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文对胰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4例胰腺结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和ERCP。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胰腺病灶呈低顺声或无回声,可有周围淋巴结肿大,CT检查发现胰腺病灶及周围肿大的淋巴结呈低密度,此变化在增强扫描时更明显;ERC胰管有可受压移位,但无破坏;结论:超声和CT检查可发现液化,坏死的胰腺病灶及受累淋巴结;ERCP可准确判断胰管情况,超声,CT和E  相似文献   

2.
脾结核罕见,临床及影象学表现没有特异性,常难与脾淋巴瘤或转移灶鉴别[1,2]。笔者遇见2例,报告如下。例1 男,36岁。低热、消瘦、乏力1个月。既往健康,无结核病史。体检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5×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8;血沉24mm/1h。胸片正常。腹部B超示:脾内多发性占位病变伴腹腔淋巴结肿大。上腹部CT表现:脾脏多发性低密度病灶,边缘不清,呈圆形及椭圆形,CT值30~50HU,大小不等,最大者4cm×3cm,脾增大,未见腹水征,肝脏无特殊,腹膜后见数块肿大淋巴结(图1);增强扫描见脾内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图2)。C…  相似文献   

3.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2例中10例表现为脾脏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灶,1例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1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壮。8例伴后腹膜、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7例伴其他脏器结核。结论 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能对脾结核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病例 男,21岁,农民,述畏寒、发热、头昏、乏力1个月,经院外发热待查治疗无效,未明确诊断入我所。否认有结核、伤寒、疟疾、肝炎、血液病史。查体:体温383℃、脉搏108次/min,呼吸23次/min,BP136/83kPa,神志清,精神差,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瘀斑,颈软,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 ,AML)又称肾错构瘤(hamartoma) ,是一种较少见而有CT特征的肾良性肿瘤。 1880年由Bourenville首先报道此病[1,2 ] 。笔者遇到 8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8例中 ,男、女各 4例 ,年龄 31~ 6 2岁 ,平均 45岁。临床主要症状 :腰酸不适 4例 ;腰部疼痛 2例 ,其中 1例因剧烈疼痛急诊入院 ;血尿伴有腹部肿块 2例。 3例做静脉尿路造影 ,8例做CT、B超检查。使用西门子螺旋CT机 ,层厚、间距均为 10mm ,矩阵 5 12× 5 12 ,平扫与造影增强…  相似文献   

6.
胃结核的超声诊断(附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结核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胃部疾病 ,182 4年首先由Barkhansen报告 ,1938年Clagett收集文献共 36 8例 ,解剖统计发病率为 0 .0 2 %~ 0 .2 2 % ,而Broderd在 2 5 0 0例胃部手术中仅发现 1例 (0 .0 4% ) ,我院从 1983年至 1998年经B超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共 3例 ,报告如下。女 2例 ,男 1例 ,年龄分别为 2 1岁、2 9岁、40岁。 2例主诉上腹不适 ,胃部胀满 ,返酸 ,1例因右胸壁生一肿物术前查体发现。使用仪器为日本AlokA2 5 6 ,6 2 0 ,170 0实时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0MHz、5 .0MHz。检查当日禁食 ,检查时…  相似文献   

7.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灶;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CT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1例病人伤后至就诊时间为2-14天,CT先按常规平扫,其中9例加做了9例加做了强化检查。4例经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1)实质血肿5例,其3例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血湖”影,2例呈不规则低密度“裂隙”影。(2)包膜下血肿3例,呈边界清楚光滑的“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区。(3)混合血肿2例,表现为实质血肿与包膜下血肿并存。(4)脾挫裂伤1例,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脾脓肿一例     
图 1 脾下极片状低密度灶 ,周围未见积液 ,左肾前筋膜增厚。 图 2 增强扫描见脾内低密度灶无强化 ,肾实质内有类似的密度灶。 图 3 抗炎 10天后CT平扫复查 ,脾内病灶与前类似。 图 4 脾切除后。CT复查见皮下水肿明显。·短篇报道·脾脓肿一例袁希 龚红萍 董道先【中图分类号】R6 5 7.6 + 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 10 0 0 0 313( 2 0 0 1) 0 4 0 2 78 0 1  患者 ,男 ,31岁。不规则发热 13天 ,伴左腹痛入院。体检 :T 39.5℃ ,神志清楚 ,精神差。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心率88次 /分 ,律齐 ,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相似文献   

