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坚果中油脂含量约为40%~73%,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α-亚麻酸。如常见的核桃脂肪含量为60%以上,亚油酸可高达47%~73%,并富含亚麻酸和油酸。  相似文献   

2.
2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接受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饱和脂肪酸饮食3d,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老百姓日常饮食离不开食用油,关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各国人群体质有所不同,给出的推荐量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人员指出低能量、低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研究者严格控制了115名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两组志愿者中,一组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高脂饮食,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来源的14%,脂肪来源为有益健康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所指的“油”是营养学中脂肪的俗称,脂肪是由甘油和各种脂肪酸组成的。根据脂肪酸链中是否含有双键可将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链中含有一个不饱和键的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自然界所有脂肪中均含有这三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脂肪酸摄入量及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多年来备受关注,其在3大供能营养素中的比例及其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构成比,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我们曾报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现对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同一对象的膳食脂肪酸含量及构成比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变化与子宫内膜癌(EC)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91例EC患者(EC组)和203例健康对照志愿者(对照组)的空腹外周血,分离红细胞,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检测红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并分析脂肪酸组分变化对EC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EC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占比由高到低均为总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EC组外周血红细胞膜总饱和脂肪酸占比高于对照组,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红细胞膜饱和脂肪酸中,EC组肉豆蔻酸C14:0、硬脂酸C18:0、山俞酸C22:0、木焦油酸C24: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花生酸C20:0占比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外周血红细胞膜单不饱和脂肪酸中,EC组棕榈油酸C16:1n7、神经酸C24:1n9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油酸C18:1n9占比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外周血红细胞膜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C组亚油酸C18:2n6(LA)低于对照组,g-亚麻酸C18:3n6(GL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期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关系,为G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54例GDM患者及191名对照组人群(NC组)的膳食摄入情况.分析膳食因素与GDM发病的关系. 结果 协方差分析显示,GDM组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供能比例、动物蛋白质、动物蛋白比率及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NC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及P/S值低于NC组(P<0.05). 结论 孕妇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减少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及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可以降低GDM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多吃鱼聪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鱼类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质之外,还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平均脂肪含量仅有5%,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油和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组成。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是脂肪的构成成分。组成天然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脂肪酸主要由氢和碳原子组成的碳链长短分成长链、中链与短链脂肪酸。由于结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接合程度)的不同,而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杂志》2006,14(6):495-495
高血压杂志编辑部先生:许多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在门诊问我,在日常做饭菜时用哪一种食用油最好?现在市面上花生油、菜子油、豆油、橄榄油甚至于精制猪油、奶油,五花八门。我们应当对病人做什么咨询,吃什么样油最好?××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郭亚洲医生20051117郭医生:没有“最好的”食用油,每种油各有优缺点。目前还没有既“营养”又“安全”的油。油脂的主要成分有3:饱和脂肪酸,单价不饱和脂肪酸,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大家多认为不饱和脂肪酸较有益于健康,以为愈不饱和愈好,却忽略了愈不饱和,油脂稳定性越差的缺点。不饱和脂肪酸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结论不尽相同.饱和脂肪酸与房颤相关性仍不明确,可能与碳链长度相关;单不饱和脂肪酸似乎可以降低房颤的发生风险;膳食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一般人群房颤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血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否可降低房颤发生风险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3.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脂肪负荷餐对餐后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脂肪酸构成比脂肪负荷餐后富甘油三酯脂蛋白残粒甘油三酯的代谢动态 ,探讨脂肪负荷餐适宜的脂肪酸构成比。 2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两级分层抽样被随机分为 3组 ,空腹时分别接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 1∶1∶1、1∶1.7∶1.2和 1∶1.7∶2 .3的脂肪负荷餐。超速离心将富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粒分成Svedberg漂浮率 >4 0 0、6 0~ 4 0 0、2 0~ 6 0和 12~ 2 0四个亚组份 ,并测定餐前和餐后 2、4、6h其中甘油三酯以及血浆总甘油三酯的浓度。 1∶1∶1组和 1∶1.7∶1.2组血浆总甘油三酯和Svedberg漂浮率 >4 0 0甘油三酯达峰时间均早于 1∶1.7∶2 .3组 ;1∶1.7∶1.2组餐后 2h血浆总甘油三酯增值显著高于 1∶1.7∶2 .3组 ;1∶1.7∶1.2组Svedberg漂浮率 12~ 2 0甘油三酯餐后平均总反应浓度增值显著低于 1∶1∶1组和 1∶1.7∶2 .3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分别是影响餐后 2h血浆总甘油三酯增值和血浆总甘油三酯餐后平均总反应浓度的重要因素。以上表明不同脂肪酸构成比餐后血浆甘油三酯代谢不同 ,建议采用 1∶1.7∶1.2脂肪酸构成比脂肪负荷餐研究富甘油三酯脂蛋白残粒甘油三酯的代谢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之友》2014,(7):88-89
植物油也要限量 大家一定要走出“糖尿病患者不需要限制植物油的摄入”这个误区。“植物油就可以随便吃,只要控制动物油”这种观念太错了。如果植物油不控制,血糖根本控制不好,到时候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成倍增高。  相似文献   

