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孟鳞状细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肾盂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1男,68岁,血尿1月入院,CT检查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下段占位,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病例2男,60岁,左腰部及左下腹痛1月外院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输尿管下段肿物,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转我院手术.术中见左肾下极肿物伴结肠侵犯,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左半结肠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例患者术后均未行放化疗.结果 病理报告病例I肾盂及输尿管均为中分化鳞癌,侵及肾盂a膜下层及输尿管浅肌层.病例2肾孟中分化鳞癌,结肠受侵,输尿管下段低分化鳞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肾盂鳞状细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术后短期内易复发转移,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2.
杨堃 《中外医疗》2013,32(16):93-93,95
目的探讨肾结石偶发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收治3例因肾结石入院,手术中发现,手术后病理诊断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6岁,均为单发,右侧2例,左侧1例;3例入院诊断均为肾结石并肾积水,2例拟行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拟行肾切除术,术中发现肾实质及肾盂包块后,均术中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 3例病例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均为肾盂鳞状细胞癌,2例为中分化,1例为低分化,输尿管均未见肿瘤,患者均于拆线后出院,未再进行半尿路切除或其它治疗,1例在3月后因转移死亡,2例在6月是也因转移死亡。结论肾盂鳞状细胞癌确诊时,一般都介入晚期,这可能反映出即缺乏与该肿瘤发展的症状特征,又缺乏与结石、感染、慢性炎症刺激症状的区别。当长期有结石寄存于肾脏而肾盂出现畸形变化时,应怀疑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性。因此肾结石就诊时有腰痛伴条状血凝块肉眼血尿病史者,术前完善彩超、CT、MRI等检查,考虑肾盂鳞状细胞癌可能。更重要的是对鹿角状或多发性结石伴反复尿路感染者,应尽早就诊彻底治疗,避免转变为肾盂鳞状细胞癌,失去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治疗方法,提高肾盂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2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Rubenstein分期:T1期11例,T2期8例,T3期6例,T4期3例。结论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CT检查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的漏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70~78岁;肾结石病史11~16年。4例患者均出现腰痛、血尿及合并泌尿道感染,其中2例合并发热,静脉尿路造影、彩超及CT等检查均未发现肾盂癌。1例患者因合并输尿管下段结石及膀胱结石,遂行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切开取石术,其余3例行单纯肾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原发肾盂腺癌1例,肾盂尿路上皮细胞癌2例,肾盂鳞状细胞癌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半年后失访,1例随访4.5年肿瘤无复发,1例随访1.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年龄较大、长期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伴感染的患者应考虑合并肾盂癌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术中应常规仔细检查切除的肾脏标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14例囊性肾细胞癌B超、CT、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4例囊性肾细胞癌中,根据B超和CT结果进行根治性肾切除7例,肾部分切除2例,另5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根据病理再行根治性肾切除.其中12例随访6~8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B超和CT对囊性肾细胞癌是很有价值的检测手段,对可疑囊性肾细胞癌术中应切除全部囊肿及部分周围肾组织送病理检查,以减少误诊.手术治疗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发肾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细胞癌2例,肾孟移行细胞癌1例,肾上盏移行细胞癌1例,肾孟移行细胞癌伴灶性磷癌1例。采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CT等方法诊断。结果仅2例获得术前诊断,为肾细胞癌。其余3例为术中发现及术后病检证实。结论年龄大于50岁、马蹄形肾结石及反复感染的肾结石患者,及时的追踪复查才能提高其合并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发肾结核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此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40.8岁.10例均有患侧腰背疼痛及叩击痛,经尿常规、尿查抗酸杆菌、B超、CT等检查,临床诊断肾结石伴患肾无功能7例,肾结石1例,肾结石伴肾结核2例,其中2例尿液结核杆菌检测阳性而确诊,临床诊断准确率为20%(2/10).7例接受患肾切除,1例为肾盂切开取石,2例接受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术后病理确诊输尿管、肾结石并发肾结核8例,确诊后均予抗结核药治疗,随访3~24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肾结石并发肾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肾结核症状多被肾结石症状掩盖,患者大多肾功能损害严重而患肾大小变化不著,尿常规及查抗酸杆菌和IVU、CT等影像学检查对确立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抗结核同时治疗结石是其治疗的核心,提高对肾结核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影像学难以发现的实质浸润型肾盂癌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方法 回顾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间3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实质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50~71岁。分析合并上尿路结石并延迟诊断肾盂肿瘤的原因,总结其鉴别特征。结果 3例患者均以腰痛及血尿为首要症状就诊,术前完善腹部CT检查,3例均发现肾结石合并肾积水,2例局部肾实质强化密度减低,因合并肾盂感染,仅考虑为肾皮质局限性炎症改变。3例患者接受经皮肾镜或输尿管软镜碎石后发现合并肾盂肿瘤,后行肿瘤根治手术。