息发病、病情进展、预后等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46例成年入吸八性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21例)及非老年组(〈60岁,25例),比较2组病例误吸发生原因、吸入异物、误吸当日首次抢救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误吸后生存时间。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APACHEⅡ评分及急性期病死率高(P〈0.05)。37例(76.09%)误吸发生于意识障碍中,其中25例(67.57%)意识障碍源于脑卒中[老年组17例(68.00%)]。85.71%的老年病例误吸胃内容物。结论老年吸入性窒息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状态下,误吸多源于脑卒中;吸入异物主要为胃内容物。与非老年患者相比,其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的状况。方法选择1998年至今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65岁,有心房颤动史159例,观察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等,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心房颤动病因复杂,多数伴有基础疾病或全身其他疾病。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71例(44.65%),高血压病37例(23.27%),老年性瓣膜病13例(8.18%)。病因不明38例(23.89%)。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73.58%)。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1.06%。结论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曹玉敏 《现代保健》2011,(36):90-91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老年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90例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作观察组,同期住院的无肺炎老年患者90例作对照组,分析社区老年人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90例患者中痊愈43例(47.8%),好转41例(45.6%),死亡6例(6.6%),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结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非典型性,且并发症多,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高,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曾贤光 《药物与人》2014,(6):138-139
目的: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老年患者中胃溃疡引起的出血占29.82%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0.05);27例合并有基础疾病(47.37%);47例给予保守治疗后止血成功(82.46%),死亡1例(1.75%);手术治疗9例(15.1%);随访6个月~1年,复发15例(26.32%)。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因较为复杂,患者多合并有慢性病,且疾病的复发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心脏介入术的8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及老年组并比较各组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54.8%、25.5%,P〈0,01),其中排尿困难、迷走反射、心律失常、术后出血、造影剂肾病及心源性休克为主要并发症,老年组排尿困难、迷走反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其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较非老年患者高,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策略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50例行TIPS患者,对其进行观察随访,分析各种因素在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中的作用。结果50例行TIPS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9.8±9.2)cmH2O(1cmH2O=0.098kPa)降至术后(25.2±5.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28%(14/50),其中3例在术后3d内出现呕吐鲜血,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经内科治疗后短期内出血均得到控制(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1年余再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患者在TIPS术后2年内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出血原因:6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3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糜烂性胃炎,1例与凝血异常有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为12%(6/50)。结论TIPS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主要分为静脉曲张性再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再出血二种,二者均是TIPS术后重要的再出血原因,静脉曲张性再出血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以上,而非静脉曲张性再出血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以内。因此对术后患者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眩晕患者的发病特点和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诊眩晕患者两个年龄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急诊眩晕患者的前3住病因依次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2例(51.7%)、耳源性眩晕33例(27.5%)和脑卒中18例(15.0%)。老年组前3位病因依次为颈椎病18例(15.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4例(11.7%)和高血压11例(9.2%);非老年组依次为颈椎病17例(14.2%)、梅尼埃病7例(5.8%)和高血压5例(4.2%)。结论:急诊眩晕两个年龄组均可发病,病因复杂多样,不乏危重症和少见病,应尽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