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旋转皮瓣在修复头部、额部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头部外伤性缺损修复手术的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这20例患者均采取旋转皮瓣方式进行缺损部位的修复.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为75%,术后12个月恢复优良率为9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旋转皮瓣修复中外伤性头皮缺损时,可利用受损部位附近的头皮组织,灵活设计修复手术,且操作简单,手术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瘢痕.  相似文献   

2.
杨凤东 《现代保健》2010,(4):188-189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的有效方法。方法于骶尾部创面两侧各设计一个旋转皮瓣,两皮瓣蒂的方向相反,向创面旋转以覆盖创面。结果用该方法治疗骶尾部巨大热压伤创面5例,皮瓣成活良好,均达一期愈合。结论单侧旋转皮瓣仅用于修复较小创面,创面较大时,单侧旋转皮瓣切取范围过大,供区不能直接闭合,而双侧旋转皮瓣则克服了上述缺点,故在修复骶尾部较大创面时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6年5月,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创面41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35例,4例远端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2例皮瓣表皮剥脱,15例皮瓣稍臃肿,经后期修薄后外形良好。经3~24月随访,所有皮瓣质软耐磨,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创面在临床上是一种理想方法,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踝上瘢痕穿支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对12例外踝及外踝上下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应用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其中6例患者小腿外侧中下部有过皮肤烧伤或外伤创面非手术治疗愈合病史,该区有明显较平瘢痕。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术中顺利分离血管和皮瓣旋转修复创面,但6例小腿外侧中下部有瘢痕病例第2日开始出现皮瓣淤血,及时行皮瓣切开,改善微循环,但只有2例皮瓣淤血改善最终存活,4例皮瓣未存活,改使用其他方法修复创面。结论应用瘢痕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存活率不高,应相当谨慎。  相似文献   

5.
自从McGregor(1973年 )发现轴型皮瓣远端有“超灌注”现象后 ,Martin[1] 于 93年报道了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解剖。国内王伯钧[2 ] 、廖进民[3]分别报道了该皮瓣的应用解剖 ,逐渐形成了反流轴型皮瓣的概念 ,王炜[4 ] 等认为反流轴型皮瓣的营养是由邻近的轴型动脉通过细小的吻合支跨区流入而获得。我科于 99年应用颏下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7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应用颏下返流轴型皮瓣行面部缺损修复 7例 ,下颌部黑毛痣 1例 ,下颌部血管瘤 2例 ,下颌部及颊部瘢痕各 2例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方法 2000年2月~2006年5月,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创面41例.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35例,4例远端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2例皮瓣表皮剥脱,15例皮瓣稍臃肿,经后期修薄后外形良好.经3~24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软耐磨,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创面在临床上是一种理想方法,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贺学荣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94-1895
目的探讨胫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早期采用腓肠肌皮瓣修复创伤所致的胫骨外露创面。结果19例均经一次手术而获修复,伤口均一期愈合。其中17例获随访3—6个月,局部皮肤质地好,无瘢痕增生、无慢性溃疡。结论早期利用腓肠肌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有利于创伤组织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术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对124例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行"皮瓣转移切口"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对切口错位缝合。结果全部患者淋巴结清扫满意,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对照以往我科同期别乳腺癌患者143例,行传统手术后有皮瓣坏死者68例,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皮瓣转移术可有效降低皮瓣缝合张力,从而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多种游离皮瓣在毁损性烧(创)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烧(创)伤患者40例,针对创面的部位及受损大小和形状,用多种游离皮瓣进行修复,使修复后的创面恢复。结果应用40例游离皮瓣,37例成活良好;2例有血管危象,经手术重新血管吻合后皮瓣存活;1例游离皮瓣远端稍坏死,经植皮后二期愈合。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皮瓣后期恢复良好,无明显臃肿,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应根据患者创面的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游离皮瓣修复毁损性烧(创)伤创面组织缺损,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游离皮瓣修复创伤创面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接受诊疗的60例游离皮瓣修复创伤创面病患临床资料,根据抽签法分组,实验组30例,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无血管危象发生,对照组5例血管危象发生,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于游离皮瓣修复创伤创面病患来说,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理想,可促使病患全部愈合,可有效预防病患发生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12.