15.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 1)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生物合成限速酶,与细胞色素b5、细胞色素b5还原酶构成复合酶系共同催化硬脂酰辅酶A(18:0)和软脂酰辅酶A(16:0)等饱和脂肪酸形成油酰辅酶A(18:1)和棕榈油酰辅酶A(16:1)等单价不饱和脂肪酸[1].  相似文献   

16.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血脂代谢有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组分与血脂的相关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饱和脂肪酸升高(48.79±1.55 vs 42.58±1.96,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下降(10.72±1.53 vs 12.09±1.32,33.41±2.16 vs 35.79±2.41,6.08±1.66 vs 9.54v1.54,均P<0.01).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杂志》2008,16(2):184
现代人们知道动物油不好,多吃植物油,植物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含两种必需脂肪酸,即身体本身不能制造的脂肪酸,分别为omega-6与omega-3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身体健康细胞膜组成成分,参与神经系统发育,释放各种廿烷类内泌素样物质(血栓恶烷、白介素、前列腺素),参与调整体内血压、血黏度、血管收缩、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反式脂肪酸问题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动物脂肪为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固体。植物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体。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结构图上的氢原子都位于同一侧,叫做顺式脂肪酸,链的形状曲折,看起来像U型;  相似文献   

19.
背景:炎症-免疫系统活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炎性小体介导的促炎细胞因子活化在NAFL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体内外高脂处理对肝脏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正常饮食组(对照组),喂饲16周后处死小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正常饮食组小鼠肝细胞,分别以含饱和脂肪酸[棕榈酸(PA)]、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OA)]、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培养液培养,以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质沉积。以real-time 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和肝细胞中的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mRNA和NLRF3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饮食组小鼠肝组织内可见空泡样脂肪变性。PA、OA和DHA组肝细胞内可见中-大量脂质沉积。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肝组织内NLRF3、caspase-1、IL-1β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A组肝细胞NLRP3和IL-Iβ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A组NLRP3和IL-1β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OA、DHA组caspase-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A组NLRP3蛋白表达较脂多糖(LPS)组升高,DHA组NLRP3蛋白表达较LPS组降低。结论:肝内脂质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沉积可引起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表达升高,促进肝脏局部炎症反应和NAFLD进展,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表达,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类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短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升高对大鼠肝脏和外周胰岛索作用的影响,比较不同饱和程度脂肪酸对大鼠肝脏和外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分别给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多不饱和脂肪酸) 肝素,油酸(OLE,单不饱和脂肪酸),猪油(LO,饱和脂肪酸) 肝素(LOH组)和生理盐水7 h,并在输注的最后2 h,行清醒状态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FFA、胰岛素和C肽水平,观察不同脂肪酸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GU)和肝葡萄糖生成(HGP)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脂肪乳、OLE和.LOH组血浆FFA水平升高(均P<0.01)。在钳夹状态下,所有脂肪组的HGP高于生理盐水组(均P<0.01),而OLE组和LOH组的HGP明显高于脂肪乳组(均P<0.01),所有脂肪组GU下降(均P<0.01),但是不同脂肪组间G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脂肪酸短期升高能引起大鼠肝脏和外周胰岛素抵抗,多不饱和脂肪酸引起的肝胰岛素抵抗小于单不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不同饱和程度脂肪酸诱导的周围胰岛素抵抗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