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多发转移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发现肿瘤多发转移,行化疗带瘤生存中;1例术后16个月膀胱内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规律膀胱灌注化疗。结论 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实质浸润型肾盂癌影像学检查表现不典型,易与感染性疾病混淆,应重视CT或泌尿系CT造影(CTU)检查,对于术前CT发现局部肾实质密度减低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实质浸润型肾盂癌可能,可行穿刺活检明确,必要时可重复活检。高危患者需术中仔细检查肾盂黏膜,必要时多点、足量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诊治方法,提高肾盂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移行细胞癌33例,鳞状细胞癌8例,癌肉瘤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15例、Ⅲ期6例、Ⅳ期10例。移行细胞癌33例中WHO分级:Ⅰ级3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术后35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10年,1年生存率88.3%,5年生存率60.5%,平均生存6.3年。所有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均定期复诊膀胱镜及尿脱落细胞检查,膀胱灌注化疗。结论:肾盂癌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时行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肾盂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应重视输尿管镜及腹腔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对198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1例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2例未手术治疗,存活4~6个月。另有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38个月正在随访中,1例存活10年,2例术后5个月内病死,4例术后11~13个月病死,1例术后22个月病死。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l例行根治性切除,5例行肾脏切除。随访6个月~2年。结果:5例合并鹿角形结石,术前均未能正确诊断;2例无瘤存活6个月和2年,4例2年内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孟鹿角形结石伴腰痛、脓尿、消瘦等应怀疑肾孟鳞癌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随访9~74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B超、CT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典型的病理表现.其TNM分期均为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免疫抑制药物研发的不断发展,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但是同时,肾移植患者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也逐渐引起重视,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感染后造成肾移植患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27倒肾癌的患者采用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在行根治性肾切除的同时行系统性淋巴清扫.术后获得随访22例.结果 行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0~190分钟,平均155分钟,平均出血量220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25例,混合性细胞癌2例.术中发现2例浸润到肾周围脂肪,5例见局部淋巴节转移.术后获得随访22例,占81.5%,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者中生存率76.2%.结论 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达到准确分期,有效切除肿瘤,防止局部复发,改善预后,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率等优点,是治疗肾癌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在局限性肾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7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镇痛药物应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王蕾  吴平  胡其艳  孙志华 《四川医学》2009,30(3):350-3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联合5-氟尿嘧啶的生物化疗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结果经过13—37个月的随访,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42/42)、95.2%(40/42)、85.7%(36/42)。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联合5-氟尿嘧啶的生物化疗可提高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药物耐受性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开放性手术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的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血糖及血压、心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血糖及血压、心率均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手术后1d及3d的上述几项指标则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应激状态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开放性手术,故认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9.
贺胜龙  孙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13-1615,1618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RN)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腹腔镜NSS治疗的33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NSS组),并与同期行后腹腔镜RN治疗的20例T1b期肾癌的临床资料(RN组)进行比较。结果: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RN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NSS组(P<0.01)。NSS组患者术后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低于RN组(P<0.05),而术后6个月NSS组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高于RN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1b期肾癌患者,如若病例合适、条件许可,后腹腔镜下NSS是安全可行的,可考虑作为优先选择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