朱建平 《健康博览》2012,(11):10-10
头颈部是肿瘤的高发地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以上),这一局部结构复杂,有四通八达的耳鼻咽喉地带,也有神经血管云集的颅底,功能复杂。治疗上,即使是经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局部复发率仍高达15%~20%,究其原因,修复是疗效的瓶颈,没有切实可靠的修复,不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由于头颈的特殊性,修复后的结构,更要兼具美观和功能于一体。修复的难度大,风险高,这项工作一直是空白,导致晚期头颈肿瘤要么无法切除或保守性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局部皮瓣在眼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并分析。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眼周皮肤受损患者41例。采取局部皮瓣疗法,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等情况规划出一个完整的方案,最大程度的使辅助切口适应面部轮廓,尽量隐藏切口线[1]。结果本组一共有41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且在术后随访几个月期间,无畸形产生,没有影响眼功能,患者很满意。结论局部皮瓣在眼周美容中能够获得效果显著的美容修复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的方法。方法设计侧颌颈部窄蒂皮瓣转移修复颊面部皮肤缺损。皮瓣最大11cm×8cm,最小5cm×2cm,蒂长1~5cm,蒂宽1·0~2·5cm。结果侧颌部窄蒂皮瓣治疗颊面部皮肤缺损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本皮瓣血供良好,长宽比例及形状可随面部缺损随意设计,修复后外形满意,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软组织缺损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小腿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或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根据创面设计相应小腿局部转移皮瓣,并对创面进行修复。结果:30例全部得到随访,2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部分成活。临床疗效:优22例,良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局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且对供区的功能影响小,是小腿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5例15指,指端缺损面积为1.5 cm×0.8 cm~1.5 cm×1.4 cm,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3.0 cm×2.0cm~3.5 cm×2.5 cm.结果 术后15例15指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肤弹性好,伤指无疼痛,两点辨别觉5~8 mm,平均6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0指,良3指,中2指.结论 利用患指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术后皮肤质量接近正常,有可靠的指脂垫、指端感觉接近正常,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73%,Ⅱ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23.5)min,短于Ⅱ组(189.3±36.9)min;Ⅰ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9.5±3.2)d,长于Ⅱ组(19.4±1.2)d;Ⅰ组患者手术次数为(2.2±0.8)次,大于Ⅱ组(1.0±0.2)次;Ⅰ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为(12 324.6±145.2)元,高于Ⅱ组(8734.2±45.6)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52.63%,Ⅱ组为73.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手外伤创面感染及骨外露的修复治疗,带蒂皮瓣术后成活率较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而游离皮瓣修复可实现外形和功能的良好恢复,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设计臀部筋膜蒂皮瓣修复较难治疗的、脊髓损伤后发生的骶部褥疮。方法 :对 13例较大面积的骶部褥疮 ,采用设计的臀部旋转筋膜蒂皮瓣修复。术中的关键主要保护筋膜的完整性 ,彻底清除褥疮的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 ,无张力缝合。结果 :全部病例一期愈合。结论 :臀部旋转筋膜蒂皮瓣术式 ,操作简单 ,血运好、耐磨、耐压 ,是修复骶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不同皮瓣修复术对手部创面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一共将98例患者选入,时间范围是2019年1月-2020年5月。采取随机数表法方式分为不同两组(对照、试验),每组皆有4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方式,试验组展开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白介素-6(IL-6)、人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水平和另一组比较要更低一些(P<0.05);两组中试验组手部创面修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试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对该患者实施不同皮瓣修复术具有不同临床价值,其中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要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0.
何强  荆保国 《现代医院》2007,7(2):51-52
目的改进头面部肿瘤模拟定位方法,提高临床放疗摆位精度。方法在患者治疗开始前、疗程中期、治疗结束前,重复CT扫描,利用三维TPS,在靶区附近选取某固定结构勾画轮廓,TPS自动找出其几何中心点,比较各一次重复摆位与首次定位摆位误差。结果2次重复CT定位,固定结构几何中心点坐标验证,重复摆位与定位摆位时相比,误差(绝对值)在X、Y、Z轴方向分别为0.15~2.60mm、0.11~0.96mm、0.20~1.89mm;平均分别为1.31mm、0.76mm、1.20mm。X、Y、Z方向摆位误差总平均为1.09mm。达到(1.30±0.64)~(2.00±0.60)mm的要求。结论面膜固定摆位重复性达到足够精确的程度,且摆位步骤简便易行,是当前可行的一种提高临床放疗摆位精度的有效方法,达到了安全、可靠、不开刀,准确而有效地治疗头面部病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