10.
11.
老年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影像特点(附3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老年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33例老年急性粟粒型肺结核X线及CT表现。结果:老年急性粟粒型肺结核除少数表现为单纯粟粒灶“三均匀”特点外,多数表现为粟粒灶和两种或多种性状病变共存,粟粒灶密集程度降低,分布不均匀性增多。结论:老年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由于肺部合并症多,影像学呈不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旨在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怀疑或已诊断脊柱结核的52例病人进行CT扫描,并分析了CT影像表现。结果:52例脊柱结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49例显示椎体破坏,46例椎旁脓肿,2例病变侵及椎管,41例椎间盘破坏,4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脾脏疾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复习2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脾脏病变的CT表现。结果:脾梗塞2例,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2例,恶性淋巴瘤8例,转移瘤4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脏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的脾脏转移性肿瘤的B超、CT和MRI表现. 结果 所有病例中16例(53.3%)为单发结节,7例多发病变(23.3%),7例表现为弥散性微小结节和脾肿大(23.3%).14例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占46.7%,7例为高回声(23.3%),5例表现为混杂回声(16.7%),2例(6.7%)为等回声,2例(6.7%)表现为"靶征".22例CT扫描表现为低密度(73.3%),5例(16.7%)为混杂密度,1例(3.3%)为等密度,2例(6.7%)为"牛眼征"或"靶征".6例行MRI的患者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结论 B超、CT和MRI可显示脾脏转移性肿瘤,MRI优于B超和CT.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可诊断脾脏转移瘤.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明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并估价CT诊断的可能性。回顾性复习了10例肾上腺结核的CT检查所见。CT检查,肾上腺结核依病期而有两种不同形态学复习:双肾上腺增大,内含低密度区,并呈状强化;双肾上腺部分或完全钙化。CT检查对肾上腺结核具有诊断价值,多数病例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脾脏转移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脏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Plus4螺旋CT机扫描,15例脾转移瘤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临床上有明确原发灶随访证实。结果:15例转移瘤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囊肿型7例,结节型4例,巨块型4例。结论:病灶易囊样变为脾转移瘤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T为目前诊断脾脏转移瘤的重要方法,但需结合临床分析才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CT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对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大部分表现为囊性,其CT特征为:(1)环状壁厚薄不均匀强化,及壁结节强化伴钙化。(2)瘤周水肿轻,但均有程度不同的占位效应。结论:根据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特殊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眼眶炎性假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附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旨在描述炎性假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炎性假瘤CT资料。结果:40 例炎性假瘤有59个区域被累及按主要受累部位分四型:眼肌型、泪腺型、球后型、混合型。炎性假瘤CT特征性表现为:(1)眼肌肥大为眼肌全程肥大(包括眼肌前部肌腱处);(2)眼球后脂肪、眶内标志完全消失。结论:具典型CT表现,炎性假瘤诊断不难;缺乏典型CT表现,需结合临床、有时需做病理活组织检查才能诊断,并且需与其它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外生型肝癌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外生型肝癌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6~66岁)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外生型肝癌的CT表现。结果:根据肝内有无肿块将其分为单纯型(6例)和混合型(1例)。5例肿瘤突出于肝外有蒂与肝相连,2例肿瘤紧邻肝表面。病灶呈低密度,不均匀强化,其病理改变与肝内原发性肝癌一致。结论:外生型肝癌的诊断主要依据肿瘤有蒂与肝脏相连或紧邻肝表面,肿瘤相应的CT表现。血管造影及血AFP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结核空洞性病变的发生及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发病和病理演变机制的变化与特征。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161例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分析各类空洞病变的发生率、形态特征及其与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伴随征象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161例中厚壁空洞133例(82.6%)、薄壁空洞13例(8.1%)、无壁空洞15例(9.3%)。120例为新发病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CT检查的时间间隔为4h~317天,将120例新发病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发病组。无壁空洞全部分布于急性和亚急性组,薄壁空洞仅见于急性组,厚壁空洞在各组均有分布。三种类型空洞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空洞伴有树芽征(78.9%),三种空洞伴发树芽征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空洞性病变发病率增高且越来越多地产生于肺实变基础上的迅速坏死,其发生方式和影像学变化反映了现代肺结核的发病及其病理演变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