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寻常性组)血清及皮损处组织液中NE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估。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处组织液中N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组织液中NE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NE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相应的PASI呈正相关(P0.01)。结论NE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皮损中β防御素2(human β-defensin-2,hBD-2)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嗜脂性马拉色菌相关性。方法以真菌镜检和培养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屑中是否存在马拉色菌,同时应用逆转录(RT)-PCR的方法检测该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皮肤中hBD-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屑中的hBD-2mRNA表达水平马拉色菌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两者与正常人比较,表达均高于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阳性组的平均PASI分值高于马拉色菌阴性组。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屑中存在马拉色菌可能是导致皮损中hBD-2mRNA表达升高的原因,推测马拉色菌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的免疫反应,进而可能与银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l7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l7细胞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及IL-17抗体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01,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表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细胞比例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明显增加,IL-17和IL-22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表达水平与PAS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比较试验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血清中CCL27表达水平;并比较试验组血清CCL27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CCL2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CCL27在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的表达水平与PASI呈明显正相关(r=1.000,P<0.01).结论 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薇  曾波  王炎  陈雪莲 《西部医学》2020,32(2):268-273
【摘要】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Cyr61)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3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组织和18例正常人的皮肤分别作为银屑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中Cyr6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TNF-a刺激HaCaT皮肤细胞的银屑病体外细胞模型中,使用 RNA干扰技术将Cyr61基因沉默(siCyr61),设计无关序列作为对照(siControl),依次使用CCK-8、qRT-PCR、Western blot、Elisa检测细胞增殖、炎性因子分泌和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Cyr61 mRNA和蛋 白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肤(P<0.001)。与TNF-a + siContro 1组细胞相比较,TNF-a + siCyr61组细胞的增殖 在干预48h和72h时抑制效应显著(P<0.001),细胞中IL-1β、JL-17、 JL-22、CXCL1 mRNA的表达量和细胞上清液中 IL-1β、JL-17、JL-22、CXCL1的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细胞中NLRP3和maturvCaspaso 1蛋白的表达量显 著降低(P<0.001)。结论 Cyr61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呈高表达,使用RNA干扰将Cyr61基因沉默后可降低 TNF-a诱导的HaCaT皮肤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分泌,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情况,并针对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另选取同时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对照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和IL-23 m RNA表达量进行观察和对比,并针对IL-17、IL-23 m RNA表达量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3⊿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试者,而⊿CT值和m RNA表达量则呈反比,因此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3 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血清IL-17和IL-23⊿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和IL-23表达与患者年龄、白细胞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血清IL-17表达与PASI呈正相关(P0.05),血清IL-23表达与PASI无显著相关性(P0.05),采取白芍总苷治疗后1个月、2个月后,患者皮损IL-23、IL-17表达量明显下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达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说明IL-17和IL-23可能参与了疾病过程,且可能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而IL-17和IL-23表达与患者年龄、白细胞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20 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 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NB-UVB 组每周光疗3 次,共4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不予光疗.治疗前后采用银屑病皮损程度评分(PASI 评分)标准评分,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水平,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分析IFN-γ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选择与银屑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NB-UVB 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SI 评分[分别为(2.6±2.5)和(7.4±1.3)分]与治疗前各自PASI评分[分别为(12.4±4.2)和(11.6±4.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NB-UVB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 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B-UVB 组、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B-UVB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 组、对照组皮损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B-UVB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 可以调节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FN-γ水平和皮损中IFN-γ mRNA的表达,改善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防御素-2(HBD-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共同作用对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HBD-2和IL-1β的表达情况,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其与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和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区HBD-2和IL-1β的表达明显上调,非皮损区HBD-2和IL-1β的表达也高于正常人皮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BD-2和IL-1β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BD-2和IL-1β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均升高,可能共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银屑病皮损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为指标,探讨复方青黛膏对银屑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他扎罗汀组、青黛膏组,疗程4周.免疫组化检测复方青黛膏治疗前后皮损内的VEGF阳性染色,并以video pr0 32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灰度值.Realtime-PCR法检测治疗前后mRNA的表达,并与他扎罗汀对照及空白组比较.结果 复方青黛膏组皮损内VEGF蛋白灰度值低于空白组及他扎罗汀组(P<0.05),其VEGF mRNA表达水平较其他组低(P<0.05).结论 复方青黛膏可降低皮损内VEGF的表达,通过抑制局部微血管增生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0.
刘军麟  邹循辉  殷梅 《广东医学》2012,33(12):1740-174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水平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评估其与PASI之间的关系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23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t=6.469,P<0.001),且与PASI呈正相关(r=0.52,P<0.05).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中IL-23、PAS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q=3.832~5.767,P<0.05;q=12.73~48.26,P<0.05).结论 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祛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祛银合剂(129例)和复方青黛丸(121例)。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口服祛银合剂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均得以治愈。结论:祛银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未发现副作用,值是临床应用,同时为红皮病型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斌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经验。阐述其病机为血热阳浮,提出本病以热为主,病位在血分,血热是发病的关键因素。病证相和,并举医案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和其中25例患者的皮损与非皮损组织内皮素的含量。结果显示: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进行期患者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1),皮损大于30%患者高于皮损小于30%患者(P<0.01)。②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内皮素含量较非皮损组织显著增高(P<0.01)。提示内皮素和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全 《四川医学》2009,30(5):666-667
目的研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诱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住院GP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多种因素可导致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感染及不规则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是GPP诱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发热和血常规升高是其主要系统性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第二代维A酸治疗脓疱型银屑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被推荐作为常规一线治疗药物。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维A酸药物可作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Smurf2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ubiquitinationregulatoryfactor2,Smurf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对照正常皮肤中Smurf2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murf2表达水平上调。与对照正常皮肤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Smurf2的免疫组化染色显著增强。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Smurf2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超抗原(SA)诱发银屑病(P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3H—TdH掺入法观察比较银屑病和正常人外用血淋巴细胞(pBLc)对葡萄球菌肠毒素B(SEh)刺激的增殖反应。结果实验组PBLC对SEB的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S体肉可能存在SEB特异的T淋巴细胞,SA启动的特异T淋巴细胞的活化可能是诱发P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银屑病患者55例、非银屑病皮肤科患者30例和骨科对照组患者43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淋巴细胞转换率变异性的统计学分析,并以情绪和社会生活事件为指标,探讨了银屑病的免疫学特征及与心理社会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各免疫指标变异性增加与心理 社会因素有关;慢性心理-社会应激通过导致其免疫功能紊乱及抑制是构成这种变异性增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内补体活化成分的表达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 37例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非皮损组织及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C5b 9的原位表达。③结果 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角质层和真表皮交界处C5b 9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2 .90 ,45 .45 ,P <0 .0 1) ;进行期与静止期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角质层和真表皮交界处C5b 9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97,0 .739)。④结论 皮肤组织中补体成分沉积与活化可能与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